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推拉理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推拉理论分析了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驱动机制中的适用性,并在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参与主体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毕业生、政府-高校-劳动力市场、政府-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等四个三维驱动系统分析,得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除了毕业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外,要构建毕业生、高校、政府、劳动力市场四位一体的就业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参与的主要因素,引导劳动力资本存量向更优、更好方向转移。【方法】以河南省728家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其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非农劳动,受教育程度、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其非农参与也具有显著影响;相比河南省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参与概率较低。【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投入,加大非农就业宣传力度,对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行为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4.
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能够影响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健康状况对于农村居民参与劳动力市场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九个省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指出了不同特征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基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视角,利用欠发达地区青稞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市场参与、非农就业与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关系,探讨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32.89%青稞种植农户非机械化耕种,欠发达地区农户农业生产中农机采用不足。市场参与、非农就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且非农就业在市场参与对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提高农户市场参与能力及行为可以直接促进农户农机采用行为,也可以通过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农机采用行为。因此,提出提高市场参与程度,促进农户非农就业,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农机服务市场,提升欠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旭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501-1502,1504
劳动力被划分到不同的市场中去,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民工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就业力量,参与了社会经济活动,创造了财富和价值,但绝大部分农民工仍然陷于贫困境地并趋于贫困永久化。应当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使农民工能真正走出贫困,缓减劳动力市场分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户作为农机合作社的主要参与主体,其行为决策是农机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行为决策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四川省520户农机合作社区域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研究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导致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参与程度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自然环境等是影响农户行为决策的主要因素,政策环境是导致农户参与程度差异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生产和消费行为交织在一起是农户的重要特征。农户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否可分成为众多农户行为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直接影响农户行为分析的结论和政策建议的合理性。通过构建农户模型,从农户农业生产劳动投入水平与家庭人地禀赋关系的视角切入,分析不同要素市场条件下农户行为可分和不可分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2019年对中国南方稻农地块层次调研的混合截面数据对农户行为可分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南方稻农行为呈现出可分性特征,在处理了内生性、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越完善,农户行为可分性特征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行为由不可分性向可分性发生转变。与前期关于农户行为可分性检验从劳动力配置视角切入不同,从劳动力投入强度和要素禀赋之间的关系来验证农户可分性,并利用一手调研的地块层面数据进行验证,为基于要素市场识别农户行为可分与不可分的具体情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政府可从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和政治参与等方面解决河南城镇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劳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行为,消费行为,决策行为及技术采用行为的角度,论述了劳动力行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阐述了劳动力素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规范劳动力行为,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我国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增长趋缓,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比重增加。农村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在乡镇企业以第二产业就业为主,约占七成,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到三成。第二产业就业中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就业集中在批发业和运输业。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略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增加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老龄化和女性化趋势明显。农业机械化是应对农村人口变化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补充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基于江苏和安徽省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特征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地环节和收割环节分别有70.54%和66.83%的农户会全部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老龄户和女性户由于体力、技术等原因会更加偏向于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耕地细碎化则阻碍了农机服务的采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对土地进行规整降低细碎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唐海县10 a来农村劳动力变化和20 a来农民收入状况,计算了农民收入与其影响因素、构成因子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唐海县农村劳动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逐年增长,从事农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不大;在选取的影响唐海县农民收入的5个因素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耕地面积、农村劳动力数量和粮食产量;在农民收入的5个构成因子中,家庭经营收入贡献最大,而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种植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贵州省10个县区选取800户农户,对贵州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农村女性劳动力婚姻状况稳定,以从事家庭经营为主,外出务工大多为陪伴型,以省内务工居多,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由于从事多业劳动,人均收入大多高于全国农村和贵州省农村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周海霞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594-595,597
运用新的模型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使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形成动态的均衡,社会就业量和工资不断提高,导致社会需求增加,从而劳动力需求也增加。经济的良性循环需要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人口的合理引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农村劳动力的含义与特点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原因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户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敖德玉  黄雪梅  周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76-6377,6379
由于农村耕地的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随着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跳出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形成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打工经济”。在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加自己的现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长远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及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