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鲢鱼肉相变区间的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提供淡水鱼加工的热特性参数,以鲢鱼肉为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鲢鱼肉在相变区间的不可冻结含水率、冰点、表观比热和热焓,以及食盐添加量对相变区间鲢肉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肉的熔融相变温区为-2.8~-0.4℃,不可冻结含水率为13.76%,冰点为-0.8℃,相变热焓为203.2 J/ g,表观比热峰值为84.186 J/(g·℃)。随着食盐含量的增加,鲢鱼肉的相变温区向低温方向偏移,不可冻结含水率增加,冰点呈线性降低,相变潜热减小,表观比热峰值下降。  相似文献   

2.
仔猪配合料比热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探究调质、制粒等热处理过程中仔猪配合粉料传热的基本特性,有效控制热量供给并实现调质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评估,该文以4种粉碎粒度(粉碎筛片孔径:Φ1.0、Φ1.5、Φ2.0和Φ2.5 mm)的仔猪配合粉料为研究对象,采用DS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方法测定了其在不同含水率范围(10%~18%,湿基)和不同温度范围(25~100℃)的比热,并分析了3个变量对比热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比热关于研究变量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仔猪配合粉料的比热受含水率、温度、粉碎粒度的显著影响,其中含水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及粉碎粒度次之;比热亦受含水率与粉碎粒度及其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比热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在1.533~2.881 kJ/(kg·K)范围内升高,且与含水率呈线性关系,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粉碎过Φ2.5和Φ2.0 mm的仔猪料比热较粉碎过Φ1.5和Φ1.0 mm的大,在高温(60~100℃)和高含水率(18%)时表现尤为明显。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比热关于含水率、温度、粉碎粒度的多元回归模型(R2>0.993),可以有效预测仔猪配合料在此研究变量范围内的比热。研究结果为仔猪配合料调质过程传热方程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其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食盐添加量对预制鲈鱼冷藏保鲜及热加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食盐添加量(0~2.0%)对鲈鱼冷藏保鲜及热加工特性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鲈鱼鱼肉的含水率、冰点、变性温度、热焓和比热容等热特性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预制鲈鱼的冰点和含水率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加热温度50℃附近吸热峰的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及变性热焓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均逐渐降低;70℃附近吸热峰仅明显存在于新鲜鲈鱼样品中,其他食盐添加量条件下70℃附近吸热峰消失;鲈鱼鱼肉的比热容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P0.05),当鱼肉处于冻结状态、肌球蛋白及肌动蛋白处于变性状态时,2.0%食盐添加量鲈鱼的比热容最高,当鱼肉处于未冻结状态时,1.0%食盐添加量鲈鱼的比热容最高。研究表明:在不同食盐添加量(0~2.0%)条件下,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多,鲈鱼冰点和含水率逐渐下降,肌球蛋白变性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峰高逐渐降低,变性热焓逐渐下降,肌动蛋白峰消失;添加食盐的鲈鱼比热容变化皆小于新鲜鲈鱼(除1.0%食盐添加量)(P0.05);在不同食盐添加量(0~2.0%)条件下,未冻结鱼肉的比热容高于冻结鱼肉(P0.05),加工后的鱼肉的比热容高于未加工的鱼肉(P0.05)。研究结果为预制鲈鱼热加工和低温贮藏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灌溉量对亚低温下温室番茄生理生化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试验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比研究了常温和亚低温下补充灌水80%蒸腾蒸发量,100%蒸腾蒸发量及120%蒸腾蒸发量的水分对温室番茄抗寒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亚低温使番茄植株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果实品质显著降低;使番茄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不论在亚低温还是在常温下,补充80%蒸腾蒸发量或120%蒸腾蒸发量灌水均使植株抗寒性降低,果实Vc、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度增大。亚低温下水分胁迫引起植株抗寒性降低,认为在亚低温条件下,番茄开花座果期以蒸腾蒸发量的100%补充灌溉,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编解码和多层感知机(LSTMED-MLP,long short-term memory encoder-decoder-multi-layer perceptron)融合的介电特征预测方法。在0.158~3 980 kHz频率范围内的9个频率点下,采用介电谱测量仪获取300个富士苹果的电学参数,其中每个频率点对应15项电学参数,即每个苹果对应135项电学特性参数,之后通过苹果基因组学理化分析方法,获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根据电学参数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构建苹果关键基因组学参数的回归预测模型。为简化模型输入,提取样本变量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LSTMED模型,提取每个样本的40项特征值,作为非线性回归模型多层感知机(MLP)和XGBoost的输入,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LSTMED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且LSTMED-MLP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在校正集和预测集上,决定系数分别为0.95和0.9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7和0.84,且对不同种...  相似文献   

6.
基于营养组成的鱼饲料比热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鱼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热特性,以调控调质、膨化等工艺过程中的热量供给,同时探究现有的畜禽饲料比热模型对高脂、高蛋白鱼饲料的适应性,该研究设置3个粗蛋白水平(30%、40%、50%)和3个粗脂肪水平(5%、11%、17%)共9种配方,以代表不同食性的鱼用饲料,并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定9种配方分别在20~120℃温度范围和20%~26%含水率范围的比热,并分析上述4个因素对比热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比热关于4个因素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鱼饲料比热显著受含水率、温度、粗蛋白质量分数及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影响(P0.001),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含水率、温度、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比热随含水率和粗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规律,而随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增加线性减小;比热与温度呈非线性关系,为二次回归关系。在所有试验中,鱼饲料比热的变化范围为1.70~2.70kJ/(kg·℃)。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比热关于加工工艺参数(温度及含水率)和营养组成(粗蛋白质量分数及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多元回归模型(R~2=0.991),可以提高现有研究中畜禽饲料比热预测模型的适应性,有效预测鱼饲料在此研究变量范围内的比热。  相似文献   

7.
比热、导热率和导温系数是鱼饲料重要的热特性参数,其在干燥及冷却工艺参数的调整、饲料湿热传递仿真模拟研究中均有重要应用。为了探究鱼饲料的热特性,同时探究反演算法求解饲料热特性的适应性,该研究以草鱼(成鱼)膨化饲料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伴随方程法的反演模型;利用自行搭建的热传导试验装置并配合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0.1 ℃),以获得饲料试样的温度分布规律;利用此数据可反演计算含水率为11%~17%的饲料在20~80 ℃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导热率和导温系数。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热特性分析仪分别测量饲料的比热和导热率,并计算导温系数,将此作为实测值;将反演算法所得值作为计算值。对二者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说明比热和导热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小,结果表明基于反演算法的鱼膨化饲料热特性参数测定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结果表明,草鱼膨化饲料在11%~17%含水率和20~80 ℃温度范围内的比热为1.710~1.840 kJ/(kg?℃)。饲料比热随温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当含水率由11%增大至17%时,饲料的比热显著增加(P<0.05),且呈线性规律。饲料的导热率为0.086~0.148 W/(m?K),当温度由20 ℃增大至80 ℃时,草鱼膨化饲料导热率显著增大(P<0.05);含水率对其影响同样显著(P<0.05)。饲料的导温系数为5.701~10.003 m2/s,且受温度和含水率的影响均显著(P<0.05)。研究可为鱼饲料热特性参数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分含量冷冻莲藕片热特性的变化,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分析不同含水量莲藕片表观比热容的变化规律,对水分-表观比热容、温度-表观比热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表观比热容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含水量87.26%、69.14%、55.61%的莲藕片在-30~15℃温度范围内表观比热容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分别为71.95、52.95、27.63 J·g~(-1)·℃~(-1)。莲藕片水分含量越高,熔融相变区的峰值和相变潜热越大,相变越快;在非相变区,水分含量越高,表观比热容越大,不同水分含量莲藕片的表观比热容均缓慢上升;在相变区,莲藕片的水分含量越高,峰形越尖锐,相变潜热越大,在0~1℃莲藕片中大部分冰晶融化,表观比热容达到最大值;采用分段计算拟合公式,得到以水分含量和温度为变量的表观比热容计算公式,R~2均大于0.85,拟合度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冷冻莲藕片加工和贮藏的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红心李品质的无损检测,采用国标法检测红心李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并记录电子鼻响应值,采用非线性随机共振提取电子鼻信噪比特征值,构建红心李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非线性Boltzmann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红心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700,表明电子鼻可以预测红心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验证可知,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对所有测试样品的预测值皆较准确。本研究为果蔬品质电子鼻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采用Field Spec 3光谱仪对3种不同品种的柿子进行光谱分析,共获取66个样本数据。利用平均平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可信度获取光谱的6个主成分数据。将样本随机分成51个建模样本(每种各17个)和15个验证样本(每种各5个),把6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输出变量,隐含层的节点数为11,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检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5个验证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校正模型的校正标准差(SEC)为0.232,对预测集样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在3%以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预测标准差(SEP)为0.257。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检测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鸡多种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鸡三种常见肿瘤病即马立克氏病 ( MD) ,淋巴白血病 ( LL)和网状内皮增生症( RE)快速鉴别诊断的研究。目前 ,本研究已初步确定了快速鉴定诊断办法的基本程序及 PCR反应条件 ,并且检测了从南宁、桂林等地 1 2个鸡场收集的肿瘤 /可疑肿瘤组织 59份 ,其中 MD阳性率为 91 .53%( 54/59) ,RE为 1 8.64% ( 1 1 /59) ,LL为 1 .69% ( 1 /59)。本研究首次证实 RE和 LL在广西的存在 ;结果还表明 ,该 PCR系统是敏感、特异和快速的。  相似文献   

12.
微灌系统压差式施肥罐施肥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压差式施肥罐是中国应用最多的微灌施肥装置,但尚未形成明确的运行操作规程。该文对不同施肥量和压差条件下施肥罐出口肥料溶液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试验中施肥量选用13、26 kg两个水平,通过施肥罐的压差选用0.05、0.10、0.15、0.20、0.25、0.30 MPa 6个水平,而所有试验中施肥罐出口压力固定为0.10 MPa。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施肥罐的流量随压差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增加,施肥罐出口肥液浓度随时间持续减小,施肥开始阶段尤为明显;由于压差是影响肥液浓度变化的最主要因子,为了在微灌系统内获得均匀的肥料分布,保证施肥开始后和施肥过程中压差稳定至关重要。该文还建立了可用于估算肥液浓度动态变化和肥液浓度衰减为零时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分子标记是一种源于起始密码子ATG翻译起始位点保守区域来设计其侧翼单引物的标记技术.自从首次应用SCoT标记进行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以来,该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Zea mays)、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芒果(Mangifera indica)、西瓜(Citrullus lanatus)等植物的研究.本文介绍了cDNA-SCoT技术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征,着重总结cDNA-SCoT技术体系筛选及其在抗病、抗寒、抗旱、遗传进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在选择差异表达分析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原核细胞mRNA3'端不存在ploy(A)结构,因而原核细胞DDRT-PCR引物设计不同于真核细胞。尽管不能根据oligo(dT)设计引物,但利用全基因中高度分散重复的短序列或回文序列却能有效地克服mRNA分子结构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增全长cDNA。并且这两种引物设计方法还可以提高RNA指纹图谱的重复性,降低反应的假阳性,为原核细胞DDRT-PCR引物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储藏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差异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为了探讨储藏稻谷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对国内不同储藏区域、储藏年限的180个商品稻谷样品的电导率(ECR)、丙二醛含量(MDAC)、脂肪酸值(FAV)、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然后,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和陈化程度的加深,ECR、MDAC、FAV逐渐增大,而CAT、POD、PPO的活性逐渐降低,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储藏年限间稻谷品质的差异,其中显著影响稻谷新鲜度的指标是FAV、ECR、MDAC和PPO活性,尤以FAV的差异最大;而不同储藏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稻谷类型上的差异也将对储藏稻谷品质指标的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冠层叶气温差的苹果园土壤水分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研究于2003~2004年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观测得到苹果主要生长季节晴天14∶00时冠层叶温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空气温度数据及0~80 cm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 分析、建立以苹果树冠层叶气温差为指标的果园水分预报模型。该模型中,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和冠层叶气温差的相关系数为-0.819(n=50),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并利用2002年及2005年的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的观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137(n  相似文献   

17.
Th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symbiosi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decade. The paper summarises the work of the ‘Laboratorium für Molekulare Genetik arbuskulärer Mykorrhiza’ at the MPI für terrestrische Mikrobiologie in Marburg on three major topics. Firstly, the plant response to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was analysed using both, targeted and non‐targeted approaches. As an example, the localisation of the gst1 mRNA in potato mycorrhiza is shown. Second, molecular techniques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se gene expression of the fungal partner of the symbiosis. We present a differential RNA display analysis of spore germination in two AM fungi and the cloning of a gene from Glomus mosseae that shows expression at all stages of the fungal life cycle. In the last part, we introduce the work we are carrying out with a new root endophytic fungus, Piriformospora indica. Infection experiments on maize showed that despite the fungus performs as a root necrotroph,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lant growth.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试验了高碘酸钾氧化—全差示光度法测定水中锰。与原方法 (高碘酸钾氧化光度法 )相比较 ,提高了灵敏度 ,精密度与准确度较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0 .8%~ 4.8% ;加标回收率为 96 %~ 1 0 6 % ,最低检出限为 0 .0 0 4mg/L。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差分信号控制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对于农作物生长,灌溉及农业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传统含水率传感器电极输出信号谐波失真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差分信号控制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鉴于传感器电极输出的信号失真是由于土壤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该文利用集成时基计时器设计差分输入信号控制电路,减少输出信号的总谐波失真度。此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到土壤阻抗与信号周期变化关系。构建传感器硬件结构,通过微处理控制器测量信号周期得出土壤含水率变化数值。试验表明,传感器输出端的信号总谐波失真较传统结构减少12.56%。土壤质量含水率在5%~30%时,土壤含水率测试最大误差不超过4.89%,土壤阻抗测试误差不超过2%。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及受灾情况的统计,系统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各省区地震释放能量与地震灾害损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中强震异常活跃,特别是芦山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4.0级以上地震频次年内分布主要受较强余震次数的影响,而年内地震释放能量分布受控于强震。2013年我国地震发生频次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整体上呈现西密东疏的特点,特别是南北地震带上强震活跃,其中四川、云南及其交界地带是地震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大多数省区的震级分布特征均为弱震数量多,强震数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关系。四川、甘肃是受灾最严重的省区,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巨大,云南、吉林由于强震多,经济损失也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