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上层骨干枝枝型指数对乔化苹果内膛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年生乔化苹果内膛光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膛光照随距树冠顶点或外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基部与中心干处最低,适当提高上层骨干枝枝型指数,对改善内膛光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士龙 《新农村》2010,(3):23-23
油桃树内膛和下部枝组易枯死,造成只在外围结果的现象。究其原因:①油桃树具有顶端优势强的特性,使内膛枝组光照不良,有机养分供给不足。②树下内膛根系密度大,水分养分消耗快,多年选择吸收养分的结果造成土壤局部营养贫乏。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砀山酥梨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提高果实品质.采用回缩或疏除上层骨干枝的方法,改造疏散分层形的树体结构.结果表明,适当缩小上层树冠冠幅,可显著改善树冠内膛的光照条件,降低果肉石细胞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采用开心形整形方法对产量有影响外,其他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树冠内膛光照状况、果实内外品质和产量等因素,上层冠幅应控制在下层冠幅的1/3以内.  相似文献   

4.
果树早期落叶的原因有多种:一、病虫引起的落叶。如红蜘蛛、早期落叶病等。这种落叶要靠防治病虫来解决。二、光照不良引起的内膛落叶。内膛光照低于入射强度60%时,叶片即处于无效消耗状态。叶黄而薄。6月份春梢停长,叶片充分展开后,因光照恶化而引起内膛落叶。这种落叶,需要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观测资料,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修剪措施影响树冠内膛光照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合理修剪的措施是轻剪;夏季修剪的主要部位是树冠的上半部。合理修剪的内膛光照适宜指标是:在春梢速生期和生长盛期为2000勒克斯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1.调整骨干枝角度,均衡树势。盛果期柿树随树龄的增加,枝条逐渐增多,树冠内膛光照很弱,生长势外移,枝条下垂,内膛小枝生长衰弱,结果稀少,自枯现象严重。这时就要修剪调整骨干枝的角度,均衡内外生长势,对过多的大枝应分年疏除,改善内膛光照条件,促使内膛小枝生长健壮、增加开花结果量。修剪时应将大枝原头逐年回缩,促使后部更新枝向外围斜上方生长,逐渐代替原头,以便抬高主枝角度,恢复主枝生长势。  相似文献   

7.
苹果套袋后对树体有明显的遮光作用.果袋遮挡了照射到果实周边3~7片叶片的光线,被遮光的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完全背着光的叶片光合速率为负值,整树套袋后果袋的遮光作用导致树体光合生产力下降,是果实内在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套袋对树体外围光照影响不大,主要对树体的内膛和下层影响严重,光照条件恶化.套袋树体各部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变化规律为:叶幕上层高于中层高于下层,外围高于中间高于内膛.光照在不同树形冠层内的光分布是不一样的,疏散分层形树套袋后其冠层内每个层次的光照衰减量最大,小冠疏层形100 cm和50 cm降幅最大;不同树形下层和内膛的叶片光合速率接近负值.  相似文献   

8.
增光即增加光照。光照充足是促进甜椒着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甜椒转色期一定要将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及时疏除,还要将甜椒内膛的不结果枝和杂乱枝及时疏除,以保证植株间和植株内部透光透风良好,促进甜椒均匀着色。但要注意,在高温强光照季节,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新疆主干形梨树的推广应用,以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树冠内膛遮荫果实及光照良好外部果实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光照条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树冠内膛遮荫果实相比,外部光照良好的库尔勒香梨、玉露香梨和新梨7号果实亮度值(L*)分别显著提高了12.87%、7.24%和6.02%;红绿色度值(a*)值分别显著提高了62.88%、46.02%和18.88%,果面色泽好,颜色红;单果重、纵横径有一定提高,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咀嚼性显著提高,果实的蔗糖、果糖、VC、硬度和有机酸等品质指标有一定改善,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树体外部光照条件良好的果实品质优于内膛遮荫果实,在生产中,应当加强修剪,改善果实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大樱桃秋剪,一般指8~10月份的修剪。这期间大樱桃处于花芽形态分化后期。此时修剪,可以紧凑树体结构,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养分积累,充实枝芽,复壮内膛。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郁闭程度对苹果园群体结构、冠层微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郁闭程度‘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研究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及重度郁闭对果树冠层微气候、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行去行降低了果园树冠覆盖率,果园透光率及冠内透光率均随郁闭程度的增大而减小;郁闭程度影响果园群体结构、枝量及枝类组成,其中单位面积枝量依次为重度郁闭中度郁闭轻度郁闭隔行去行;隔行去行处理的果树短枝比例最高,随郁闭程度的增加叶丛枝比例降低,而长枝与发育枝的比例增高;郁闭程度影响冠层的光照强度,相对光照强度依次表现为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重度郁闭,并且4种类型果园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布均呈现出自上而下、由外到内依次减小的规律;同时,郁闭程度影响冠层的温湿度,树冠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相反,树冠不同层次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同一层次内温度从外围到内膛逐步降低,树冠不同层次相对湿度则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一层次内相对湿度从外围到内膛逐步升高,并且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棉花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对棉花"双种双层"冠层结构的光效作用进行了研究。合理的冠层结构对棉花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双种双层"是一种利用合理的冠层结构达到高光效利用的棉花栽培技术。它是利用两个具有不同冠层结构的品种及对不同的品种施用不同的农业措施而在田间形成"双层",以达到通风透光实现高产的目的。通过对光在冠层中的分布分析发现,在封垄以前,"双种双层"冠层内的光照强度低于对照;随着冠层的逐步建成,到生长季节的中期,"双种双层"冠层内的光照强度在大部分时间和层次大于对照;到生长季节的后期,冠层结构完全形成以后,"双种双层"冠层内部的光强大于对照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双种双层"中的风速大于对照,CO2浓度略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以珠江三角洲城郊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指示种分析(IS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定量研究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次生常绿阔叶林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环境各参数沿林冠梯度变化表现不一。立木密度和平均胸径沿林冠梯度差异极显著(P < 0.001),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和林下总光照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 < 0.05)。②林下植被物种丰富,物种数、平均树高和总盖度沿林冠梯度差异显著(P < 0.05)。林冠梯度2的林下植被物种最多,但群落平均高度和总盖度皆以林冠梯度3最大。③林下植物对不同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照参数的响应不一。水锦树Wendlandia uvariifolia和绿冬青Ilex viridis同为林下直射光和林下总光照的指示种。④典范对应分析(CCA)揭示,林冠结构以及林下光环境共同影响林下植被的物种分布,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和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等蕨类植物均分布在林下光环境较弱的区域,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锡叶藤Tetracera sarmentosa等喜阳植物则分布在林下光环境较强的区域,而木荷Schima superba和腺点紫金牛Ardisia lindleyana等中性植物受林冠层立木的高度和胸径的影响更大。不同林冠梯度下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因林下光照强弱而不同,对次生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影响最大的林下光环境指标是林下总光照和林下散射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N肥水平对水稻冠层小气候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为研究水稻群体的生产潜力和构建水稻健康群体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裂区设计,4次重复,以N肥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所有小区均施P、K、Zn,分别为30、40、10 kg/hm^2。N肥设4个水平:N1(不施)、N2(75 kg/hm^2)、N3(145 kg/hm^2)、N4(215 kg/hm^2),分基肥(插秧前1 d)、分蘖中期(MT)、幼穗分化期(PI)、抽穗期(FL)4次施入于MT、PI、FL、FL14(抽穗开花后第14天)4个生长时期在各小区取样,每次每小区取样12蔸,洗净带回室内,测量叶面积、株高,数计茎蘖数,然后去根,分摘茎鞘、叶片和穗,于70℃烘干7 d,分别称干物重。叶面积测定采用Licro-3100叶面积仪,每小区样品测量2 000 cm^2,然后用比叶重法计算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后,利用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研究不同施N条件下形成的水稻群体结构性状对水稻冠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透光率及纹枯病的影响。[结果]群体叶面积指数、株高和茎蘖数对冠层增湿、降温和遮光有极显著效应。冠层昼温、冠层昼湿与LAI和茎蘖数以及透光率与茎蘖数和株高均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在齐穗开花期,单位叶面积指数的冠层昼温下降效应和昼湿增加效应至少分别为0.87℃和2.5%;1 m^2增加100株茎蘖可使冠层昼温至少下降1.23℃,昼湿至少增加3.3%;每10cm株高和1 m^2 100株茎蘖的遮光效应分别为9.3%和7.8%。若固定群体透光率和冠层昼温不变,冠层昼湿每增加10%,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提高3.5%;同理,在不考虑性状间协同作用的情况下,群体透光率每减少10%,冠层昼温每降低1℃,齐穗期纹枯病病情指数将分别提高1.5%和2.1%。[结论]冠层昼温降低、冠层昼湿增加和透光率减少导致纹枯病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由高N大群体生成的昼夜变幅小而稳定的冠层小气候将导致水稻群体健康状况的恶化,适度控制群体的空间发展是建立水稻健康群体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郁闭程度对苹果园光能利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郁闭程度红富士苹果园为试材,研究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及重度郁闭对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郁闭园的合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郁闭程度影响苹果叶片参数,随着郁闭程度的加大叶面积系数呈升高的趋势,依次为重度郁闭中度郁闭轻度郁闭隔行去行。叶片面积、百叶厚、SPAD、比叶鲜质量及比叶干质量均随郁闭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净光合速率随着郁闭程度的加大而呈降低的趋势,依次为隔行去行轻度郁闭中度郁闭重度郁闭。冠层光合能力由上到下表现为:树冠上层中层下层,由外到内表现为树冠外膛中部内膛。平均单果质量、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质量指标均为隔行去行果园最好,可见隔行去行可提高树体光合效率和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鱼眼全景像片计算林隙内日照条件的图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隙生态机理已成现代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林隙内光照条件的变化对树种更新和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但是,由于林隙结构极为复杂,难以精确地测量林隙上方和周围树冠空隙的透光情况。为此,本文应用鱼眼全景摄影方法拍摄了林隙结构的全景图象,建立了在橡片上直接计算林隙遮蔽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在林隙全景像片上绘制出太阳视轨道,就可以定量和直观地表述林隙内日照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评判参数,为苹果郁闭园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富士苹果为材料,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成不同层次、方位的50cm×50cm×50cm的立方体,在生长期测量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的相对光照强度、不同枝(梢)类型的数量和比例、果实产量和品质分布。【结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的相对光照强度呈伞形,并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垂直方向从下到上逐渐增大,水平方向外围中部内膛;树冠2.5m高度以下层次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小于31.48%;6月份叶幕形成阶段,30%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体积的比例为47.62%,以后各生长阶段均50%;果实主要集中在1.5—2.0m部位,单位面积产量6.32×104kg·hm-2;枝(梢)主要集中在树冠2.5m高度以下,占总枝(梢)量的82.92%,树冠外围、中部和内膛枝(梢)比例分别为53.08%、36.92%、10.00%;整体长、中、短枝(梢)分别7.97%、53.63%、38.41%,每公顷枝(梢)总量为121万条。【结论】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内小于30%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达到47.62%、生长季枝(梢)总量达到121万条/hm2和树冠内膛枝(梢)比例小于10%是乔砧富士苹果改良高干开心形树冠郁闭的3个判断指标,也是树体结构开始改造或间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光照分布对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6~7年生篱壁式红富士苹果叶幕光照分布特性、产量、品质空间分布与光照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个体光照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日变化相对均衡,树冠内未产生无效光区;群体光照垂直分布季节性变化较大,下层于7月中下旬产生无效光区,但有效光区占树冠体积的85;以上,光照水平分布季节性变化较小,未产生无效光区.产量垂直分布与光照垂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品质垂直和水平分布与光照垂直和水平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odified tree shapes (MTS) on light reception was compared among three types of apple orchards: small-sized canopy, middle-sized canopy and large-sized canopy in Weibei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WinsCanopy2004a (2002) for Hemispherical Im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average values of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under canopy per day appeared in all tested orchards, and th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667 m2 was lower, indicating that the modified tree shapes we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light conditions of canopy but the pruning amount seemed to be slightly more than the appropriate level in Weibei areas. The middle-sized canopy had the maximal light penetration and the small-sized canopy had the least and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and the ratio of one year-old shoots to scaffold limbs were maximal in large-sized canopy orchard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7, 24(3): 259–262 [译自: 果树学报]  相似文献   

20.
冠层分析仪在苹果树冠结构光学特性方面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冠层结构光学特性研究在森林和农田生态领域应用较多,而在果树上涉及很少。运用WinsCano-py2004a冠层分析仪对陕西渭北8个县110棵苹果树的冠层结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渭北地区苹果树冠层的特征指标中,间隙指数、开度、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和定点因子有显著相关性,并且不同树体间差别很大,表明间隙指数、开度、叶面积指数等对于果树冠层的光截获能力影响较大,而平均叶角和聚集因子等指标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和定点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且不同树体间相差不大,表明叶分配角和平均叶角等对于冠层光截获无明显影响;初步认为Wins Canopy2004a冠层分析仪可用在苹果树冠层结构分析方面,合理进行苹果树冠结构及光学特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