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通过对籽莲施用多效唑简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莲施用多效唑后,节间长度缩短11.4%,叶柄和花柄高度分别降低3.2%和4.8%,粗度分别增加16.5%和13.0%,莲蓬折断率减少72.7%,同时叶片增厚、叶色浓绿、叶面积增大,蓬数增多9.4%,每蓬心皮数增多2.9%,粒质量增加1.2%,产量增幅8.8%。  相似文献   

2.
选用多效唑、ABT增产灵、稀土及PBO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节节红板栗雄花序数、雌花数、枝长、枝粗及结蓬数的作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多效唑 75 0mg/kg显著增加了雌花数和结蓬量 ,对增加雄花序数和抑制新梢伸长生长具有一定作用 ;ABT增产灵 1 5mg/kg与稀土 3 0 0mg/kg都能一定程度上增加雌花数和结蓬数 ,减少雄花序数和新梢生长量 ;PBO 60 0mg/kg能显著抑制新梢伸长生长 ,对雄花序数、雌花数及结蓬数无显著影响。上述 4种生长调节剂对新梢加粗生长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多效唑对杧果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定植9~10年的紫花杧和25%多效唑悬浮剂为试材,在10月下旬杧果秋梢稳定后,对根部土壤浇灌不同剂量(1.50、2.25、3.00及4.50g/株,以有效成分计)多效唑,翌年对试验树的花量、结果量、株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杧果树使用多效唑后,每穗花量增加113%~154%,每穗结果量增加63%~240%,单株产量增加297%~341%,提高显著。施用多效唑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多效唑处理重回缩杧果树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多效唑对重回缩杧果树综合效应的影响,促使重回缩后的杧果树尽快恢复产量,进行了本试验.试验以2005年重回缩的20年生紫花束亡果树为试材,于2006年4月用多效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未能诱导重回缩树在第二年形成花芽,到2007年6月,施用10g、7.5g、5g多效唑(有效成份15%)及对照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5.67、30.47、25.32、23.55 kg,7.5g多效唑处理的产量最高,对照最低,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多效唑处理显著抑制枝梢生长、促进果实体积增大;多效唑处理后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4年春进行了李树施用多效唑控长效应试验,报告如下. 试验在铁岭县李千户乡温泉果园进行.供试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为江苏省建湖县农药厂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山药4号’为试材,在山药生长旺期,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0、0.1、0.2、0.4 g·L-1的多效唑喷施山药叶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对山药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各质量浓度处理对山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地下部形态特征、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均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缩短地下块茎长度,显著缩短芦头长,其中,0.1 g·L-1多效唑处理极显著增加地下块茎粗度、平均单薯鲜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每hm2分别达65 036.40 kg和230 671.50元,比对照分别增加55.22%和99.83%。0.1 g·L-1多效唑喷施山药叶片对其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樱桃的新梢加长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单株土施6g、3g-1g,分别为对照的15.8%、41.1%和65.8%;节间长度分别为对照的54.7%、52.9%、73.5%.主要是抑制夏秋梢的伸长。在枝类组成上,经多效唑处理后,短果枝所占比例大量增加,长果枝减少,徒长性结果枝更少发生,使树矮化紧凑,通风透光良好,结果能力增强。 由于多效唑抑制了营养生长,花芽比对照明显增加,其中土施3g/株最为明显,平均每枝花芽数达20.1个,比对照增加89、6%;而且不易形成花芽的副梢,花芽量也显著增多.从花芽在各次梢上的分布看,株施6g以分布在春梢上为主,株施…  相似文献   

8.
《蔬菜》2003,(11):39-39
莴苣上可以施用多效唑,但由于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中应注意使用方法,尤其是使用浓度: 1.使用适期 莴苣5~6片叶时使用效果好,用后莴苣粗壮且增产。 2.使用浓度 10~20 mg/kg为宜,绝不能大于30 mg/kg,即在25 kg中加15 %多效唑1~2 g。 3、 使用间隔期 第1次使用后1周若莴苣心叶发黄,则可第2次使用,使用方法同前,若心叶已绿,则不能再次使用。莴苣能否施用多效唑?  相似文献   

9.
对三至五年生杏树进行发芽前土壤施用多效唑和生长季叶面喷施多效唑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处理都能抑制枝条生长,控冠作用明显;土壤施用和叶面喷布都能有效提高当年花芽率,且土壤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提高当年坐果率。  相似文献   

10.
以已发芽的白籽南瓜砧木种子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浸种对其出土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多效唑(10~50 mg/L)对南瓜砧木种子的出苗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出苗率均达80%以上,但能有效抑制胚轴生长,同时增加茎粗,子叶增厚变小,有利于培育壮苗,便于农事操作。综合考虑,适宜的多效唑浓度为20~30 mg/L。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普遍实行扩招、合并,现在,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原理、原则、规划方法及其与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体现高层次文化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化理论,可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借鉴,从而为大学师生创造出更加优美而实用的绿化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薄皮甜瓜品种蜜宝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次数增瓜灵对甜瓜雌花分化、坐瓜节位、增产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增瓜灵后,甜瓜植株节间长度明显变短,侧蔓数量减少,每667m2减少整枝用工8个,雌花在子蔓连续发生,果实发育期缩短了3d。喷施1次和喷施2次增瓜灵处理的甜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4%和19.2%,增收3553.61元·(667m2)-1和4772.80元·(667m2)-1。因此,合理使用增瓜灵,能有效抑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满足增产增收和简约化栽培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植物遮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为了适应遮荫的环境,改变自身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蒸腾特性、气孔导度、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膜脂过氧化物酶、膜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花色素苷含量等,从而保证植物体自身能在遮荫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光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现从遮荫对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施用天然有机肥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有机肥系远用优质的鸡粪、烟末等为主要原料,经充分的酵和无害化处理后,制成营养全面,高效无污染的天然有机肥产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碱化土壤改良的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缺乏全面评价碱化土壤改良效果的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脱硫废弃物成分测定、土壤质量评价以及农作物安全性评价3个方面对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评价脱硫废弃物应用于碱化土壤改良效果的方法体系,以期为碱化土壤改良效果评价的定量化和改良工程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豆薯各生长时期进行50%的遮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遮光,不能形成块根和种子产量;幼苗期遮光苗素质下降;开花结荚期遮光,不能形成荚果;鼓粒期遮光,种子减产75.98%。因此,无论是豆薯块根或是种子生产均应选择光照充裕的适宜地区种植,特别是在山区应尽量选择山阳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百合病毒病媒介昆虫种类的调查与鉴定,研究其种群与百合病毒病病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桃蚜(Myzus persicae)是传播百合病毒病的主要种类;百合病毒病田间发病率与百株蚜量呈正相关(P〈0.01,r=0.8729),说明百合种植地蚜虫数量较多,则病毒病严重;而蚜虫数量少,则病毒病发生较轻。因此控制迁入百合地的蚜虫数量是防治百合病毒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圆黄梨不同花粉和不同序位花的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圆黄梨的最佳授粉品种为砀山酥梨,其次为金花梨。第2、3序位花所结果实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露地进行太阳能土壤消毒处理,10 cm深土壤温度最高可达53.6℃,比对照露地最高地温42.2℃高11.4℃,平均温度比露地高8.5℃.消毒处理21 d后,50℃以上的温度累计时间为66 h,达到杀灭多数土壤病菌所需的温度、时间,并具有明显的防草效果.  相似文献   

20.
菌根对植物抗盐碱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菌根植物抗盐碱方面研究成果,从植物生理的角度总结和论述了在盐胁迫下菌根提高寄主抗盐碱性的机理,阐述了菌根在提高寄主抗性的同时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为用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