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深耕深松: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玉米秋种前深耕29 cm加深松到35 cm,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快10~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  相似文献   

2.
李参 《北京农业》2012,(22):38-39
<正>1旱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前茬农作物收获收后,用804拖拉机配套三铧机械翻转犁深耕,耕深为20~25厘米。经试验,耕层由原来的15厘米加深到25厘米,可使土壤每公顷多蓄水600米~3以上。1SQ-340型全方位深松机,采取只疏松土层不翻转土壤的保护性抗旱耕作法,利用全新的梯形框架式深松部件对土壤  相似文献   

3.
旱地小麦配套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厘米~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耢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以至耕多深干多深,结果深耕不如浅耕好.  相似文献   

4.
海河低平原渠灌区麦田深松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海河低平原渠灌区土壤深松对冬小麦的节水增产效应,以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以冬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大田条件下,通过小麦季设置旋耕(RT)、深松(SRT)和深耕(MRT)3种耕作方式处理,在海河低平原渠灌区进行了2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深松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水分入渗速率稳定时,深松处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为0.05 mm·s-1,分别是旋耕处理和深耕处理的2.50倍和1.67倍。(2)渠灌条件下,深松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快速下渗,优化水分在深层土壤中的分布,提升深层土壤对灌水的储蓄能力。灌水后48 h,在0-180 cm土层,深松处理土壤水分增量为158.5 mm,旋耕和深耕处理分别为142.5和144.1 mm,分别相当于深松处理的89.9%和90.9%。(3)在冬小麦冬前阶段,深耕处理棵间蒸发量最高,分别是深松和旋耕处理的1.15倍和1.35倍。冬小麦返青后,旋耕处理棵间蒸发量提高,尤其是春季灌水后,旋耕处理日棵间蒸发量上升更快,最高达1.32 mm·d-1,而深松处理和深耕处理则仅为0.78和0.85 mm·d-1。深松处理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最低,仅为138.17 mm,分别相当于深耕处理和旋耕处理的86.9%和89.7%。(4)冬小麦播种至拔节期,旋耕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高于深松和深耕处理;拔节期至成熟,0-20 cm土层,旋耕处理含水量最高;20-80 cm土层,深松处理含水量最高;80 cm以下土层,3个处理差异不显著。(5)深松处理生育期耗水量为419.1 mm,比旋耕和深耕处理节水约6%;深松处理对灌水和降水的消耗比例分别为41.2%和22.0%,显著高于深耕和旋耕处理。(6)深松处理产量平均为8 550 kg·hm-2,分别比旋耕和深耕处理提高15.4%和6.9%,其水分利用效率比旋耕和深耕处理分别高22.9%和14.0%。【结论】土壤深松可增加麦田地表水入渗速率,减少灌水和降水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对灌水和降水的储蓄,降低冬小麦耗水量,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最终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具有较好的节水增产效应。建议在海河低平原渠灌区冬小麦种植中采用深松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1、深耕松土保墒。长期浅耕及机械的田间作业会将土壤压实,在距地表16—25厘米处形成坚硬、密实、黏重的犁底层,阻碍雨水下渗。深耕松土就是使用深松机械将犁底层耕松,创造疏松深厚的耕作层,深度宜30厘米左右。深耕松土要抢时间进行,夏季进行效果最好,春耕宜浅不宜深。深耕松土后及时耙耱,使土壤平整细碎。一般深耕后耙耱可使耕层水分提高10~30%。  相似文献   

6.
一、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  相似文献   

7.
李兆伟 《现代农业》2013,(10):62-62
一、耕翻整地 春季整地要在土壤解冻后进行。深耕18—25厘米或间接深松30~35厘米,然后旋耕、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评价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模式的保水保肥效果和对甘蔗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和常规耕作栽培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能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深耕深松栽培比常规耕作栽培的甘蔗出苗率高17.8%,分蘖率高13.4%;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甘蔗成熟期的株高、茎径、蔗糖分、青叶数提高;每公顷增产原料蔗7.22 t,增收2346.5元,增糖1.35 t。机械化深耕深松栽培甘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可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取多年定点定位研究方法,设置常规旋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隔年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5个处理,对不同耕作方式与土壤理化性状、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常规旋耕、深松和深耕均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其中深松效果最好,对于深耕,秸秆还田与否对于土壤容重影响较小,隔年深耕对比连续深耕,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对比常规旋耕,深松和深耕均能增加单株叶面积,土壤深松后,整个灌浆期均能维持较高灌浆速率,而深耕后灌浆初期和中期速率较高,后期迅速下降;深松后玉米产量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深耕和常规旋耕,常规旋耕显著低于深耕,隔年深耕与连续深耕差异不显著,深耕秸秆还田与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山区9月10~20日,平川19月20~30日。1.整地施肥整地前水地如土壤墒情差,可先浇水1次,深耕24厘米以上。全方位深松,一般3~4年深松1次,深度40厘米左右。耕后耙耱镇压。水地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40—60千克、碳酸氢氨50千克,深耕前撒在田间,达到化肥深施,有利于增加肥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模式下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轮耕、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和常耕/常耕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动态特征和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及其效益。结果表明,深松/深松和深耕/深耕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养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2.21%~3.44%;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1.19%,15.25%和11.40%,处理间差异显著。轮耕和深松/深松、深耕/深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的中后期绿叶面积和生物量,其中轮耕处理比对照叶面积增加15.50%(小麦)和3.30%(玉米),周年生物量增加12.59%,经济产量增加了9.89%,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变化顺序为:轮耕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常耕/常耕。5种处理以轮耕处理增益最显著,为4 072.09元·hm-2,其他依次是深松/深松、深耕/常耕、深耕/深耕、常耕/常耕。在黄淮小麦玉米两熟制度下,以轮耕处理对增加产量、提高土壤养分和周年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2.
进行深耕深松对土壤含水量和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耕深松处理,1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区增3.3个百分点,25 cm土层增加2.0个百分点;深耕深松处理比对照区株高增加4.5 cm;产量增加532.5 kg/hm2,增产率为16.4%。  相似文献   

13.
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耕)时机与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玉米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结果表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促进玉米地上部生长,进而增加玉米产量。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的改良效果和玉米产量均高于秋季深松+夏季免耕和秋季深耕+夏季免耕。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产量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处理分别降低29.0%和12.7%,土壤含水量增加7.8%,玉米产量增加15.5%。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处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玉米产量最高。因此,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发展到今天机械化已是不可缺的动力,只有使用机械化才能达到深耕深松的整地目的。所以对旱田来讲为改善土壤结构每隔几年深耕深松一次是必要的,这对作物的生长是极其有利的。现在无论是人力耕作或是机械翻地,都存在耕地浅的问题,有的深度只有14~16厘米。长此下去,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土壤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本文对深耕深松的重要意义与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栗钙土钙积层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探索人工扰动(深耕深松)干旱栗钙土钙积层对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破除坚硬的钙积层,使土壤变松软,土壤硬度减小,可降低土壤容重,深松后0~8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0.03g/cm^3,可使下层土壤疏松、降水渗入率增高,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涡阳地区的土壤条件,论述了深耕深松作业的意义,概述了深耕深松作业的技术特征及技术规范,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以促进该县顺利完成深耕深松作业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东部丘陵区烤烟抗旱耕作技术,利用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上,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3个覆盖地膜的处理优于深耕,垄下深松和传统耕作3个不覆盖地膜的处理,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不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垄下深松传统耕作.在化学成分上,深耕、深耕+地膜、垄下深松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深耕,垄下深松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于传统耕作的增幅依次减小,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正面影响的成分种类也较多.综合来看,深耕+地膜最好,垄下深松+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18.
<正>一、选地、整地1.选地。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2.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我国耕地深耕深松的常见方式,分析了各种方式的利弊。为消除常规深耕深松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气流爆喷式深耕深松新方式,并对气爆压力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气流爆喷式深耕深松方式能够降低耕地土壤的容重,有效打破犁底层,且100MPa的气爆压力深耕效果优于80MPa。  相似文献   

20.
正1精细整地1.1秸秆还田上茬作物收获后,针对病虫发生情况,选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对秸秆处理后将秸秆粉碎,粉碎长度1cm~3cm,均匀抛撒于地面。1.2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耕地前将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1.3整地要求"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耕深25cm左右,或用深松机深松30cm左右。秸秆还田的麦田,用大型机械深耕翻掩埋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