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现有25家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我们研究该片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的发展对策,并建议:①加强六大中心城市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②重点扶植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中药材种植和药品生产的、旅游(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等类型扶贫龙头,发展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业等产业扶贫;③采用“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
武陵山片区中国特产之乡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武陵山片区中国特产之乡与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建议加强中国特产之乡申报,实行每个县(区、市)重点打造3~5个中国特产之乡;重点打造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中国特产之乡,实现名优特产的地理标志与中国特产之乡双重保护;加强中国特产之乡、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加强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业相关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重庆武陵山片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对策,是改变武陵山片区贫穷面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建议:①加强申报传统名优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②尽快建立各种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③鼓励使用各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④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⑤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⑥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⑦加强地理标志特产的农村扶贫开发。完成这7个方面的改进工作,重庆武陵山片区的面貌将换新颜。  相似文献   

4.
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深切关怀,是包括湖南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四大板块之一,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与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关系到湖南省能不能按计划全面实现小康。农业高职院校在服务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有着人才技术等优势,也应该明确服务目标与任务,以及现在科学的服务途径,为湖南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在我国的概况,对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加强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扩大其规模经济效益、对武陵山片区实行双重保护等.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特色产业扶贫,并建议制定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整合名优特产的品牌;实行一县(区、市)五种国家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实现跨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名优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与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保护民族工艺品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发展民族手工艺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7.
湘西州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重要区域,发展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其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不二选择。因此,本文将从进一步加速推进农产品商品化、继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奠定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撑基础、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本质内涵、积极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这五个方面来指出如何构建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70-172
武陵山片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土壤、气候、以及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种植养殖技艺,这为武陵山片区发展茶叶、水果、烤烟、家禽、蔬菜、油菜及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创造了绝佳条件,但是该地区由于是山区,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对落后,发展交通困难,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全。在国家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武陵山贵州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武陵山片区贵州地区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发展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施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片区的同构性和同质性决定了农业发展道路的共生性。共生发展已成为武陵山片区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指导和现实路径。以共生理论作为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立足于武陵山片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片区中国名牌农产品与农业品牌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武陵山片区中国名牌农产品概况,分析农业品牌化存在的问题,研究中国名牌农产品认定与农业品牌化对策,建议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大力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利用地理标志整合农产品品牌,发展地理标志特产的农业区域化专业化,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积极申报中国名牌农产品。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产业兴旺"的方法论。湘西州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重要区域的湖南西部地区,由于传统旧思想的客观存在,农业产业化基础环境弱,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业化支持体系的不健全等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其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探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问题对促进贫困山区实现产业兴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16-218
武陵山片区的产业发展对当地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和旅游业是武陵山片区极为重要的两大支柱产业,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随着旅游扶贫的深入开展,该地区的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要使这个极度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相互促进之势。为此,本文分析武陵山片区的当地农业受益于旅游业的各种表现,并剖析旅游业发展过程对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举措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以及经济转型的变化,如何发展好生态农业成了武陵山片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对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发展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生态农业现状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依据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武陵山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林业产业化现状,指出武陵山片区林业产业化存在集约化程度低、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基础设施落后和融资平台少等问题,提出了需要有效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强化科学技术服务和加强资金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片区横跨豫、鄂、渝、川、陕、甘六省市。本文以陕西秦巴山片区为例,研究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建议:①推行"一县八品"的地理标志特产政策,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②构建地理标志特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食品安全;③选地理标志为战略品牌,整合名优特产的区域公用品牌;④申报传统特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统加工工艺;⑤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新阶段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对产业化扶贫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透过对武陵山片区GZ县茶叶产业化的研究,发现产业化扶贫过程中遇到了政策、资金、土地资源、人才技术等诸多问题,不同主体以自己的立场出发呈现出不同的应对之策,从而使得该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问题颇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片区“三位一体”茶产业协作发展模式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研武陵山片区茶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以推动该片区整体经济的综合发展,在调研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联动理论,提出构建茶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三大优势产业联结互动的发展思路。初步探索了切合武陵山片区实际情况的以茶产业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产业为实践推动力,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三位一体茶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多领域、多层面驱动武陵山片区整体经济的提升,加快国家实现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计划的步伐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片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山片区为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介绍该片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析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利用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