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自然界中植物性原料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组成,其中半纤维素(主要是木聚糖)的含量可达30%~35%,其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最高。木聚糖是由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外连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醛酸构成的侧链基团。木聚糖酶是专一降解木聚糖的一种复合酶,此外还有一些脱支链酶[1]。由于木聚糖在植物性原料中大量存在,使得木聚糖酶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可用于纸浆的制造和漂白,降低含氯化合物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在饲料上可以通过添加木聚糖酶来提高饲料的能量值和畜禽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泰妙菌素高产菌株。方法 以TMⅡ09—003为出发菌株,经UV照射180s后,将菌悬液均匀的涂布于加有0.8%的氯化锂平板上,在避光条件下于温度26℃~27℃,湿度60%~65%的环境下培养成熟后,进行挑取单菌落、初筛、复筛。以HPLC法测化学效价。结果 经UV照射180s后,氯化锂加量为0.8%剂量对菌株的致死率为88.6%。对用此剂量处理获得的诱变菌株进行了筛选,最终获得4支高产菌株,分别为:TMⅡ09—236、TMⅡ09—253、TMⅡ09—441和TMⅡ09—447。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06年Selliere在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了纤维素酶以来,纤维素酶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中相继被分离到,纤维素酶的性质和组分都比较清楚了。但是,纤维素酶的产量还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诱变育种使大部分菌株产量有较大提高,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菌株的遗传改造和提高酶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使纤维素酶及其产生菌成了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的热点〔3~19,28~31,40~41〕。1纤维素酶的分类来自于微生物的纤维素酶(Cellulase)是多酶组分,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Cx酶、C1酶、β-葡萄糖苷酶〔13,26〕。1.1Cx酶,又称葡聚糖内切酶、内切型纤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甘蔗糖蜜为碳源,对啤酒酵母S2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处理,旨在筛选出一株高生物量高蛋白质含量的菌株.结果表明:微波诱变后所得的正突变菌株WS208生物量及细胞蛋白质含量较诱变前明显提高,总蛋白得率达4.90g/L,是诱变前的2.16倍.菌株WS208传代6次,总蛋白得率无明显变化,表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5.
6.
曹主勤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1,10(2):43-46
<正>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遍于南方15个省(区)占全国土壤22.7%,新垦酸性红壤地区引种豆科作物时,需要接种根瘤菌剂,这样就遇到了根瘤菌能否耐酸和存活的问题,为了提高根瘤菌的结瘤率和固氮效果,必须选育耐酸根瘤菌株以适应酸性土壤条件,这样才能获得高产。绛三叶草(Trifolium incarna tum L)系欧美普遍种植的越年生豆科绿肥,1973年江苏省植物所从西德引入我国,它具有鲜草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解放军农牧大学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室陈侠甫,王景林等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是植物性的纤维素类物质,每一年约生成1500~2000亿吨。其中除部分被作为造纸和植物纤维利用外,大部分被燃烧或废弃,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9.
10.
诱变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E6为出发菌株,经微波(MW)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木聚糖酶菌株mAn1。利用单因素轮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mAn1固态发酵产酶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麸皮与玉米芯的添加比例6:4,硝酸铵2g,培养基起始pH值为4.5,固液比为1:1.8,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50g,30℃培养72h,在此条件下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为81151U/g,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4.88%。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筛选出抗生素抗性(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同时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1.5~4.5)和十二指肠高胆酸盐环境(0.1g/100mL~0.4g/100mL)对诱变后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突变株可抗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均为2mg/mL),并且在pH2.5~4.5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培养4h活菌数仍达108cfu/mL以上,在pH1.5条件下仍有部分存活。在0.1g/100mL~0.3g/100mL胆酸盐条件下培养4h,活菌数仍达106cfu/mL以上,且能在0.4g/100mL胆汁盐中存活。 相似文献
13.
鹅细小病毒弱毒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C)培育出适应MDEFC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的鹅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株,同时测定了该弱毒株的部分生物米特性。结果显示: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在雏番鸭体内连续肓传5代,未见毒力反强现象;该弱毒株对MDEFC的TCID50稳定在10^-5-10^-6/0.1ml;1日龄雏番鸭免疫接种后7天攻毒可获100%保护,表明该弱毒株安全、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参考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GenBank)L1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的L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C-98 L1基因全长3959 bp,其中包括21 bp的5’非编码区和56 bp的3’非编码区,阅读框位于5’端第22位核苷酸与3’端第3903位核苷酸之间。将C-98株与国内外禽呼肠孤病毒群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群的不同分离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C-98与台湾地区分离株919和美国分离株1733、2408、S1133亲缘关系最近,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7%、99.7%、99.4%;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L3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较低,为43%~45%。 相似文献
17.
18.
鸡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虫株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15-15
按照Jeffers1975年建立的艾美耳属球虫早熟虫株选育方法,对鸡和缓艾美耳球虫巴彦淖尔株(SY-MB株)进行了单卵囊分离、扩增和早熟虫株的选育。经SPF鸡15代传代之后,分离株的潜隐期由96 h缩短至77 h,缩短了19 h。按索勋等1998年建立的方法对选育出的和缓艾美耳球虫巴彦淖尔早熟株(SY-mb77株)进行10代非选择性传代,证明该早熟虫株的潜隐期、卵囊产量、免疫原性和致病性均具备早熟虫株特性,并能有效抵抗强毒虫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临床患病鸭分离的一株疑似鸭肝炎病毒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毒力测定。利用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鉴别引物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将分离病毒分别与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根据测定的病毒ELD50,进行雏鸭攻毒和鸭胚肝细胞接毒试验。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了与新型鸭肝炎病毒预期片段相符的705bp条带;分离病毒不能被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中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对该病毒的中和效价是1:200,说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型鸭肝炎病毒。该毒株的ELD50为10-5.7/0.2mL,能引起攻毒鸭与临床病例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以及显著的肝细胞病变,可作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的疫苗候选株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0.
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脑弱毒SA14-14-2作为母种,采用代地鼠肾细胞和乳鼠皮下传代方法并结合蚀斑纯化技术,选育获得乙脑减毒活疫苗猪用毒株SA14-14-2VS株。该毒株经细胞传到15-18代,脑内接种12-14g小鼠不引起发病和死亡;皮下接种10-12g小鼠,从脑组织中不能分离出病毒;经3-5日龄乳鼠回传一代后,脑内毒力Log LD50仅为1.32-2.10,皮下接种小鼠无致病力。该毒株细胞18代毒,用乳猪传至第五代,从乳猪血液、脑、肝组织中分离的病毒再经细胞传二代,其滴度与原毒液相近,并仍对小鼠脑内感染不致死;8头不公猪经该毒接种后,未发生睾丸炎,睾丸组织中未回收到病毒;经静脉接种的2头怀孕30d的初产母猪,蝇接种后2d和4d血样中检出病毒,但接种21d剖杀时,胎儿均健尖,胎盘、羊水及胎儿脑组织中均未回收到病毒,该毒株能使豚鼠和猪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对小白鼠攻击的保护力比灭活疫苗主;纯毒及外源因子污染 结果表明,该毒株是纯将的乙脑病毒,符合兽用生物制品种毒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