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播期插期秧龄对机插稻黄华占产量性状的影响,2020年在陕西省城固县五爱村开展了油菜茬机插稻黄华占的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播期相同条件下,随着大田插期提前秧龄缩短,水稻产量增加;插期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提前秧龄延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播期比秧龄对产量影响大,后期秧龄对产量影响增加;秧龄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大田插期提前,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适期早播长秧龄的大穗,大田适期早插多穗。  相似文献   

2.
水稻“稀长大”栽培新技术,就是通过稀播及化学调节,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促进群体大穗的一套全新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原理是:依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幅度降低秧田播种量和化学药剂调节,抑制秧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增大秧蘖弹性,适当延长秧龄,使秧苗移栽后10—20天进入幼穗分化,使秧田分蘖增大增多,减少移栽导致的死蘖空位,发挥低位分蘖易成大穗的优势;又因基肥与返青促蘖肥的施用,既促进本田分蘖,  相似文献   

3.
沈荣章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23-24,27
通过4年试种示范和试验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生育期稳定,以足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秧,早栽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协调和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1996,(1):44-45
稀播稀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不同插秧密度研究、示范,明确了30cm×20cm是目前生产水平下稀播稀插的适宜密度.该密度形式下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协调,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要素均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5.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围绕当前、当地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与环境条件,水稻的群体和个体及个体内部各器官间的3对矛盾,重点协调好个体内部穗数与穗重的矛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改革,促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达到苗壮、株健、穗齐、粒多、粒饱,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目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扩大双季稻,应用传统技术经验;2)推广矮秆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3)推广杂交水稻及稀播、少本插等配套栽培技术;4)总结推广高产栽培模式及中低产田配套增产技术;5)开展吨粮田工程的农业技术及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研究立足水稻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调节水稻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高产.而高产必须正确处理产量因素关系,群体个体关系,生理生态关系以及技术措施的关系.促进水稻生产,改革技术主要抓3条措施:1)改革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2)推广合理密植,协调苗、株、穗粒;3)改进施肥方法,注意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杂交稻秋季制种父本稀播大苗稀寄插两段育秧的特点和要抓好以秧田促蘖控穗分化、培育稳健壮秧、防止插后早穗为中心的几个高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7.
袁育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08-109
5年试验示范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明显,感光性较强,耐肥抗倒,作移栽与直播栽培,表现超高产水平,以适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苗,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强化个体协调群体以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实现水稻产量的栽培方式通常主要有主攻群体分蘖取胜的“栽密长密”模式和主攻个体大穗取胜的“栽稀长密”模式。正如俗话所说,“种不下十斗打不下十担”、“稠的好看稀的吃饭”、“稀三担稠六箩敲敲打打一样多”,表明主攻单位面积成穗数或穗粒数,都能获得高产。我们大胆设计出新的育秧模式,即模板打洞,快速育秧,结合格点划行,单株稀插,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并早期为培育大穗创造了条件。此模式以任何水稻品种(品系或播种材料)的种子,采取精准单粒稀播,优化单株秧苗生长发育条件,加快了秧苗生育进程的早育带蘖秧技术,为秧田期保穗打下基础,在栽培前期创造、了增加穗粒的条件,成功探索出水稻“保穗增粒”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麦精少量播种及适地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精少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培肥地力为基础,精量匀播、培育壮苗为前提,高产低耗为目的,通过减少基本苗,培育壮苗,控制无效分蘖和过多的有效分蘖,使麦田群体较小,结构合理,个体健壮,从而达到穗足、穗大、粒重而高产。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关中灌区小麦生产水平普遍进入中、高产阶段的特定条件下,要实现中产变高产或高产更高产的飞跃,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的常规栽培模式,实行精少量播,走“低群体,壮个体,依靠主茎、分蘖并重或更多依靠分蘖成穗”的高产途径。精少量播高产栽培技术,应充分体现高(高土壤肥力)、宽(宽行距)、大(大穗大粒品种)、足(足墒下种)、稀(合理稀植)、早(适期早播)、浅(适当浅播)、匀(苗齐、苗匀)的“八字”方略,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并通过冬春巧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个体健壮生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以保证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及提高千粒重,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
早、晚稻2季试验表明:带蘖少本插与无蘖多本插的栽培方式都是群体起点高产量也高。水稻高产是产量构成因子综合协调的结果,因此,高产栽培促控技术应综合协调各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增加机插水稻产量,有效推广机插水稻稀播长秧龄育秧新技术,进行了机插水稻不同育秧方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稀播长秧龄育秧具有以下优势:(1)播期提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2)降低播种量,秧苗个体发育健壮;(3)栽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易争足穗大穗;(4)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上通常采用的足苗多穗栽培途径,是以较大的群体谋求高产,这在生产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条件、栽培技术和品种的不断提高,足苗多穗栽培途径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显。首先,要足苗就得在秧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播种量,秧田密播影响秧苗素质,在本田也势必形成瘦秧密植。其次,瘦秧为了早发,前朔必须足肥猛促,但中期又被迫烤田、禁肥,以控制群  相似文献   

13.
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水稻覆膜后在湿润管理条件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品种、旱育早播、配方施肥、大三围稀植栽培等配套技术,使水稻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得到较好地协调,产量较常规栽培增加40%以上。并且覆膜能促使水稻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多,群体上升快,成穗率较高。水稻覆膜湿管能提早成熟,降低病、虫、草害,节省用水。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稀长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水稻稀长大栽培是通过稀播、化学调节、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发挥低位蘖大穗优势和促颖花分化量而获得大穗型群体的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新体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按排幼穗在移栽后10~20d开始分化,靠生育转换自身抑制无效分蘖,群体发展稳健平缓,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不仅高产稳产,且能节省水、种、工、药、肥等生产成本,同时具有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农民易掌握应用等优点。笔者分析了稀长大栽培的增产机理,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2016-2017年在云南保山市繁殖湘陵628S、陆18S、锦4128S等早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平均产量达到4.8~5.8 t/hm~2,高产丘块超过7.5 t/hm~2。早籼型水稻不育系高产繁殖重点在于"抓早抓小,抓群体平衡"。以"一集中三统一"的方式集中浸种催芽,稀播培育壮秧;适龄早栽,合理密植;重基肥,早追肥,巧补肥,既促早发攻主穗,又保后发分蘖成穗,以适宜的植株群体获取高产。本文作者就其基地选址、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凤梅 《农业与技术》2006,26(2):118-119
采用水稻大棚旱育稀植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选中晚熟优质品种,通过合理稀植培育形成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加粒重,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机插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等,生育期越长的品种下降幅度越大.晚播机插秧水稻穗粒数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等指标,拔节期较早播处理呈下降趋势,有效分蘖临界期、抽穗期表现因品种而异.抽穗期株型特征和源库特征研究表明,晚播处理株型更紧凑、比叶质量更高.晚播中熟品种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和粒叶比更符合高产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水稻自动调节与产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密、稀、超稀和极端稀植群体中 ,初步研究了水稻群体条件下的个体自动调节与分蘖生长、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 ,生育初期的调节能力较小 ,随着群体系统的不断发展调节能力逐步增强。提高光合势和净同化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施肥量、密度与产量分别呈显著水平 ,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群体的产量因素可相互调节 ,稀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减少 ,千粒重和成熟度增高 ,克服了密植条件下千粒重和成熟度低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常常受到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及倒春寒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水稻生产安全系数低,而且由于生育日数有限,一些优质中晚熟水稻品种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质量效益农业的发展。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苗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它是综合现代水稻栽培理论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新体系,是我省水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继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以来的又一次技术跨越,也是实现我省水稻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此项技术足以应用中早熟优质品种,稀播旱育壮秧,通过合理超稀植培育并形成以健壮个体为基础的高产群体,以促进穗大粒多和增力。粒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