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块茎本身对块茎损伤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从而为通过改善栽培条件、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等减轻马铃薯块茎损伤提供依据。选用损伤性状差异显著的Desiree,Russet Burbank,春薯4号,9637-83和TD38-2五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表皮擦伤(SK)、内部损伤(IB)和损伤变色(BR)性状,同时测定块茎硬度等17个块茎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分析可知:不同块茎指标对表皮擦伤和内部损伤的影响作用相似,与对块茎损伤变色的影响作用差别较大。Ca2+、酪氨酸和绿原酸对它们共同起着较大的正向或负向作用。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本研究中的多重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整体性较强,结论客观、合理,回归系数易于解释,从而为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薛勇 《蔬菜》2000,(8):23-23
一、块茎黑心病 1.症状在块茎中心部出现由黑色至蓝色的不规则花纹。缺氧严重时整个块茎都可能变黑。通常病组织与健康组织边界较明显。 2.原因是块茎内部缺氧所引起的。在贮藏窖密封严实或薯堆过大时,都会由于内部供氧不足而发生此病。黑心病的出现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在较低的温度下,症状发展较慢。然而在0~2.5℃又比在5℃下发展快。另外在36~40℃和0℃的极端温度下,也都极易出现黑心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氧气不易迅速地通过组织进行扩散。 3.预防主要是注意贮藏期间保持薯堆良好的通气性,并保持适宜的贮藏温…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种植条件下,对蕾期马铃薯进行摘心处理,研究其对块茎发育中激素的影响,从而明确摘心对促进块茎发育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不摘心相比,摘心处理明显增加了块茎发育中期GA3、IAA和ZT的含量,使JAs含量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并且改变了JAs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从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看,摘心处理提高了块茎发育中期IAA/ABA、IAA/JAs、GA3/ABA、GA3/JAs值,降低块茎发育前期和后期其比值,说明蕾期摘心主要是通过改变块茎发育各时期激素的含量和平衡状态,优化了块茎发育中期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青薯168’块茎浅层和深层损伤愈伤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  王毅  王斌  张静荣  郑晓渊  毕阳 《园艺学报》2018,45(5):908-918
以‘青薯168’为试材,用不锈钢刀片在块茎中部表面切出2 cm见方,0.3 ~ 0.5 mm深(浅层损伤)和3.0 ~ 3.2 mm深(深层损伤)的伤口,之后置于常温(20 ~ 25 ℃,相对湿度70% ~ 80%)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评价质量损失率和发病率、木质素与聚酯软木脂(SPA)积累的变化、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及产物的积累量,分析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层和深层损伤对块茎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无显著影响,但浅层损伤块茎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仅为深层损伤的一半。愈伤期间浅层损伤块茎的木质素与SPA沉积速率明显大于深层损伤。愈伤14 d时,浅层损伤的木质化细胞层厚度高出深层损伤107.5%。浅层损伤块茎在愈伤期间表现出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5 h时高出深层损伤34.3%。愈伤前7 d内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也高于深层损伤,愈伤5 d时,分别高出深层损伤24.8%和12.1%。虽然浅层损伤在愈伤初期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深层损伤,但在中后期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愈伤块茎的发病率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及木质素的积累呈显著负相关,而PAL活性与木质化细胞层厚度、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浅层损伤比深层损伤块茎具备更好的愈伤能力及更高的苯丙烷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5.
须文  简捷 《中国园艺文摘》2012,(11):6-6,124
选用贮藏一年的处于休眠期的马铃薯块茎作为试验材料,观测在常规室内散光和黑暗、温湿度条件下,用食品包装用塑料袋密闭存放的马铃薯块茎,其在发芽期间发芽的芽眼数、平均芽长度以及芽眼及周围皮层组织的粗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龙葵素含量。结果表明:黑暗条件存放的马铃薯发芽强度大,表现在平均芽长显著长于散光条件存放的;室内黑暗条件存放的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龙葵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散光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某些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完善实验方法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栽种过密或肥水过多,往往出现茎叶徒长,从而影响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对此,前人曾用矮壮素和比久等生长调节剂延缓马铃薯茎叶生长,促进块茎膨大,由于效果不够稳定等原因未能推广应用,前两年,  相似文献   

7.
抑制脂氧合酶对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及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马崇坚  柳俊  谢从华 《园艺学报》2003,30(3):291-295
 采用LOX活性抑制剂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处理,探讨LOX对块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抑制剂处理的试管苗,其植株及块茎内的LOX活性以及内源JA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块茎形成株率、单株块茎形成数及平均块茎质量等皆明显降低。试验分析显示,匍匐茎中的LOX活性及内源JA含量最高,证明LOX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及膨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JA的生物合成来对块茎的发生及生长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主要病害及块茎生理病变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马铃薯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覆膜下的块茎环腐病、晚疫病、裂薯及空心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块茎环腐病发生率与密度、施肥方式及是否覆膜均有关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者共同影响环腐病发生率.而晚疫病的发生主要受前茬作物或土壤中菌落的影响,并且与周边作物种类以及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是否覆膜均有关联,发生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在全施基肥和覆膜的情况下,畸形薯的发生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覆膜的畸形薯发生率大于覆膜的发生率,全施追肥的畸形发生率大于全施基肥的发生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减少追肥并且覆膜能有效降低裂薯和空心的发生率,此外合理的密度再加上覆膜和全施基肥能有效降低薯块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抗旱棚盆栽试验,以‘中薯18号’‘中薯28号’为材料,设定3种施氮与灌溉水平(低氮、中氮、高氮;水分亏缺、水分正常、水分过量),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株高、块茎形成、光合特性、块茎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水氮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低氮促进了匍匐茎次顶端膨大,使块茎形成期提前,但最终未能形成高产。正常和过量水分下,两品种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水分处理下,地下部(地下茎和根)鲜质量、茎和叶的鲜质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品种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下单株块茎质量为711.1 g、637.2 g,且此处理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块茎淀粉与粗蛋白含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因此,马铃薯生育期宜采用水分正常高氮处理。  相似文献   

11.
薯形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马铃薯块茎形状在块茎发育的早期就已确定。选取长、圆薯形的马铃薯,在匍匐茎弯钩期、次顶端膨大期、块茎形成初期、块茎形成期4个块茎发生时期,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研究长、圆薯形块茎发生时内部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匍匐茎弯钩期髓部组织的细胞层数差异可能是造成长、圆薯形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匍匐茎弯钩期可能是造成薯形差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以洛马铃薯8号为材料,设置种薯芽眼向上、向下、侧向3个摆向,研究其对早熟春播马铃薯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薯块芽眼摆向不同对性状有较大影响,芽眼向下播种的马铃薯与常规播种(芽眼向上)相比,株高增高4.14 cm,芽眼根增多,匍匐根增加1.1条,地上茎增粗1.12 mm,地下茎增长3.68 cm,匍匐茎增加1.19条,块茎增加1.06个,产量增加272.48 kg/667 m2,而大中薯比例、商品率基本相同,绿薯率极低,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从马铃薯陇薯3号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约为600 bp的DNA片段,经与T载体连接,测序表明,克隆到的DNA片段大小为599 bp,该序列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GBSS启动子序列同源性为99.67%;采用植物顺式调控元件数据库PLACE和PlantCare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启动子的保守序列TATA-box和CAAT-box。此外,还具有诸如TAACAAA、CTAACAC、CTCTT及CACT等序列,而这些特异序列可能是基因特异表达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榨菜(BrassicajunceaCoss.tumidaTsenetLee)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形态有两种类型:1)雄蕊无花药结构;2)雄蕊花药瘦小而干瘪。不育系雄性器官败育时期有两种类型:1)孢子体败育型;2)配子体败育型,属小孢子发育受阻。不育系雄蕊内源激素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极缓慢地增长,在花盛开时,每枚雄蕊分别为8.0ng和22.4ng,近保持系的1/4和1/6,出现明显的IAA和ZT含量亏损现象。雄性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不育性世代稳定。不育系90%的植株雌蕊育性正常,人工授粉后平均单果结籽14.6粒,比保持系多1.2粒。其余10%的植株其雌蕊部分不育。在保持系为父本进行自然授粉条件下,不育系单株种子产量7.2g,较正常株高16.6%。不育系经济性状优良,基本达到保持系和栽培品种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陈芳  胡小松 《园艺学报》2000,27(3):218-221
以马铃Shepody品种为材料,对块茎贮藏期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加工后炸片色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块茎内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下降,炸片色泽加深,4℃下变化坑于10℃;遄水化合珠含量与炸片色泽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营养剂对菜用马铃薯生理指标及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薯6号"马铃薯为试材,对马铃薯叶面喷施植物营养剂,在不同时期测定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光合速率及块茎产量。结果表明:第1次喷"全佳福"、"海绿素"对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比较明显,随后再喷施"全佳福"、"海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增加量比较少;"全佳福"、"海绿素"均能提高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7.
海藻含有丰富的营养,是天然有机肥。20世纪80年代,挪威、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国家利用海藻制造出海藻精。90年代初,北京雷力集团研制出以海洋速生褐藻为主要原料的海藻肥。因海藻肥营养全面,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抗病等优点,在生产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目前,海藻肥在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已有报道。笔者开展了阿卡迪安海藻精对马铃薯幼芽生长和薯块产量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临沂市机播条件下红玫瑰彩色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开展了机播马铃薯相同行距(90 cm)、不同株距(14、18、22、26 cm)的密度试验,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红玫瑰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株高、茎粗、主茎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产量、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红玫瑰物候期无明...  相似文献   

19.
郑顺林  程红  李世林  袁继超 《园艺学报》2013,40(8):1487-1491
 为探讨肥力水平对马铃薯块茎发育影响的机理,以‘台湾红皮’(Cardinal)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低、中、高肥力水平对块茎发育过程中多胺(PAs)、赤霉素(GA3)和茉莉酸(JAs)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在块茎发育过程中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响应有差异,中肥力水平下块茎发育中期(播种后60 ~ 68 d)PAs含量高于低肥力和高肥力水平含量,高肥力水平使Put含量降低,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而使Spd和Spm峰值出现时间延后。Put/Spd呈现随肥力水平的提高,峰值不断降低,峰值出现时间提前的趋势。(2)低肥力水平下GA3含量在中期高,中肥力水平下在中期含量最低。低肥力水平下JAs含量在块茎发育的各阶段都比较低,中肥力水平下在中期含量高于低肥力和高肥力水平。低、高肥力水平下GA3/JAs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中肥力水平变化相反。(3)JAs与PAs的相关性较大,其中与Put为正相关,与Spm、Spd显著负相关,Spm和Spd极显著正相关。合理的肥力水平提高了块茎发育中期PAs、JAs的含量,降低了GA3的含量,有利于块茎的发育和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