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李柳  但学明  刘丽  甘炼 《水产科技情报》2014,41(4):199-200, 204
为探索花鳗鲡的苗种培育技术,2013年在温棚水泥池中进行了花鳗鲡苗种的培育试验。试验水温在28~30℃,每池放养苗种12万尾,放养密度500尾/m2。放养后60 d内饲喂水丝蚓,60 d后投喂鳗鱼配合饲料。试验结果:经过150 d的培育,投喂水丝蚓期间的饵料系数为6.65,成活率为99%;投喂配合饲料期间的饲料系数为1.70,成活率85%。  相似文献   

2.
采用具有气泡反冲洗型珠子过滤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进行了苗种培育的研究。2种鳗苗的放养密度约为传统模式的8~10倍,试验期间换水量约为20%~45%。结果显示: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成活率均≥96.74%,高于传统模式。投喂水丝蚓阶段,日本鳗苗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7.08±0.08)%/d和4.92±0.03,美洲鳗苗分别为(4.83±0.06)%/d和4.74±0.19。投喂配合饲料阶段,日本鳗苗分别为(2.30±0.19)%/d和1.30±0.02,美洲鳗苗分别为(1.69±0.05)%/d和1.76±0.06。研究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可适用于日本鳗苗和美洲鳗苗的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和无药残等优点,为开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洲鲥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苏南水乡,原是我国长江鱼最主要产区,但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再未见野生长江鱼。为探索鱼这一名贵品种的养殖可能性,2003年6月我市引进同纬度北美洲鱼受精卵3万粒进行孵化及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试验和生产效果,至2004年1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从胚胎发育到苗种培育的主要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养殖户培育美洲黑石斑苗种时期能够减少成本,以及提高养殖技术,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养殖美洲黑石斑。  相似文献   

5.
崔一新 《科学养鱼》1997,(10):34-35
笔者近两年通过对美洲鳗(以下简称美鳗)苗种的阶段培育,了解点滴情况,现介绍如下:一、美鳗苗形李特征及行为特征美鳗苗主要以美国、加拿大等产地为主.与日本鳗的各种习性及特征较为接近,不但外形酷似.产季也相同,其养殖成活率较欧鳗高。与其他品种鳗苗特征区别是;体形短小,眼较小,并略显突出。一般美鳗苗体长46~55mm,体重0.09~0.15g,规格4500~6500P。其养殖特点近似于日本鳗,其援食不强且不久,喜钻孔、攀沿,怕惊。二、美间苗种培育培育方法:江苏沿海一带,3月至5月中旬,气温偏低,一般采用温室大棚加温育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体积为3 m3的2口玻璃钢池中,放养规格为20 mm美洲鲥鱼苗,经134 d的培育,育成鱼种规格平均全长为136.9 mm,平均体重为23.6 g,成活率79.05%.  相似文献   

7.
美洲鲥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洲鲥鱼是我国近年引进的优良水产品种,其生活习性、肉质等与长江鲥鱼相近,美洲鲥鱼的成功驯养,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鲥鱼的需求,而且还可进行放流,补充江河中鲥鱼资源。2005年7月引进500尾美洲鲥鱼乌仔,经过4个月精心培育,全长平均达15cm,成活率达76.3%。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美洲鲥鱼的相关报道,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美洲鲥鱼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苗种培育 鲶鱼苗种培育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免投喂期:鱼苗刚出膜,全长约0.7~0.8厘米。此时,鱼苗的卵黄囊还未消失,鱼苗集群于池底角落,微微颤动,鱼群显青黄色,只有少数鱼苗离开池底无目的游动,  相似文献   

9.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全国鳗鲡每年养殖产量约在15万-16万t,出口创汇达5亿美元。目前,我国养殖的鳗鲡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nguilla)为主,但由于日本鳗鲡苗种不足,苗种价格高,造成养鳗成本偏高;而欧洲鳗鲡养殖水质要求高,造成许多地区养殖受到限制。美洲鳗鲡(A.rostrata)以苗种价格最低、水质要求不高而成为今后养殖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林家兴 《内陆水产》2002,27(2):19-20
针对近年来欧鳗白苗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本人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1准备工作1.1在计划投苗前,根据本年度打算养殖的成鳗数和拟培育的白苗数,准备足够的白苗培育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白苗池的面积尽可能准备充足些。用黑色塑料薄膜或因地就简用其它不透光的遮盖物严密遮盖棚架,以保温、遮光、避雨及操作方便。1.2将污箱的污物清理干净,用网眼小于1毫米(30~40目)的不锈钢纱安牢,不能有破洞。1.3仔细检查池壁和排水口有无裂缝和渗漏,把裂缝和渗漏处…  相似文献   

11.
在200m^3水体培育出海蜇16触手螅状体600万个,关键技术在于育苗用水严格砂滤防止藻类和固着纤毛虫进入;育苗池中防止裸露的钢筋铁管严禁重金属离子污染;亲蜇成熟度好;采苗器严格消毒;4触手期保证适口饵料供应;防止高温季节螅状体与饵料一起死亡。另外,根据上年的经验,今年春这些螅状体要想生产出更多的幼蜇需掌握以下关键技术:培养大规格的螅状体;控光控温诱导横裂生殖集中释放碟状体;光线控制在500—1000lx;保持水质新鲜。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志强  张弼  考伟 《水产科学》2001,20(3):15-16
1998年5月,从福建购得大黄鱼(Pseudoxciaena crocea)受精卵200万粒,经10h充氧运输,获上浮好卵150万粒,次日孵出仔鱼120万尾。在水温18-22℃条件下,经40d培育,育出2cm鱼苗38万尾,成活率32%。鱼苗从1.2cm开始互相残食,是前期减量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以避免营养缺乏性。  相似文献   

13.
鼠尾藻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年试验,取得了鼠尾藻人工育苗的成功,共出苗数百余万株,幼苗体高达到3.5mm,密度达到12株/cm~2,解决了鼠尾藻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群落生态法进行方斑东风螺生态育苗试验。在完全破坏水体生态系统后,对水体进行曝气还原,以微藻与有益菌组建新的生态群落。亲螺培育过程以蟹肉为主,单胞藻类为辅,并进行流水培育和阴干刺激,孵出面盘幼虫1260×10^4个,幼虫培育密度8.23×10^4个/m^3。从面盘幼虫至稚螺培育期间,投放“饲倍速”活菌0.2-2.0×10^-6,幼虫变态后投喂蟹肉为主,单胞藻类为辅;稚螺培育池底不铺沙。经50天时间,培育螺苗201.6万粒,规格9000-10000粒/kg,单位面积产苗10566粒/m^2,成活率16%。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褐毛鲿在北方地区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成果。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两城育苗基地利用从深圳移植的350万尾初孵仔鱼,经50天培育,至2006年12月28日共育成全长50.9mm的鱼苗101.8万尾,总成苗率为29.1%,并对褐毛鲿绿色生态防病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5月在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自动控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育苗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除此之外,还对菲律宾蛤仔浮游期和附着期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浮游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环境污染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体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为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温度休克方法诱导双斑东方鲀三倍体,在水温18-20℃条件下,卵受精后5分钟用40℃的水处理双斑东方鲀受精卵10分钟,三倍体诱导率100%,孵化率相对诱导量达25%;育苗采用前期室内工厂化培育与后期土池培育相结合方法,培育出全为三倍体(体长3 cm以上)苗种5.8万尾,对应孵出苗量,成活率为34.6%。  相似文献   

19.
张水波 《齐鲁渔业》2007,24(6):12-14
2004年4月引进宝石斑鱼2龄后备亲鱼,2005年6月首次获得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2005年6月和2006年6月,4次进行宝石斑鱼人工育苗均获成功,共催产雌亲鱼22尾,获受精卵118万粒,繁育鱼花75万尾。养成试验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养殖生产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采取了亲体移植蓄养、强化培育、集中同步产卵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从而实现双齿围沙蚕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的规模化生产。2003-2004年连续2年土池育苗均获得成功,其中2004年平均每平方米出苗11刚节以上幼沙蚕3 646条;2004年沙蚕蓄水养殖83.33 hm2(1 250亩),每667 m2 放养幼沙蚕6万-8万条,平均每667m2产沙蚕134.9 kg,获利3 155.2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