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德清县油车乡湖墩村,是蚕桑重点村,也是一个农工副,粮桑渔全面发展的村。199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50万元,1991年共饲养蚕种2133盒,平均盒产30kg。总产茧量63.1t。亩桑产茧123.73kg,亩桑产值1333元。茧款收入68万元、户均茧款收入2125元。 相似文献
4.
加强共育管理 夺取蚕茧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共育管理夺取蚕茧高产如皋市石庄区工委侯建忠如皋市吴窑镇政府吴经纶,沈良美,柳正富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就说明养好小蚕极其重要;前几年,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蚕茧生产竞争力不断下降,小蚕共育面临共育人员极不稳定;共育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5.
一、蚕桑生产基本情况我县是一个“八成山地一成田,半分河道半分村”,人多田少的贫穷山区。我县人民很早就有利用河滩地、山坡地和五边地栽桑养蚕的历史习惯。在《西宁(郁南)县志——东西圳碑记》中载述“今农桑被亩,鸡犬声闻,郁然富蔗,顿成大观”。反映了我县在古远的年代都已有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示范奶牛场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老场,现有奶牛761头,其中成母牛405头。1984和1985年我场连续两年成母牛头年均单产超过6吨,获得全国高产高效益牛奶场户评比二等奖。可是从1986年到1990年奶牛单产逐年下降,1990年下降至3776.8公斤,比1985年下降40.11%。1991年,我场全面加强了生产领导,并从多方面改善了经营管理,又使成母牛头年均单产达到6093.2公斤。 相似文献
7.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8.
<正> 从东京召开的日本与南朝鲜两国蚕丝会议获悉,1989年南朝鲜养蚕农户为35,000户,比1988年减少了27%,桑园面积为11,000公顷,比1988年减少24%。虽然养蚕规模大幅度减小,然而89年的蚕茧产量仍有5,500吨,与1988年相比,仅下降了6%。这是由于农户的饲养规模扩大、产最提高所致。1989年每 相似文献
9.
<正>蚕桑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市有近6.0万户蚕农,经营着62000多亩桑田,年产蚕茧5000吨,蚕茧质量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果蚕桑生产正常、收烘秩序稳定,那么基本能满足全市四个缫丝厂(1200台立缫车、200台自动缫车)年加工5150吨鲜茧的需求。这样,不仅对稳定蚕桑生产,确保蚕茧优质高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10.
11.
<正> 蚕茧收烘三十多年来一直由供销社实行三代经营,即代收、代烘、代运,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开放搞活,商品流通,给商品性的蚕茧收购带来了新问题。蚕茧是农副产品,又是一种工业原料商品,在提倡农村经济开放时期,如何搞好蚕茧收烘,促进蚕桑,提高茧质,已成为发展蚕丝业中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在探求的问题。我县本着蚕茧丝绸,农工商一体化的精神,改革了蚕茧的收烘工作,减少中间层次,把原供销社三代经营,改革为厂、乡联合收购,县级蚕丝公司从中做好协调和业务指导。原蚕站的设施和原业务划归县蚕丝公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 启东县大丰乡现有桑园1200多亩,1116个桑园承包户。1983年桑园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狠抓了对蚕桑生产的投入,促进了蚕茧持续高产。1984年来,连续三年亩产茧超过100公斤,亩产茧值近500元。这个乡蚕茧持续高产,除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蚕桑承包制以外,主要是在蚕桑生产中狠抓了以下三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蚕茧基地,是发展蚕桑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措施,对加大蚕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庆县丝绸公司在县委的领导下,立足生产、扶持生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使蚕茧收购量逐年增加.七九年全县桑地4234亩,产茧6387担;八一年发展到10457亩,比七九年增加1.47倍,产茧10015担,增长63.8%,跨进省第六个产量万担县的行列.八二年随着农村实行"双包"之后,大力扶持专业户重点户种好桑,养好蚕,使蚕桑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 王桂珍,蓬安县金溪镇六村四社人,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坚持不懈地发展蚕桑生产的十年中,成为一名省人大代表,多次受到省、地、市、县政府表彰,成为蚕桑生产先进个人,科技致富能手。她家有人口2人,耕地面积6.8亩,其中田面积0.5亩,土面积6.3亩,其中:桑园面积5.8亩,现有桑树1万株。1984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