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工诱导青虾成熟和产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青虾催产的方法。采用注射孕酮;切除眼柄和激光照射复跟等技术,人工诱导青虾成熟和产卵,效果明显。并且孵化出的幼体与自然成熟的卵孵化出的幼体在生长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金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属染色体组工程,其原理是人工使遗传上失活的精子进入未受精的成熟卵,引起卵细胞的雌核发育。由于单性遣传的结果,子代基因纯合,从而可以迅速地建立纯系。一次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纯度约相当于  相似文献   

3.
去年7月以来,长海县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獐子公社海珍品增殖站的同志一起,进行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鲍鱼产卵试验。先后做了八次,获得受精卵2,300万粒,受精率达80~90%。改变了过去蓄养皱纹盘鲍靠自然产卵,因时间不集中,显得获卵被动的局面。可以主动地有计划地获得鲍鱼卵,为今后鲍鱼人工育苗集中产卵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5年在水泥池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方法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同步批量产卵。经诱导的虾在36 d的时间里共有1006尾雌虾产卵,平均抱卵率达81.0%,而未采用人工诱导的雌虾平均抱卵率只有30.6%。  相似文献   

5.
中国蛤蜊的诱导产卵和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常规方法对成熟期的中国蛤蜊进行人工诱导产卵,可获得大量的受精卵,且受精卵能正常分裂发育。中国蛤蜊卵呈圆球形,粉红色,卵径50Ixm、卵核径约20um。精卵在水中相遇后立即受精,在24~24.5℃的水温条件下,24h后进入D型幼虫期,4.5d进入壳顶初期,8~10d进入壳顶后期。  相似文献   

6.
鲷鱼人工杂交育种开始于1964年4月,那时是采用天然亲鱼的卵进行人工受精。鲷鱼不同种间并不容易进行人工杂交,那时人工培育真鲷种苗技术也未被开发。1955年9月,把在明石市沿岸捕获的天然稚鱼,运送到和歌山县白滨的近畿大学养殖场养殖。9年后初次采卵,一部分采用养成的黑鲷精液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7.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近100组的试验,探讨了影响鱼类人工雌核发育诱导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和精子失活与紫外光照射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鱼类性转换的人工诱导方法及其应用意义,人工诱导鱼类性转换,可获得所需性别的亲鱼,使亲鱼提前生殖;在单性养殖中,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诱导黑鲷性转换的实践认为,使用激素,经济实用,是海水鱼类养殖中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贻贝人工育苗的规模、数量、茬次等问题,本文对采卵的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季节和时期用变温刺激法来诱导排卵试验,认为在春季应用升温为主的常规综合刺激法,其排卵宁可达到60%以上;在秋季应以降温为主的变温刺激法,排卵率可达到40-60%。此外,文中对不同年龄的亲贝所排放生殖细胞的雌雄比例和采卵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亲参人工升温促熟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计划地提早采卵,在人工育苗时,在一些种类中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促熟培育,达到了提早采卵的目的。人工促熟培育技术应用于刺参,国内、外还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等5种常用的水产药物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消毒试验,测定亲虾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用这5种药物对克氏原螫虾亲虾浸泡消毒后,亲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5%、70%、35%、40%和4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可较好地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活率.再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和盐水刺激+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等三种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进行人工诱导,促进其性腺发育,以探讨不同人工诱导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抱卵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这三种诱导方式,亲虾的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31%和39%.采用双重诱导方式的平均产卵率要高于单因子诱导方式,其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经紫外线照射后遗传失活的黄河鲇精子、刺激性成熟的黄河鲇卵子,进行雌核发育,采用冷休克、热休克和秋水仙素浸泡等3种染色体组加倍方法诱导黄河鲇卵进行二倍体雌核发育.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过程中,以冷休克处理组的效果最好,胚胎孵化率达到8.1%;其次为秋水仙素处理组,胚胎孵化率达到6.3%;热休克处理组诱导效果较差,胚胎孵化率仅为4.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系统介绍了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技术要点,从山女鳟的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采卵、人工孵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来自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的山女鳟人工繁育的主要过程及一些相关资料。池养山女鳟2年性成熟,产卵排精后死亡率很高,寿命2—3年,多为2年,及少可达4年。山女鳟繁殖时间是10月至11月份,繁殖水温在13℃以下,水温15℃左右开始产卵,怀卵量与鱼体大小成正比例,多在300粒左右,卵重占鱼体重的23—24%。满2年的山女鳟大的可达500g左右。416g重亲鱼,可采卵1360粒,760g重的亲鱼,可采卵2799粒。卵为端黄卵,球形,沉性。直径3.5—6.0mm。卵黄淡黄色或橙黄色,受精卵孵化积温达200℃进入发眼期,积温400℃破膜孵出。人工养殖条件下山女鳟1周年生长最高可达130g,平均值为56g。采用挤腹采卵,取精,干导法人工授精,待受精止水膨胀后放入桶式孵化器进行流水孵化。  相似文献   

14.
用经紫外线照射后遗传失活的黄河鲇精子、刺激性成熟的黄河鲇卵子, 进行雌核发育, 采用冷休克、热休克和秋水仙素浸泡等3种染色体组加倍方法诱导黄河鲇卵进行二倍体雌核发育。实验结果表明: 在人工诱导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过程中, 以冷休克处理组的效果最好, 胚胎孵化率达到8. 1%; 其次为秋水仙素处理组, 胚胎孵化率达到6. 3%; 热休克处理组诱导效果较差, 胚胎孵化率仅为4. 0%。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技术是六十年代必起的,属于染色体遗传工程。此技术首先在苏联兴起,而后欧美等国相继进行了研究。所谓人工诱导鱼类雌核发育(生)就是使遗传上去活的精子进入未受精卵使卵单性发育。在这里人工去活的精子仅起激活卵子发育作用而不参与遗传物质。这项技术的建立不仅能控制性别,而且由于使其雌性染色体加倍高度近亲,这就为迅速建立鱼类纯系  相似文献   

16.
控制甲壳纲十足目经济动物产卵是进行这类动物养殖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可以刺激鲍鱼(Haliotis discus)产卵。然而人们对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甲壳纲动物产卵的效果却无从知晓。最近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调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对虾(Penaeus japonicus)产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泥池开展不同密度斧文蛤(Meretrix lamarkii Deshayes)亲本人工促熟培育试验,比较不同培育密度的促熟效果,结果表明40~80个/m2的培育密度能取得较好的促熟效果。同时采用了阴干、温度、藻液、流水和精卵刺激等不同组合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结果表明,阴干刺激1 h+温度刺激+藻液刺激1 h结合的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性成熟的普通草鱼卵子和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遗传失活的湘江野鲤精子为材料,采用三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法诱导草鱼雌核发育,3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草鱼雌核胚胎发育过程中,二倍体诱导率以冷休克法处理组最好,其次分别为秋水仙素处理组织和热克法处理组。  相似文献   

19.
高白鲑养殖、繁殖技术的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白鲑系鲑科白鲑属鱼类,原产苏联,我国引进后进行人工孵化、仔鱼饲育、鱼种培育、亲鱼饲养、人工产卵、孵化、获得了仔代。本详细介绍了仔鱼饲育条件、技术,成活率达71.15%-85.64%。鱼种培育采用常规方法,但易患鱼病,影响成活率。亲鱼培育采用流水集约化养殖于11月下旬达性成熟进行人工繁殖,本介绍 了人工采卵,授精、脱粘、洗卵及人工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两种重要的印度鲤科鱼——露斯塔野鲮Labeorohita和厚唇鱼巴Catla catla首次人工雌核发育成功。用紫外线照射使精子失去遗传活性。冷休克(12℃,20分钟)和热休克(39℃,1分钟)在诱导二倍体雌核发育中是有效的。概要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印度两种重要鲤科鱼的遗传育种工作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