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MB32号弱毒菌株毒力相当低,而且稳定性良好,对于豚鼠有较好的免疫力,为了明确其对牦牛的免疫性能,进行了对一岁牦牛和成年牛的免疫效力和免疫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述于后。一、MB32号菌苗对一岁牦牛的免疫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2.
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为适应备战的要求,更好地作好安全生产,我们试验了用弱毒布氏菌种,接种在肝汤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液,制造布氏杆菌水解素。并与强毒布氏菌种培养的菌液制造的布氏杆菌水解素进行了应用效果的比较,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系由农林部冉医药品监察所领取的牛型布氏菌104M弱毒菌种。  相似文献   

3.
<正>牦牛布氏杆菌病,俗称布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发病呈现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不会人传人,属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文章系统介绍了防治措施,供读者参考和借鉴。1流行病学此病由布氏杆菌病诱发,多数经消化道、生殖道、皮肤黏膜等处感染,母牛就致病病毒尤为敏感,可经乳汁、浓汁等持续排毒,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在鸡胚层纤维细胞上培育成功了 M_5—90弱毒菌株。该菌株残毒力低,稳定性好,不变异,毒力不增强。菌苗使用剂量:牛皮下注射为250亿菌;羊、鹿滴鼻为10亿菌。经效检证实,其免疫力为75—100%。免  相似文献   

5.
我省牦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相当普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而对牦牛布病的预防,目前尚无适用的菌苗。为了解决牦牛布氏菌病的免疫问题,我们用由我省牦牛体中分得的强毒菌进行了培育,并对其低代菌株(MB3)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证明其效力尚好,一年免疫期有效。但菌种毒力稍强,通过牦牛、绵羊、豚鼠数代后其毒力基本稳定。鉴于菌种残余毒力稍强时,作气雾免疫,对人体有影响。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培育选用高代菌种,为与低代菌株区别定名为MB32号(以下简称本菌)。试验表明,这株菌种毒力相当低,而且稳定性良好,对实验动物有较好的免疫力。现将试验情况简结于后: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牦牛容易患有传染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这种传染病难以防控,不仅降低了奶制品、肉制品的品质,而且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豚鼠作为实验动物,接种布氏菌M_5弱毒苗(简称M_5)后,经不同间隔时间连续心脏无菌采血,应用T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比试验(H~3—TdR掺入法)及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等多种方法,对接种动物的T细胞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 试验发现,免疫动物在接种后第36天,活性T玫瑰花结百分率为27.3%,对照组为20.6%;免疫动物的T淋巴细胞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现较强烈的特异性增殖反应,除免疹后第69天的以外,其它三次试验的组平均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18天对10只接种豚鼠进行了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其中6只呈阳性反应。 试验证明,接种豚鼠的T细胞应答具有如下重要特征:(1)M_5接种豚鼠可出现活跃的细胞免疫应答;(2)于接种后的一个月左右免疫动物的T细胞增殖反应达到高峰;(3)当血清凝集抗体消失时,多数动物的细胞免疫应答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4)免疫动物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出现较强烈的T细胞回忆反应;(5)特异性T淋巴细胞刺激与皮肤变态反应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特异性微量全血H~3—TdR掺入法术式简单、方法敏感、结果可靠,是布氏菌菌苗免疫效力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试管凝集反应对海晏县的牦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共检测177份血清样品,结果检出阳性血清9份,阳性率为5.08%。  相似文献   

9.
用试管凝集法(SAT),对唐古拉山的牦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共检198份血清样品,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1.01%。  相似文献   

10.
随牦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入春以来,布病有抬头迹象,感染病例日趋增多,有必要提高认识,提早做好各类预控准备措施。文章介绍牦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提出诊断此症的要点——根据流行病学,参照典型症状,结合剖检病理。通过血清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测方法,都能获得不错的确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此病的技术要点——接种防疫菌苗,很好控制传染源;加强消毒管理,清洁牦牛养殖环境;定期组织检疫,净化养殖牛群;即使隔离病畜,积极对症施治,缓解感染症状,以期提升此病防治效力。  相似文献   

11.
唐古拉山牦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试管凝集法(SAT),对唐古拉山的牦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共检198份血清样品,检出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1.01%  相似文献   

12.
粉雾免疫方法,过去对绵羊曾做了免疫效力试验,免疫羊经强毒攻击后(接触惑染或皮下接种),证明其免疫效果均不逊于皮下注射法,可以达到予防布病的目的。为了探讨粉雾免疫方法对牛的免疫效果,我们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指导帮助下,于1978年5月—1978年12月在阿克苏农垦五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我们在某畜牧试验场试用M5-90菌苗对牛、羊进行免疫,并对免疫后的家畜进行了临床观察和血清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除哺乳动物易感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外,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等60多种动物体内均可贮存布氏杆菌,组成了广泛的疫源地,对布病的彻底根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牛、羊布病的疫区内,湟鱼对布病的感染情况,尚不清楚,也未见报导。为此,我们于1982年对青海湖的湟鱼进行了布病的初步调查,现将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布氏杆菌MB32号菌苗在大通牛场、兴海县大群免疫牦牛两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而且效果较好。为了扩大使用范围,我们于1984年和1985年在贵南县塔秀乡和黑羊场牦牛中连续两年应用本菌苗进行免疫,1986年作了有关观察,现将应用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副伤寒弱毒苗免疫注射时引起动物的过敏反应普遍存在。我们研制的牦牛副伤寒弱毒苗亦不例外。1987年5—6月用此冻干苗在河曲马场免疫注射牦牛448头,有59头发生过敏反应,反应率13.2%。在肃南县皇城区,免疫注  相似文献   

18.
牦牛副伤寒弱毒菌株培育及其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布氏杆菌S2弱毒疫苗特有的S2JY3基因的功能和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能性,应用PCR技术扩增S2JY3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目的片段与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理化性质、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S2JY3基因全长1 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大小值为43 kDa,理论等电点为9.73,蛋白质不稳定系数为36.31,是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577,为亲水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分析表明S2JY3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区域。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蛋白rS2JY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S2JY3与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羊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不与自然感染羊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该研究为羊布氏杆菌S2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快速检测和鉴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牛出血性败血病(简称牛出败,下同),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省流行面积较广,每年对牦牛需进行300多万头(次)的预防注射。目前使用的牛出败氢氧化铝灭活菌苗,免度效力虽好,但有制造成本高、免疫剂量大、免疫期限短、免疫时抓牛次数多,劳动强度大、防疫费用高、免疫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