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对闭鞘姜的基本营养成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为4.43%,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含有VB1,VB2,VC,VE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可溶性糖、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化肥、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因此,闭鞘姜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闭鞘姜的基本营养成分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为4.43%,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含有VB1,VB2,VC,VE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可溶性糖、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化肥、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因此,闭鞘姜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闭鞘姜为原料,研究开发出闭鞘姜特色风味泡菜、干腌菜和干片三种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4.
采用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对由红土、泥炭、椰糠、珍珠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6种不同基质栽培下的闭鞘姜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对盛花期时的株高、茎基部粗及收获期根状茎的鲜重和干重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不同曲线;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基质S4植株株高、根状茎鲜重、干重明显高于其他基质。基质S4(泥炭∶椰糠∶珍珠岩=1∶2∶2)有利于盆栽闭鞘姜的生长和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姜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采自海南岛内的11种姜科样品为材料,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基因组进行提取与扩增,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姜科植物提取的DNA条带明显清晰、未见降解、质量良好;SRAPPCR扩增共获得条带59条,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均为100%;姜科植物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 0~0.838 4,其中草豆蔻与大苞闭鞘姜、海南砂仁与皱叶山姜、红豆蔻与光叶山姜、阳春砂与阳荷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均为0.838 4,表明其亲缘关系最近;在遗传相似系数0.500 0处,11种姜科药用植物分为两大类,Ⅰ类包括益智、草豆蔻、大苞闭鞘姜、海南砂仁和皱叶山姜,Ⅱ类包括红豆蔻、光叶山姜、高良姜、阳春砂、阳荷和爪哇白豆蔻。  相似文献   

6.
玫瑰闭鞘姜(Costus comous var.bakeri),属姜科闭鞘姜亚科,为常绿荫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1.8 m.叶片长椭圆形,呈螺旋状排列,叶色翠绿,全缘,表面光滑,背面披白色茸毛,叶脉清晰可见.叶鞘绿色,抱茎.茎绿色,圆柱状,由叶鞘包住而不外露.茎节间的潜伏芽在正常生长状态下不萌动,但在扦插时可萌动长出新芽及新根.茎干螺旋状弯曲,有婀娜多姿之态.  相似文献   

7.
开展野生花卉引种利用是开发花卉新品种的一条快捷而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 2 0份野生花卉材料进行引种试验、多点生产试验及市场适应性的研究 ,筛选出姜科的丰收银花、丰收红花、红球姜、闭鞘姜 (又名白头到老 )和宝塔花等 5个生产可行、产品在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野生花卉品种 ,研究并掌握其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 ,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姜品种选育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育种目标 ,突出皂甙含量和抗根疾病的抗性 ,块茎繁殖单株花的性别无规律的变化给育种带来难度 ,而不同性别花的单株 ,其皂甙含量不同 ,品质鉴定用 4 7℃恒温发酵测定皂甙含量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9.
选择白姜花、墨尔本姜花、青城姜花、红丰收、花叶山姜、春秋姜黄、广西莪术、紫花山柰和玫瑰闭鞘姜9种姜科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生长状况及形态观赏特性。通过对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得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数据。根据各植物的光响应数据,结合实际养护观测经验,得出各植物适应的大致光照范围,为精细化管养和景观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花叶山姜等山姜属植物相对耐阴,较难适应全光照,春秋姜黄和白姜花等姜花属植物相对喜阳,且姜花属植物在过度遮光条件下容易倒伏。参试的9种姜科植物均适宜在遮光度为70%左右的环境中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闭鞘姜栽培技术的研究,掌握种苗繁育技术,并在扦插方法上获得创新性突破,“分枝顶芽扦插”成苗率达95.6%-98.9%。筛选出最佳栽培模式——网棚种植,每公顷可产鲜根茎60.6t。  相似文献   

11.
以29个不同来源苦瓜品系为材料,进行其果实、根、茎皂苷含量测定分析及比较研究,为高含皂苷含量的苦瓜品种选育和苦瓜果实、根、茎综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系苦瓜根、茎、果实的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从中筛选高皂苷种质资源;29个苦瓜品系平均根、茎皂苷含量接近或高于果实,有望作为皂苷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在29个苦瓜品系中,小型苦瓜的根茎或果实具有较高的皂苷含量,其中‘小型苦瓜2’根茎皂苷含量最高,‘如玉45号’果实皂苷含量最高;果实的皂苷含量具有杂种优势,可采用皂苷含量较高的亲本进行高皂苷品种选育;根据果实皂苷含量动态变化及栽培、加工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工用苦瓜在授粉后13d左右采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的皂苷含量的差异。[方法]以3个品种豆角的豆荚和种子为原材料,经过醇溶、水溶、萃取等工艺制得粗皂苷,采用libermann-burchard反应和泡沫试验对粗提皂苷进行定性检测,以人参皂苷Rg1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定粗皂苷的吸光度来计算豆角中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豆角豆荚和种子的皂苷含量差异。[结果]对粗皂苷质量和皂苷提取物含量的分析分别表明,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粗皂苷溶液的吸光度不同,在0.20~0.25之间。由绘制各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柱形图和方差分析可知,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皂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豆荚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种子的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三七切片皂苷含量的变化。采用日光照晒、50℃烘烤、100℃烘烤、微波干燥等方法对鲜三七切片进行干燥,并通过HPLC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3个主要成分的含量。以日光照晒组三七皂苷含量为对照,5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0%,微波干燥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5.9%,100℃烘烤组皂苷含量平均降低了12.6%。不同干燥方法对三七切片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日光照晒和50℃烘烤更适于三七切片加工干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 ~ 0.33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含量较2年生高.三七中黄酮含量为3.45 ~ 11.10 mg/g,2年生三七黄酮含量大于3年生三七.三七须根中黄酮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在剪口和主根中较高,三七总皂苷含量为4.08% ~13.51%,人参皂苷占总皂苷的90.53%~97.79%.3年生三七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大于2年生三七.须根中三七皂苷R1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剪口中总皂苷含量、Rg1含量和Rb1含量均与剪口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因此,三七As含量对药效成分的影响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皂苷类型有关,As能导致须根中皂苷含量的累积,须根中黄酮和剪口中皂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基上三七花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总皂甙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的激素(IAA、NAA、KT、6-BA、GA2、,4-D、HL)和营养物质(蔗糖、琼脂)配制成5种不同的培养基,研究不同培养基对三七花粉愈伤组织中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培养基培养的三七花粉愈伤组织中总皂甙的含量不同,5种培养基中总皂甙含量最高的为3.45%,最低的为0.02%,两者相差172.5倍。[结论]培养基中添加2,4-D有可能会促进三七花粉愈伤组织中皂甙的合成,增加总皂甙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苦瓜品种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差异及最佳采摘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苦瓜品种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差异,以41个苦瓜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多糖和皂苷含量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糖与皂苷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41个苦瓜品种可聚为7大类群,在7大类群中,类群5(碧丽)为多糖与皂苷含量最高的优选品种,其余各类群多糖含量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同时,又以如玉5号和早碧绿两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最适采摘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皂苷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出现升降波动;从供试苦瓜的整体来看,如玉5号和早碧绿两个品种的的最佳采摘期分别在授粉后25和25~30d。  相似文献   

17.
陈玉胜  阮鸣  张李阳  饶玉鹏  孙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10-1311,1313
[目的]对芝芪菌质的不同发酵配方进行筛选,并且对芝芪菌质中总皂苷和粗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从而为制定质量标准做前期准备。[方法]芝芪菌质的水提醇沉的浓缩液用正丁醇萃取出总皂苷;滤渣用于测定粗多糖;依照05版药典规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芪菌质中总皂苷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芪菌质中总皂苷和粗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43 3%和1.161 6%。[结论]含2.5%黄芪药材的芝芪菌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6-15567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皂苷是大豆中的一种生理活性成分,是由各种单体结构组成的。该文利用人参皂苷的薄层色谱展开剂进行改进,得到了适合大豆皂苷薄层色谱检测的展开剂配比,且各个单体分离效果比较好。具体配比是: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0/40/20/10,取下层液体,点样量也为2μL,展距为10cm,之后喷以10%的H2SO4-乙醇溶液显色,在365nm下观测。  相似文献   

20.
皂角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过程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b、Cd、Zn复合污染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振荡法考察皂角苷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解吸过程以及解吸前后的形态变化,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了解吸机制,结果表明:皂角苷质量分数为3%时,对Pb、Cd、Zn的解吸率分别为10.86%、41.25%和8.45%,再增加皂角苷浓度,其解吸效果无明显增加;Pb、Cd、Zn的解吸过程均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2个阶段,均为非均相扩散过程;经皂角苷解吸后,Pb的残渣态和碳酸盐结态含量分别下降42.31%和35.39%,水溶态及可交换态含量稍有增加,其他形态含量无明显变化;Cd的水溶态及可交换态、碳酸盐态、Fe-Mn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分别下降48.25%、58.70%、54.39%、32.16%和41.82%;Zn的碳酸盐态含量降低29.19%,水溶态及可交换态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形态无明显变化;皂角苷是通过羧基基团与重金属配位形成可溶络合物而达到解吸效果的,与Zn的络合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