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特别是南充地区,在水育秧水稻抽穗扬花期(7月下旬),高温伏旱天气频繁出现,加之育秧水源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水稻早育、避灾及增产。由于旱地气温回升比水田快,旱地育秧可比水田育秧提早10天左右播种,从而可提前5~7天抽穗,由此避开高温伏旱天气。并且旱育秧生长快,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多,分蘖节位低,上林率高。水育秧则相反,一遇自然灾害就大减产。  相似文献   

2.
1水稻旱育秧1.1水稻旱育秧的好处水稻旱育秧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水稻育秧技术。其好处一是在旱地上育秧,保温、增温效果好,安全播种期比水田育秧提早7~10天,有利于躲伏旱及早栽夺高产。二是秧苗体健壮,白根多,栽插后返青成活快、分蘖早、穗子多,一般比水田育秧增产10%左右。三是旱地育秧改善了劳动环境,操作方便,不受水田育秧的早春寒冷之苦。1.2主要技术环节水稻旱育秧在技术上应掌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二是播种前秧地样灌足底水,保证发苗整齐。三是土壤调酸。pH值在6.5以上的土壤,整理秧地时,每平方米均匀施入5~10克硫磺粉调整pH值,使土壤呈酸性,四是施用敌克松药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广安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近年来,川香9838已成为我市主推的一个高产优质新品种,但广安地处川东北,自然灾害特别是高温伏旱频繁,是水稻高产的最大制约因素.2010年笔者对川香9838如何避开高温伏旱夺取高产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的探索,即水稻温室育秧、水育秧、旱育秧、半旱式水稻直播等,找出了最适合我地的最佳育秧方法--旱育秧.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天隆粳6号超高产示范中应用的推迟播种、"泥质法"育秧、抛秧技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使粳稻抽穗灌浆期避过了高温,让水稻生长得到优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低位分蘖优势,提升了品种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6.
1、以早熟作物为前作.用蚕豆、油菜、豌豆、大麦等早熟作物为前作,成熟快,起身早.可在4月中、下旬播稻种,少雨、高温、强日照的天气有利于稻苗分蘖,也有利于水稻在5~6月早、快、多发;打包至灌浆期恰逢多雨、高温、多湿的7~9月,充分满足水稻对温度和水分的需求,使抽穗开花结实良好.  相似文献   

7.
2006年,我市大面积水稻生产在抽穗、扬花期间遭遇持续高温伏旱,其伏旱之早(提早了13天)、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达到本市有气象资料记载51年以来的最高值。几十年不遇的持续高温伏旱,使我市大面积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低于常年,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反思2006年高温和伏旱给  相似文献   

8.
以早粳1号、渐辐9号和威-48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旱地和水田育秧秧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和发根力。结果表明:旱育秧叶片SOD活力分别比水育秧增高18.19%、8.56%和7.25%,旱地和水田育秧影响编码SOD基因的表达量,前者高于后者;旱育秧电解质外渗率低于水育秧,发根力强于水育秧,旱育秧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以早粳1号、浙辐9号和威-48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旱地和水田育秧秧苗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电解质渗透率和发根力.结果表明:旱育秧叶片SOD活力分别比水育秧增高18.19%、8.56%和7.25%,旱地和水田育秧影响编码SOD基因的表达量,前者高于后者;旱育秧电解质外渗率低于水育秧,发根力强于水育秧,旱育秧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将传统的在水田中育秧改为旱地育秧.在秧苗培育上,由重视地上部分转向重视加强用苗床土培养,重点放在地下部分,水浆管理也是控上促下,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性和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其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秧苗移栽大田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温光资源利用率高,提早成熟,可利用的分蘖多且低位分蘖多,成穗率和结实率均高,穗大,增产效果明显;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一般可省肥30%,省种30%~50%,省水30%,省秧田80%~90%,每公顷可减少投入900元以上.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等问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是川东丘陵区的主要作物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高温伏旱,常给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采用旱地育秧提早播种和强化栽培等综合技术措施,趋利避害,并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施肥,干湿灌溉,防治病虫,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强化高产栽培技术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一项新措施。可以适时早播育秧,对冈优900这样耐热性差的品种尽量避开川东的高温伏旱对抽穗扬花的影响,并同时加强田间的水肥管理和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从而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旱育保姆剂拌稻种在水田进行水播旱管育秧技术,进行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水田育秧抛秧技术,秧苗矮壮、分蘖增多;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当天立苗,返青快,有利基本苗形成,提高产量;隔层所用编织布可充分利用自家的化肥袋,减少购买育秧塑盘的费用,每667m^2节约成本20元,是一种比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更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川东丘陵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但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高温伏旱,常给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采用旱地育秧、提早播种、和强化栽培等综合技术措施,趋利避害,并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施肥,干湿灌溉,防治病虫,以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从带水整田、湿润育秧、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割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高产的科学管水技术,以期对水源充足的传统水稻栽培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市大面积水稻生产在抽穗、扬花期间遭遇持续高温伏旱,其伏旱之早(提早了13天)、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达到本市有气象资料记载51年以来的最高值。几十年不遇的持续高温伏旱,使我市大面积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低于常年,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反思2006年高温和伏旱给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我们将一些田间调查资料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水稻水田旱整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水稻水田旱整栽培技术的优势.[方法]以迟熟中粳品种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田旱整技术和常规水整两种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植株形态、产量结构以及秋播质量的差异.[结果]水田旱整技术相对于常规水整,水稻发根多、分蘖早、分蘖快,植株健壮,收获期提前2~3d,增产3.5%,并且提高了下茬的播种质量.[结论]水田旱整技术水稻群体生产优势明显,分蘖早、生发快,对提高栽插进度、增加产量和提高秋播质量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川东丘陵区的主要作物之一,但是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高温伏旱,常给水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选用优质品种的基础上,需要采用旱地育秧、提早播种和强化栽培等综合技术措施,趋利避害,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平衡施肥,干湿灌溉,防治病虫,以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