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探讨NaN_3处理对杉木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收集的种子为供试材料,并设置6个NaN_3浓度梯度(0、2、4、6、8、10 mmol·L~(-1))、3个处理时间(4、8、12 h),研究了NaN_3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对杉木种子发芽率、发芽时间以及诱变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mmol·L~(-1)的NaN_3溶液浸泡处理4~12 h会显著延迟杉木种子发芽,浓度越高所需发芽时间越长,10 mmol·L~(-1)诱变处理的种子完成发芽平均需要25.33 d,是对照12.56 d的2.02倍,4~12 h处理中,8 h处理的种子所需发芽时间最长,平均为23.78 d;NaN_3诱变处理显著降低了杉木种子发芽率,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发芽率越低,NaN_3溶液浓度由0增加到10 mmol·L~(-1)时,平均发芽率由40.89%降低到12.11%,其中处理时间为12 h时发芽率仅为3%;NaN_3诱变处理显著抑制了诱变苗生长,导致诱变苗群体株高矮化、茎粗变细、侧枝数量及各指标变异幅度发生明显变化;根据种子发芽及诱变苗生长情况,本研究确定NaN_3诱变处理杉木种子的适宜条件为10 mmol·L~(-1)处理4 h或8 mmol·L~(-1)处理12 h。  相似文献   

2.
以南紫薇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N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南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N_3溶液对南紫薇种子幼苗的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NaN_3浓度的增加,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潜力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大于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苗期的生长分析表明,NaN_3对南紫薇幼苗的株高和地径表现出低浓度(10 mmol·L~(-1))促进,高浓度(10 mmol·L~(-1))抑制的现象,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呈现为单向抑制作用,在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量和降低10%~30%的苗高为衡量标准,可以认为NaN_3对南紫薇的最佳诱变浓度为20 mmol·L~(-1)。  相似文献   

3.
理化诱变筛选抗草甘膦大豆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应用紫外线和叠氮化钠对大豆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不同浓度草甘膦进行抗草甘膦大豆植株筛选。在40 m l/L草甘膦筛选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处理(0.5、1、1.5 h)诱变筛选出15粒抗草甘膦大豆种子,叠氮化钠(2.5、5.0、10.0 mmol/L)浸泡处理(1、2、3 h)筛选出9粒抗草甘膦种子;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复合诱变筛选出174粒抗草甘膦种子。将所筛选出的发芽种子播种,苗期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最终筛选出对40 m l/L草甘膦具有抗性的大豆植株。  相似文献   

4.
应用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对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在含有不同浓度草甘膦药液中进行水稻种子筛选。在20ml/L草甘膦筛选条件下,经过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0.5、1、1.5 h)诱变筛选出26粒水稻种子,经不同浓度(2.5、5.0、10.0 mmol/L)叠氮化钠浸泡不同时间(1、2、3h),筛选出113粒水稻种子,经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复合诱变,筛选出40粒水稻种子。将所筛选出种子的进行苗期20 ml/L草甘膦药液筛选,筛选出15株抗草甘膦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抗除草剂水稻与常规水稻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以及探索一种针对抗除草剂水稻育种过程中快速筛选杂交后代抗性材料的方法。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咪唑乙烟酸溶液对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滨稻K1及常规水稻品种垦育60的根与叶片喷施后,测量计算其生长率及浸种后计算种子出苗率。结果表明,常规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迅速降低,并在较低浓度下停止生长和出苗;抗除草剂水稻的根和叶片的生长率及出苗率随着咪唑乙烟酸溶液浓度的提高先缓慢均匀降低,达到较高浓度后快速下降直至停止生长和出苗。分析数据得出抗除草剂水稻的种子、根和叶片对除草剂的耐药能力分别是常规水稻的20、90、15.7倍,抗除草剂水稻种子、根和叶对除草剂的耐力极限浓度分别为1.000%、0.900%、1.100%,2种水稻的不同部位间的耐药能力均为叶片>种子>根;利用0.03%咪唑乙烟酸溶液浸种72 h,或用0.07%咪唑乙烟酸溶液在水稻3叶1心期进行叶面喷施,可快速杀死全部不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萘乙酸钠(NAA)、赤霉素(GA_3)和6-苄氨基嘌呤(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质量浓度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在盐渍地区种植黑小麦提供可能性和科学依据。【方法】以紫麦一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床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无盐胁迫条件下,NAA、GA_3、6-BA质量浓度分别为150 mg·L~(-1)、GA_3 200 mg·L~(-1)和6-BA 5 mg·L~(-1)时,黑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萌发指标均为最佳;复合盐(NaCl∶Na_2SO_4=1∶1)溶液浸种显著抑制了黑小麦种子的萌发;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复合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中低浓度(40~80 mmol·L~(-1))复合盐胁迫条件下,GA_3 200 mg·L~(-1)和6-BA 5 mg·L~(-1)预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复合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随着复合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下降,当复合盐浓度为120 mmol·L~(-1)时,只有6-BA 5 mg·L~(-1)预处理对缓解胁迫有一定作用。【结论】在中低复合盐浓度胁迫条件下,采用GA_3(200 mg·L~(-1))或6-BA(5 mg·L~(-1))预处理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的伤害,从而显著促进在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NaN_3浓度和诱变时间处理对香蕉品种农科1号不定芽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15 g/L NaN_3处理3 h和0.25 g/L NaN_3处理2h为农科1号不定芽诱变的适宜处理组合,在这2个诱变条件下,农科1号香蕉不定芽致死率接近半致死率,存活的不定芽能够恢复生长和增殖,容易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在矮牵牛‘梅林’再生体系基础上,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PSARK-IPT基因的矮牵牛植株。结果表明,转化效率最高的预培养时间为2d,农杆菌侵染浓度为OD600=0.5,侵染时间为3min;共培养时间为36h;适宜的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浓度为500mg·L~(-1);潮霉素作为遗传转化中的筛选标记,选择2mg·L~(-1)为叶片分化筛选压,4mg·L~(-1)的Hey为最佳生根筛选压。对获得的15株潮霉素抗性植株进行PCR及RT-PCR检测,证明7株为阳性,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这7株矮牵牛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田间防治马铃薯枯萎病筛选有效的药剂和适宜的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来进行马铃薯枯萎病的药剂筛选及室内毒力测定。选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水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乳油、240 g·L~(-1)噻呋酰胺水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进行药效试验。根据抑菌率的结果,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3种杀菌剂分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75%肟菌·戊唑醇乳油的毒力最高,其EC_(50)为13μL·L~(-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次之,其EC_(50)为66μL·L~(-1);80%乙蒜素水剂的毒力第三,其EC_(50)为182μL·L~(-1)。结论筛选出80%乙蒜素、80%代森锰锌、75%肟菌·戊唑醇3种药剂,为田间防治马铃薯枯萎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0.
在田间选取感病品种七月鲜,分别叶面喷施抗性诱导剂水杨酸、草酸、壳聚糖(每种药剂设置4个浓度梯度),并于喷施后统计发病率,进行药剂筛选。对经筛选药剂处理过的样品采集叶片测定相关抗性指标: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个抗性指标。结果表明:3种诱导剂均可诱导枣树增强植株对缩果病的抗性,壳聚糖对枣缩果病防效最为明显;最终筛选出3mmol·L~(-1)水杨酸、1mmol·L~(-1)草酸、500mg·L~(-1)壳聚糖3种药剂,对枣缩果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感病品种七月鲜在诱导剂喷施之后引起枣叶片内可溶性蛋白、CAT和POD和PAL酶活性的显著增加,且均可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说明这几个指标与抗病密切正相关,由此可推测出对感病品种七月鲜来说,可溶性蛋白、POD、CAT和PAL是与诱导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物质。  相似文献   

11.
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底物浓度与好氧水解时间对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的影响,设计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混合直接厌氧发酵及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好氧水解再厌氧发酵对比试验。发酵料液中硫酸根浓度为100 mg·L~(-1)条件下,总固体浓度(TS)为5%、6%、7%、8%联合厌氧发酵试验,筛选最优底物浓度,在时间为3、4、5、6、8、10、12 h条件下作好氧水解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当VS/SO_4~(2-)比值为264,好氧水解时间为8 h时,木质素降解率最快,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联合厌氧发酵效果最好,峰值容积产气率达1 940 mL·L~(-1)·d~(-1),较无好氧水解试验组高11.5%。TS、VS产甲烷率分别为266.90和285.52 mL·g~(-1),与无好氧水解试验组相比增加21.75%。为糠醛废水与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臭氧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对水稻"3694繁"(Oryza sativa L.3694 Fan)进行田间原位臭氧(O_3)熏气实验,研究了不同O_3浓度熏气处理下水稻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以及产量的响应.实验设置分4个水平:过滤大气组(CF,10 nL·L~(-1))、自然大气组(NF,40nL·L~(-1))和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组(01:100 nL·L~(-1);02:150 nL·L~(-1)).结果表明:(1)与CF组相比,两个不同浓度的O_3处理均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加速水稻的衰老过程;(2)在实验进程中,O_3处理导致水稻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发生显著变化,饱和CO:浓度的净光合速率(P_(sat))、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和羧化效率(CE)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O,浓度的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对CO_2的利用效率降低,水稻在灌浆期对O_3最为敏感;(3)O_3处理使水稻产量损失明显,当AOT40值达到2.32uL·L~(-1)·h时,就能导致水稻产量10%的减产.  相似文献   

13.
以高纤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D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亚麻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NaCl胁迫下,采用0.05~0.5 mg·L~(-1)BR浸种,与对照相比,亚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采用0.5 mg·L~(-1)BR浸种效果最好。适当浓度BR预处理显著增加NaCl胁迫下亚麻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SuSy、β-1,3-葡聚糖酶等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盐害胁迫。通过综合比较确定,0.1~0.2 mg·L~(-1)BR处理对提高亚麻幼苗耐盐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H_2O_2、NaCl、SA处理对砂磨后甘草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砂磨后H2O2、NaCl和SA溶液处理对甘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砂磨后经适宜浓度的H2O2、NaCl和SA处理均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其中,以0.4 mol.L-1H2O2、50 mmol.L-1NaCl和0.01 mmol.L-1SA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较未经砂磨处理的种子分别提高244.1%、264.7%和269.8%,发芽势分别提高279.5%、334.0%和320.4%,发芽指数分别提高411.0%、364.9%和456.3%,与单一砂磨处理比较也表现出明显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H2O2、NaCl和SA的3个最优浓度中,以0.01 mmol.L-1SA处理的促甘草种子萌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硒浸种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7个硒(Selenium)浸种浓度(0、0.5、2.0、4.0、6.0、8.0、10.0mg·L-1),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硒浸种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处理(0-4.0mg·L-1)对番茄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硒的浓度为4.0mg·L-1时,其发芽率最大,种子萌发第7天时的芽鲜重、根鲜重、芽长、根长、芽干重和根干重也达到了最大值;而高浓度的硒处理(>4.0mg·L-1)则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水稻材料成熟胚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丽娜  李霞  吴丹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127-1135
【目的】研制适应性广的不同类型水稻成熟胚再生技术。【方法】采用生产上应用价值高的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成熟胚为外植体材料,比较研究9个粳稻、9个籼稻和11个新近培育的超级杂交稻(两系或三系)或优势组合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出愈、分化和再生等组织培养力表现。【结果】以M8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30g·L-1蔗糖、8g·L-1琼脂和2mg·L-12,4-D(2,4-苯氧乙酸)相同成分的基础上,供试粳稻材料单独添加较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即0.3mg·L-16-BA(6-苄基嘌呤)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9.2%-61.7%之间;而供试籼稻材料则需在添加2mg·L-16-BA和0.5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的基础上,再添加1mg·L-1NAA(萘乙酸)生长素类激素,可明显提高出愈率,出愈率在100%-9.1%之间;而11个偏籼型超级杂交稻则表现在添加1mg·L-16-BA和1mg·L-1KT(激动素)两种细胞分裂素,即可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出愈率在86.3%-40%之间。在此基础上,在添加了0.5mg·L-12,4-D和1mg·L-16-BA的MS分化培养基(粳稻)以及0.2mg·L-12,4-D和0.5mg·L-16-BA(籼稻和超级杂交稻)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别获得59.5%-9.2%(粳稻)、87.5%-3.6%(籼稻)和43.2%-17.2%(杂交稻)的植株再生率。【结论】初步建立了适合相同水稻类型成熟胚高频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2种不同浓度(1和2mmol)的 NaN_3分别处理圭辐3号和红410的预浸种子,期望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结果表明,2mmol 处理的,圭辐3号和红410的 M_2代均出现雄性不育突变体,其突变频率(按 M_1穗计)分别为0.55%和0.28%,突变体频率(按 M_2株计)分别为0.06%和0.02%。而1mmol 处理的,只有圭辐3号的 M_2代出现雄性不育突变,其突变频率和突变体频率分别为0.25%和0.05%。试验中获得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均属无花粉型,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在人工授粉条件下结实良好,但自由授粉结实率低。遗传分析表明,其雄性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外源钙施用时期对缓解盐胁迫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钙施用时期对提高番茄耐盐性的作用。【方法】以番茄辽园多丽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提前3d、同时、延后3d)营养液增施Ca2+(10mmol·L-1)对NaCl(100mmol·L-1)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物量、外渗电导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探讨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在各处理中,100mmol·L-1NaCl(T2)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的生长较对照(T1)显著受到抑制,上述相关生理代谢受到影响;提前3d(T5)营养液增施钙,在NaCl胁迫时停止增施钙,结果对缓解盐胁迫伤害无显著作用;在NaCl胁迫情况下同时增施10mmol·L-1CaCl2(T3),显著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的伤害,但提前3d增施钙处理(T4),未能进一步显著增强这种缓解作用。【结论】盐胁迫同时增施外源Ca2+具有显著缓解NaCl盐胁迫对番茄幼苗伤害的作用,但盐胁迫之前增施外源Ca2+不具备这种作用,可见外源钙提高番茄耐盐性不是诱导效应,而主要是与Na+共存的离子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外源Ca~(2+)对盐生植物耐盐调控机理,以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白刺愈伤组织生长、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150 mmol·L~(-1)时,施加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增加白刺愈伤组织相对生长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减少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当Ca~(2+)浓度过高(10 mmol·L~(-1))时,对白刺愈伤组织生理指标表现不同程度抑制,影响其正常代谢活动。说明一定浓度Ca~(2+)(≤10 mmol·L~(-1))可缓解盐胁迫(NaCl≤150 mmol·L~(-1))对白刺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盐胁迫浓度较高时,外施Ca~(2+)缓解作用较弱,有时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紫斑牡丹离体幼胚为试材,研究了胚龄分别为盛花后30 d、45 d6、0 d7、5 d的幼胚萌发率,选取萌发率高的盛花后75 d胚龄的种子于4℃下低温预处理,观察低温预处理对幼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较为适合的紫斑牡丹幼胚初代培养和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胚龄为盛花后75 d的种胚易萌发,萌发率为58.3%,经4℃低温预处理后萌发率可达到68.3%;诱导幼胚萌发与成苗的适宜培养基为MS(微量元素3/2)+1.0 mg.L-16-BA+0.2 mg.L-1IAA+20 g.L-1蔗糖+10 g.L-1葡萄糖+300 mg.L-1CH+0.1 g.L-1琼脂,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100%、98.3%;培养基MS+1.0 mg.L-16-BA+0.01 mg.L-1NAA+30 g.L-1蔗糖+0.1 g.L-1琼脂的增殖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