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国家GAP认证要求,将计算机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及多媒体等技术与GAP规范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出基于DET开发平台的三七GAP专家系统,并根据三七的生产特点及GAP实施的实际进行了软件资源的2次开发,降低了客户端的专业要求,实现了人机操作界面直观、明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为三七GAP的推广和咨询服务提供了新途径。介绍了三七GAP农业专家系统目标、咨询系统结构、系统内容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三七GAP基地土壤养分分析与肥力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七GAP基地的土壤质地、供肥特性和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七GAP基地土壤以壤质粘土为主,偏酸性,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但各养分因子分布不平衡,氮、磷元素基本满足三七生长的需求,而钾元素普遍不足,在栽培管理上,应根据三七的生长特点、不同生长期及具体的种植片区对养分的要求制定施肥方案,并注意多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文山三七规范化种植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研了云南文山三七种植的发展历史,文山三七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和基地建设的现状和三七规范化种植存在的问题。应对三七GAP基地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三七及其近缘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政策制订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专家介绍     
玉米栽培专家郑联寿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20多年来从事科研和科研管理及开发创收工作。近年和山西省禾宝公司共同研究开发中药材GAP栽培技术,并对山西省的道地药材进行区域化"仿野生"栽培技术的研究,特别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分离》2006,4(2):15-15
“十五”期间,对云南40个重要、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引种驯化和规范化(GAP)种植研究,建立优质种源繁育基地9个,选育出优质中药材品种及种源12个,制定了18个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完成了三七、灯盏花2个中药材品种的GAP认证;5个中药材GAP种植示范面积达4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0多万户、面积20多万亩,三七、灯盏花等已成为区域特色产业开发的亮点。2005年,昆明、文山、楚雄、大理4个医药工业园区产值达37亿元,20个产业化项目累计产值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6.
藤三七植物隶属于落葵科,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分布,民间常用作镇痛剂。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栽培技术、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对藤三七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藤三七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在土壤消毒技术暨三七产业绿色发展培训会上,来自全国农业、中药种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三七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并与三七种植企业代表、三七种植户等共同见证了三七栽培技术取得的新成果——轮作年限由原来的15~20年缩短到3~5年。三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三七种植过程中存在轮作间隔周期过长、连  相似文献   

8.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药用价值高,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发展前景看好。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和品种的单一性导致三七极易孳生多种病害,严重制约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开展三七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三七避雨栽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病效果,达到了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对三七避雨栽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其规模化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alture practice,GAP)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七在红河州是新兴产业,三七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完善,加之科技意识淡薄,存在重种轻管等现象。致使三七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甚至绝收。本文结合三七栽培实际,总结、完善适合红河州的三七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选地整地、定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等方面对三七的引种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编制出适用于贵州省盘州市三七规范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期为贵州省三七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促进贵州省的中草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W 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 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来德乾 《农技服务》2013,(12):1357-1358
介绍了永柴胡的自然资源条件、品种特征、生长习性和GAP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也是常用的特产中药材.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抗癌、抗艾滋病毒的新功能,市场供不应求,前景广阔.为规范山茱萸种植,确保山茱萸质量,我们课题组于2003年开始对山茱萸GAP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与实践,现将山茱萸GAP栽培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5.
文山三七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了一整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地膜覆盖栽培被广泛应用在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当代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人在前期研究[1~5]中也发现,三七生产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三七产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2010年干旱年份,地膜覆盖栽培的保苗保收效果更加显著。下面根据三七生长发育特性和田间生产实际,详细介绍三七生产上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油气矿业权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剖析矿业权管理和评价工作业务,采用MapGIS二次开发组建和空间数据库技术,研发矿权区块评价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矿业权相关信息的管理与查询、自动成图、报表输出等功能。并针对矿业权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区块评价子系统、年检和缴费子系统及辅助决策子系统等。该系统不仅规范了矿业权信息的管理,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区块进行分析,为矿权区块评价及决策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五味子的规范化种植是提高辽五味子质量的有效途径,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该文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初步制定了辽五味子GAP栽培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可为规范辽五味子栽培生产环节和保证其生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毕玉霞  王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47-447,476
阐述了名贵药材绞股蓝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药理作用及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枇杷园重金属污染指数与降污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建  林力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56-5858
[目的]了解枇杷园重金属污染情况,研究降低污染指数的栽培技术。[方法]以福建莆田解放钟枇杷为试材,用梅花形采样方法随机采集莆田GAP基地果园和对照果园20 cm下的表层土壤样品,统计分析土壤中As、Hg、Pb、Cu、Cd、Zn等6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计算综合污染指数,依据GAP要求进行评价。[结果]GAP基地果园未受污染;对照园土壤As、Hg、Pb含量未超国家GAP标准,土壤Cd和Zn均属于极严重污染级;Pb属于污染清洁级;Cu含量属于轻度污染级。根据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提出降低污染指数的栽培技术。即,施用化学改良剂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采用生物技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等。[结论]该研究为绿色枇杷、GAP枇杷基地选址和制定SOP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稻模式化栽培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模式化栽培计算机专家系统由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条件及栽培决策、品种选择及布局、育苗移栽等10个子系统组成.这套系统具有确定栽培途径及品种布局,提供栽培技术,进行生育诊断及调节.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应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