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福建红壤的磷素吸附及磷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率(<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 相似文献
3.
土壤施用稻草后,土壤最大吸磷量(M)增加18.4%-30.7%,吸附能常数(K)下降56.1%-63.6%.加入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对土壤M的影响不明显,K值则下降55.6%-64.6%.影响土壤M的主要因子是活性铁、晶质铁、腐殖质、粘粒(<0.001mm);影响K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全磷。晶质铁、腐殖质.连续种植3季作物后,土壤M变化不大,土壤K值则显著增加.土壤K和M与第1季小麦及第2季油菜磷肥回收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第3季水稻磷肥回收率则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壤磷素Langmuir等温吸附特性与磷肥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Langmuir等温式解释土壤磷吸收附等温线,具有良好的适合性。在24个供试土壤中,有21个土壤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准,3个达显著水准。通过Langmuir等温式可获得土壤吸磷参数——最大吸磷量(Xm)和吸附平衡常数(K)。Xm值可以衡量土壤磷库的大小,K值反映了土壤吸磷反应自由能下降的程度。Xm和K与磷肥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6、~0.6233。不同性质的土壤,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平衡溶液磷浓度差异不大。当土壤平衡溶液磷浓度为0.1ppm P时,水稻产量可达最高产量的95%以上。因此,可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满足水稻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两种磷肥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全生育期磷素有效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著的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以及磷素活化系数,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两种磷肥比较显示,过磷酸钙对棉田土壤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干物质积累和吸磷量的贡献与磷酸二铵相差不大,只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显著优于磷酸二铵,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棉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是施用磷酸二铵肥料的7.95,4.35,2.81和2.95倍。 相似文献
6.
施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室内土壤培育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培育时间对灌漠土、黑垆土和褐土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石灰性土壤的磷肥,除作物吸收利用外,主要以Ca_2—P、Ca_8—P、Al—P的形态积累;随着培育时间的推移,Ca_2—P、Ca_8—P又明显降低,并经由Al—P、Fe—P逐渐向Ca_10—P转化。经生物试验和相关分,Ca_2—P、Al—P和Ca_8—P均是灌漠土、黑垆土和褐土的有效磷源,以Ca_2—P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土壤磷素状况和磷肥的合理施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省50年代农民很少施用磷肥,农田每年每亩投入磷肥折合P_2O_5仅为0.29千克。60年代的1967年,全省磷肥年亩施用量(P_2O_5)增加到1.14千克。1973~1978年已增加到2.59千克。到1985年又猛增到3.96千克。磷肥用量的迅速增加,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调节土壤磷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壤的磷肥有效性差异及其土壤化学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发育于玄武岩和花岗岩的红壤及其水稻土作水稻盆栽试验研究红壤的磷肥有效性差异及其土壤化学特点,试验表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及其水田的磷肥有效性与Fe,Al有关,而玄武岩发育者,不仅占Fe,Al,而且还与Mn有密切关系,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磷肥有效性与Fe,Mn元素相互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南方赤红壤蔗区基于甘蔗产量与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为该地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南宁市武鸣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是0(P0)、75 kg P2O5·hm-2(P1)、150 kg P2O5·hm-2(P2)、300 kg P2O5·hm-2(P3)和 600 kg P2O5·hm-2(P4),连续3年测定甘蔗蔗茎、蔗叶产量和土壤Olsen-P含量,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分析植株磷含量,计算甘蔗吸磷量,磷肥利用率和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蔗茎产量显著提高8.3%(2014年)、18.0%(2015年)和15.5%(2016年)。蔗叶和地上部产量均以P2或P3处理最高,但不同施磷量间蔗茎、蔗叶和地上部产量整体无显著差异。P2—P4处理蔗茎磷累积量、蔗叶磷累积量和地上部磷累积量也相当。土壤Olsen-P含量、磷素表观平衡量和磷素盈余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以P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Mitscherlich方程拟合获得Olsen-P农学阈值为13.4 mg·kg-1。相关分析表明,施磷量与磷素盈余率、磷素盈余率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小鱼0.01);磷素盈余率与甘蔗蔗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相关(P小鱼0.01),与磷素表观回收利用率、磷素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小鱼0.01)。当施磷量为40.9 kg·hm-2时,磷素盈余率为0,土壤Olsen-P含量为15.87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 94.2 t·hm-2。线性加平台拟合下的优化施磷量,土壤磷素盈余率为216.2%—232.7%,土壤Olsen-P含量为24.7—25.4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99.7—100 t·hm-2。【结论】在Olsen-P含量较高的蔗区,40.9 kgP2O5·hm-2施用量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保持土壤适宜的Olsen-P含量,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磷肥利用率,可以作为推荐的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不同熟性品种与氮、磷底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988年单株棉花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品种间比较,皮棉产量以中12最高。1989年,单株铃数、子棉、皮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提高,而品种仍以中12最高。增施磷肥有提高衣指和衣分的作用。不施化肥的对照,子棉产量只相当中肥处理的51.8%。两年大田试验的子棉、皮棉亩产量都以品种为主效应,中12皮棉产量最高,其突出优势是单株铃数、衣指和衣分高。增施氮肥会推迟吐絮期。 相似文献
12.
磷酸二铵施肥深度研究,3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磷酸二铵深施可促进株高、茎粗、节数、荚数、粒数和干物重的增加;磷酸二铵施于种下10厘米、5厘米、1厘米深分别比种肥同位施增产22.5%、23.7%和8.1%,其中有两年试验施于种下10厘米超过施于种下5厘米深的产量,但产量差异不很显著。为便于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认为磷酸二铵施于种下5~10厘米深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Bowman-Cole法,对1984和1986年吉林省农科院黑土定位试验各小区土样,进行了有机磷分组分析,并测定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首先使土壤相对活性有机磷和高稳态有机磷增加。然后再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有机磷或无机磷。土壤有效磷和活性有机磷、相对活性有机磷及中稳态有机磷均呈显著相关。有机肥使石灰性土壤pH下降,磷的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当季作物只利用磷肥的很小部分。在旱作条件下,残存在土壤中的大部分磷肥,不断转为非活性磷;随时间的延长,磷肥对后作的连续效应不断降低。改为水田时,旱作物未吸收的磷素,将释放进入活性磷库中,使作物吸磷量急剧上升。四季作物磷肥累加回收率将大大超过当季回收率,最高达56.86%。因此,要注重当季的施磷效果,又不容忽视磷肥的连续效应。土壤磷库水平与作物吸磷量的关系密切。在旱作条件下,作物吸磷量占 Olsen-P 量的1/4~1/3左右;在水田则可超过 Olsen-P 量的1~2倍以上。土壤总磷库(全磷量)虽然对当季作物吸磷量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准,但对四季作物的总吸磷量和生物产量则有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192、0.6530。为此,提高土壤磷库水平在生产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控释花卉肥在盆栽万寿菊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国家农业部项目“控释肥制作技术”制作的控释花卉复肥进行了万寿菊盆栽试验,并与奥绿肥(OSMOCOTE)、复混肥作肥效对比。结果表明,控释花卉肥在盆栽万寿菊上的最佳施肥量是4g/盆,控释花卉肥具有明显促进万寿菊生长发育和满足万寿菊长期的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原有速效磷高的淮农所淤土,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迅速提高;新渡沙土原有速效磷含量低,施过磷酸钙150kg/亩时,只提高到8.6ppm(1985年10月)。土壤有效磷库的变化亦与土壤原有供磷水平有关。淮农所淤土有效磷库最高达171.7ppm(ColWell-P),而新渡沙土只有51.7ppm。除淮农所淤土外,其余4种土壤,小麦施磷肥增产14%~59%,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于小麦,水稻利用其残效。 相似文献
17.
黄花菜对^32P的吸收运转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黄花菜对磷的吸收,分配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株对^32P吸收量为秋苗期〉春苗期〉抽薹期〉盛蕾期〉抽蕾前期。吸收的磷大多分布于根系,叶片中含量很少。纤维根是吸收无机磷并将其转化为酸溶性磷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8.
第1期1B/1R易位系的冬小麦单体系统育成……………………………………………………………董安书 朱楚建(1),j麦赤霉瘸药剂防冶技术研究……………………………………一………………·…··商鸿生 王树权井金学(8)细胞,内分裂及细胞内复制诱.导………………·’………………“…………………詹铁生 K.L.Satya—Prokash(15)陕西几种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朱铭莪 白红英代伟(20)丹宁生物活化理论及其应用I.“丹宁生物活化假设”及其科学依据“……………………·…·~…………”史志诚(27)…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福建省水稻土分类。把水稻土分为三个亚类型:渗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土属的划分是以起源土壤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母质的不同而分为八个属:1、砖红壤性土或中更新世海成阶地红土;2、白土或晚更新世海成阶地原生土;3、红壤或晚更新世红土;4、紫色土或紫色砂页岩风化残积物;5、黄壤或山地黄壤;6、冲积土或河流冲积物;7、盐土或滨海沉积物;8、石灰性土及石灰岩残积物。土种的划分是根据土壤上部土层(0~50 cm)的质地构型或耕作层的熟化度。水稻土的命名建议采用地名——亚类(简称)——属名(简称)——上层(0~20cm)质地的连名法,似较现行的命名法切实可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