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容器苗造林具有成活率高、初期生长迅速等优点。其根本原因是容器苗根系带有牢固的土团,移栽时可起到保护根系、保证水分连续供应等作用,从而消除了缓苗期。可见,减少容器苗移栽时的土团破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沙区隔墒法植苗造林邵飞舟谢文梅(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林业局017300)沙区土壤干燥,地表蒸发强烈,植苗造林常因根系吸水困难,植株体内出现水分亏缺,而干枯死亡。利用隔墒法减少根系土壤水分损耗,保留水分供给植株吸水、生根,使得植株体内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  相似文献   

3.
侧柏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枣庄市山亭区4个试验点的侧柏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的对比试验表明: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的侧柏造林成活率为98.5%,比塑料袋容器苗造林提高55.4%;与塑料袋容器苗的树高、地径、新梢生长量相比较,分别提高47.8%、39.2%和21.4%;从造林成本来说,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比塑料袋苗低。因此,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是荒山造林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半地下式”农田防护林新法造林技术,即这种造林技术可减少林木地下根系胁地、有利于保水保肥、便于管护,同时林木生长旺盛、成材较快。  相似文献   

6.
在五台山森林经营局通过对落叶松切根换床苗的育苗、造林连续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切根换床苗比留床苗根系发达、顶芽饱满,对环境适应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且可减少抚育次数,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7.
辽西气候干旱少雨,土壤含水率低,造林不易成活,苗木通过截干或平茬处理后,可减少地上部枝叶水分蒸发,并能快速恢复根系吸收功能,从而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能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干旱地区造林中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五台山森林经营局通过对落叶松切根换床苗的育苗、造林连续7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切根换床苗比留床苗根系发达、顶芽饱满,对环境适应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且可减少抚育次数,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9.
杉木苗根系打泥浆后造林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与当年生幼树的根系地径和树高的生长关系密切,在不同的造林时间或造林后的不同时间,其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树木抗旱生理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抗旱性结构、抗旱生理及抗旱造林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旱性结构方面,树木靠减少叶量和叶面积、增加根系,及叶、茎、根的旱生化结构来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性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酶活性、根系活力及水分参数均随着树木抗旱能力的强弱而发生变化。通过树种选择、提前整地、覆盖造林和使用保水剂等造林措施的实施,均可提高树木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华北落叶松切根换床苗与留床苗的根系生长与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落叶松切根换床苗与留床苗的根系与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换床苗的根系发达,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能力强,造林效果好。用换床苗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太行山绿化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红松苗木水分状况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前利用植物水分状况测定仪及四唑染色法对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系脱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木造林前大量失水,使根系水分下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必须使红松苗的含水率在63%以上,才能保证造林成活。  相似文献   

13.
据我们多年的观察,辽宁西部的人工油松林有“头三年不见树,后三年不见人”的生长发育特点。造林后头三年由于扎根缓苗等原因,生长是比较慢的,后三年已形成较强大的根系,生长开始加快。根据这个特点,在进行幼林抚育时,应采取与其相应的抚育措施。一、植苗造林的幼林抚育成活缓苗阶段:造林后的第一年,由于移栽时油松幼苗的根系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系的吸收能力显著减弱。这一年抚育的任务,主要是恢复根系的生理机能,促进幼苗的成活。抚育措施应围绕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腾量,保持吸水与蒸腾作用的平衡来进行。对新栽的幼苗来说,最好有一个光照不太强,土壤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的苗木质量随繁殖方法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般认为,苗木是否具备完整、健壮的根系是衡量毛白杨苗木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相同的栽培技术和立地条件下,用根系发达的毛白杨苗造林,当年的高生长可以达到1-3米;但是,如果用根系发育不良的苗木造林,往往缓苗期很长,影响造林成果。  相似文献   

15.
以江汉平原4个杨树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插干和带兜造林,比较两种造林方式生长和根系发育差异。结果发现:两种造林方式,生长差异显著,插干造林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进一步对两种造林方式根系发育进行比较发现,前期根系发育差异不大,随着时间增长,插干造林的生根数量、根重、生根区间长度等特征都显著大于带兜造林。正是由于插干造林根系发达,分布均匀,吸收根和运输支撑根合理配置,更利于水分、养分的吸收运输,且不易倒伏,最终相比带兜造林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部分生长是一个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土壤含水率的高低决定了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范围.通过对土壤含水率与植物根系的调查,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种根系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该地区造林地水分管理及干旱、半干旱植被恢复区的造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栽植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没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滞生长现象,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近年来,临洮县采用容器苗造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杨是东北林区次生林中的主要树种,其生长较快,材质优良,是制造胶合板、纸浆等的重要原料,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现存山杨林分大都是因山杨根蘖繁殖而形成的天然林,人工育苗造林成功率一直很低。据观察:山杨实生苗造林后一个月其主要根系(主根、主要侧根)伤口部位开始愈合,然后才分化出新的生长点,长出新根。而其它部位生长新根的能力很弱。这就表明山杨造林成活主要依赖造林时就存在的活的根系,其根系越多,苗木活力就越大,造林成活率也就越高。由于裸根苗木根系极易受损,造成山杨造林成活率一直很低。为保证山杨苗木有一个较强…  相似文献   

19.
苗木含水量与造林成活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林后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能否迅速生长出新的根系和恢复其生理功能。苗木的新根再生长及生理机能的恢复,主要决定于整个苗木,特别是根系生活力的大小。一般的说,影响苗木生活力的主导因子是水分。为了探讨苗木含水量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辽宁东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不同含水量,进行了浸根、失水和造林等试验,以求探明成活率与苗木含水量的关系及苗木根系水分等情况,为在起苗、运苗、假植、造林等工序中,确定保护苗木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库都尔林业局多年来的更新造林实践证明,影响更新造林成活率和质量的因子众多,而其中水分条件是主导因子。一、内在因素对更新造林质量的关系苗木起苗后,由于根系暴露在大气中,风吹日晒,体内水分很快消失。试验表明,落叶松二年生苗木放置4小时后,其含水量减少到50%以下,8小时后含水量降到原来的30%;樟子松苗根风干2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