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次引进中华倒刺鲃鱼苗,通过人工驯化、工厂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平均规格40g,饲料系数2.01,成活率95.9%,其养殖前景广阔,可以在宁夏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首次引进中华倒刺鲃鱼苗,通过人工驯化、工厂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平均规格40g,饲料系数2.01,成活率95.9%,其养殖前景广阔,可以在宁夏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
中华倒刺鲃(S.sinensis Bleeker)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附属水体。其个体大、抗病力强、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养殖户与消费者喜爱的名贵鱼类。2004年,我们利用济南西郊池塘进行中华倒刺鲃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华倒刺鲤地方名青波、乌鳞、青板,分类学上隶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干支流。该鱼以形体美(呈典型的纺锤型)、个体大(最大可长到15 kg)、肉质细嫩,含肉率高(体腔小、肉厚)、营养丰富等特点名列产区"河鲜三甲"之一,其市场价一直在每千克60元以上。为了充分提高其养殖价值,变野生为家养,我们连续3年进行了池塘培育鱼苗、鱼种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现将2006年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海波 《内陆水产》2003,28(6):15-15
中华倒刺鱼巴是近年来新兴的养殖鱼类,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个体较大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中华倒刺鱼巴成鱼批发价稳定在60元/千克。为了探索中华倒刺鱼巴鱼种培育的新途径,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2只网箱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种试验,现总结如下。1方法1.1网箱设置网箱2只(原用于草鱼成鱼养殖),每只规格为6米×4米×2米,网目1厘米。网箱四周用油桶作浮子,油桶上方用角钢焊成支架,箱体四周及底层还用直径为6厘米钢筋焊成外框,以防外力冲撞。选择水深3米以上,水流速度0.10~0.15米/秒,背风,避洪,溶氧丰富河段放箱。网箱下水深度为1.5米,网…  相似文献   

6.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相似文献   

7.
探索池塘培育倒刺鲃当年鱼种养殖过程中的池塘准备、水质管理、饲料鱼配套、鱼病防治等一整套鱼种培育技术措施,经176 d试验,鱼种规格从2.5~3㎝/尾达到8~12㎝/尾,成活率87%。  相似文献   

8.
光倒刺鲃鱼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地方名:黄绢鱼、坑绢鱼、光眼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囟巴属。广泛分布于西江水系各江河,是广西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体厚肉肥,味道鲜美,胆可人药,主治小儿惊风及火眼热症,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南宁、龙州、桂林等地有不少养殖户进行网箱饲养,效益可观,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其鱼种依靠天然采捕,导致江河的鱼种数量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9.
中华倒刺鲃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兴华  向枭 《内陆水产》2001,26(10):29-31
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又名清波、乌鳞、清板,隶属于鲤科,鱼巴亚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因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25千克)、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钙、磷、铁的含量也较高)、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现市场售价50元/千克左右)等优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在今后的几年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福建地方俗称光鱼、溪魁,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四须鲃属。体长形,侧扁,中部稍高;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口吻部有两对触须;背鳍基部之前有一根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最后一根硬刺后缘有锯齿。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河溪流中,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点,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近年因捕捞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天然捕获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华倒刺童巴成为近年淡水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耳石的发育和生长特征,补充早期生物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该鱼野生资源的早期生活史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观察了乌江中华倒刺鲃仔、稚鱼及3种耳石的形态发育过程和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在水温(26.0±2.1)℃下,初孵仔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已经形成,星耳石在仔鱼出膜后第6天出现。在形态发育过程中,微耳石由出膜时的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贻贝形,且中心核位置偏移到前端靠近背侧;矢耳石由近圆形经卵圆形发育成箭矢状;星耳石由逗号形发育成不规则四边形。3种耳石形态发育的各阶段与鱼体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生长上,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长径和短径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鱼体全长与3种耳石长径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01),仔稚鱼鱼体、3种耳石的特定生长率随日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倒刺鲃俗称光鱼,养殖中具有病害少、食性杂、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开发潜力大.倒刺鲃的人工养殖在福建省长汀县已悄然兴起,且发展势头迅猛,笔者在赖溪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倒刺鲃试验,取得了平均净产成鱼96.3kg/m2的产量,按本地市场批发价25元/kg计算,平均总收入2408.5元/m2.  相似文献   

14.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贺红川 《淡水渔业》2003,33(4):43-45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研究@贺红川$四川省水产学校!合川401520~~  相似文献   

15.
中华倒刺鲃营养成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中华倒刺鲃蛋白含量15.41%,高于鲫鱼与黄颡鱼,与草鱼和鳙鱼基本相近;脂肪2.12%,高于鲫鱼、草鱼、鳙鱼和黄颡鱼,低于斑点叉尾鮰;肌肉含水量是79.93%,EPA与DHA含量较高。16种氨基酸总量为15.35%,4种鲜味氨基酸为6.07%,优于鲤鱼与草鱼,低于鲫鱼。中华倒刺鲃营养价值适中,具有一定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亲鱼为材料,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以人工孵化的丰年虫(Eubranchipus vernalis)为仔、稚鱼饵料,通过已知日龄法观察其耳石的微结构,分析其日轮形成特征。结果表明,仔、稚鱼的微耳石和矢耳石一般由1个中心核和1个耳石原基组成,少数存在多个中心核或原基现象,星耳石中心核和原基区分不明显。微耳石和矢耳石中心核直径分别为(37.73±5.34)μm和(39.78±7.11)μm,耳石原基直径分别为(16.29±3.46)μm和(17.09±3.88)μm。矢耳石和星耳石轮纹清晰度、规律性、周期性和完整性不及微耳石;微耳石第1条日轮在仔鱼出膜后第2天形成,以后每天沉积1轮。30日龄稚鱼微耳石轮纹数(N)与日龄(T)的关系符合直线模型,相关关系式为:N=1.0016T-0.8753(R2=0.9961,P<0.01,n=197),线性方程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微耳石和矢耳石样本中共观察到孵化标记轮和转移标记轮2种,其中孵化标记轮的出现率分别为78.68%和83.33%,转移标记轮的出现率分别为29.95%和48.98%。60尾33日龄稚鱼微耳石的生长轮宽度变化范围0.522~2.244μm,平均为(1.087±0.231)μm。  相似文献   

17.
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录了漠斑牙鲆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各个生长阶段鱼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介绍了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及预防,以及工厂化养殖用水的内循环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沿海地区工厂化养殖漠斑牙鲆成活率高于褐牙鲆,平均体长10 cm的苗种经过274天养殖,平均体重达0.58 kg。  相似文献   

18.
中华倒刺 (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俗名青波 ,隶属鲤科 ,亚科 ,四须属 ,倒刺亚属。多生活于长江及其附属水体等江河上游。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食性杂、饵料容易解决、肉质鲜嫩等一系列优点 ,深受消费者及广大水产养殖者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江河中过度捕捞 ,水质污染程度加重 ,造成了野生资源日趋枯竭 ,价格亦不断上升 (现市场售价高达 75元 /kg) ,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2 0 0 1年 ,我场承担了绵阳市科委等相关部门下达的“绵阳市名、特、优、新水产品增养殖技术”项目试验 ,于当年 7月从四川泸州引进了规格为 3cm的中华…  相似文献   

19.
中华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倒刺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 ,用含粗蛋白质 37%~ 38%的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并辅以其它动植性饲料饲养可达性腺成熟 ,其性成熟年龄雌鱼为 4龄、雄鱼 3龄。适宜产卵水温为 2 0~ 2 8 5℃ ,最佳产卵水温为 2 3 5~ 2 6 5℃。水温 2 0~ 2 8 5℃时产卵效应时间为 10~ 14h ,孵化出膜时间为 39~ 4 8h。孵化出膜稚鱼体长 6 83~ 7 38mm。  相似文献   

20.
河蟹仔蟹管道式饲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封闭式的蜂窝状塑料管道作为蟹穴,对河蟹仔蟹进行两个月的饲养观察试验,每隔15d测定一次壳长、壳宽和体重,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蟹的个体生长特点,比较了蟹穴饲养和非蟹穴饲养以及不同形式的蟹穴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仔蟹的个体生长为跳跃式的非连续增长。蟹穴饲养对河蟹的壳长、壳宽和体重的生长无不利影响,而增重率明显优于散养,且L型蟹穴的生长效果比I型蟹穴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