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湘西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支持,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已成为现代湘西人共同思考的热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分析了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优势以及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大湘西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应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218-219
少数民族地区人居环境的改造有效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居住及景观美化、促进其相关文化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本文以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为例,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农民从文化旅游获益,使外出劳动力减少,同时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会自觉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羌族,享有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的美誉。古羌城不仅是传统羌族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工艺相结合的完美产物,也是羌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活态保护基地和羌族核心文化体验的文化空间。研究旅游产业和羌民族文化的协同发展,寻求县域文化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达到繁荣羌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旅游英语教学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英语文化的掌握两个方面,强调了传播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既能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又能使他们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促进文化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2-103
在很多特色乡镇,民族文化是旅游的发展动力,通过城镇化的进行,推动特色乡镇的旅游发展。分析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兴蒙乡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民族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给出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举措,并以大兴安岭鄂伦春民族生态园的规划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认为民族旅游规划要充分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旅游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各种文化交流在加速,必然带来民族文化变迁与融合。只有解决这一矛盾,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文化自觉理论是实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花卉文化资源优势和花卉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得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自古孕育出了丰富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民族情调的花卉文化,认为将其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对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价值有着积极意义,进而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花卉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精神情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河南传统村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从政策环境、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河南传统村落的基本概况,有针对性地调查调研了当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以文旅融合理论为指导,在今后的传统村落开发中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发和挖掘现有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推动河南传统村落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绿色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日本长柄町的绿色旅游不仅以自然景观为依托,而且融入民族文化与生产知识,既发展了绿色旅游,同时又传承了民族文化,体现了乡村绿色旅游的生命力。由于我国的乡村绿色旅游以经济利益的绝对化为导向,许多乡村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不仅降低了服务质量,而且缺乏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的植入,其持续性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不足。应当学习和借鉴长柄町的发展经验,弥补我国在乡村绿色旅游发展中的不足,以此推动乡村绿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旅客对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他们不再局限于自然景点的观赏,更加趋向于民族文化旅游,现代旅游的热点逐渐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这一现象引起了各国旅游界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本篇文章中分析了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剖析了边关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并且还论述了保护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积极作用,并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渝东南地区具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作为位于该地区门户的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当地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在简述建立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对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馆藏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民族地区乡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通过对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旅游面临着乡村精英缺失、乡风乡情淡薄、民族文化消逝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这3项重要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丽江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如神秘的东巴文字、秀美的丽江古城、悠扬的纳西古乐等。旅游业的兴旺繁荣极大的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旅游业的发展,也给丽江当地传统民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民族文化作为丽江旅游文化的承载体,是丽江旅游业区别其他旅游景点的优势所在,必须协调好保护和发展的有机关系,从而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红  唐德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00-2702,2715
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显重要.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一定区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适度开发.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在提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以大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选择"项目获益能力"、"政府参与程度与风险"这两个维度构建大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模式选择矩阵,对大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具体类型进行融资模式的选择并提出项目融资模式推进实施的建议,以期对大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旅游的文化品味,增加旅游的情趣。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各个民族,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近些年来,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既弘扬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云南临沧翁丁佤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策划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此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曼婕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430-3433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且发展趋势强劲的背景下,以贵州省为例,研究分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能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对提升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贵州省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基础内容和素材。因此,提出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是促进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