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志永  赵明  李连禄 《玉米科学》2007,15(1):033-036
以多穗型玉米农华103为材料,研究单株穗数对玉米后期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越多,玉米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穗部干物质积累量越大,穗部干物质占后期干物质积累总量比例越大,去穗植株的单个果穗性状均优于未去穗植株对应位置上的果穗性状。  相似文献   

3.
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由于麦类作物穗器官的光合作用在整株物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当前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探索中,穗茎非叶器官的光合优质。穗光合表现出明显的C4型或者C3~C4中间型特征,能够将籽粒呼吸释放的CO2重新固定,对干旱高温的忍耐性明显强于叶片。本文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穗光合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等方面综述了麦类作物穗器官光合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小麦超高产实践中发挥非叶器官光合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粳稻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调查了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组合的P1、P2、F1、F2四个世代(2002年)和P1、P2、F1、F2、F2∶3五个世代(2003年)的穗角和每穗颖花数的表型分布。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穗角和每穗颖花数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 显性 上位性效应。穗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每穗颖花数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5.
6.
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影响穗粒数的潜在原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的雌穗与雄穗开花的时间常不一致,导致了雌雄穗开花间隔(ASI)的产生.ASI的延长会导致玉米穗粒数的减少进而影响到产量.对同一品种而言,逆境会导致ASI的延长,但不同品种的反应并不一致.从植株内部的竞争、植株间的竞争、粒数与ASI的关系、花粉供应及雌花的适应度方面探讨了ASI影响穗粒数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荆州棉区,进行油菜收获后短季棉直播不同密度、棉太金系统化控组合试验,以达到简化栽培并适于机械收获。结果表明:子棉产量以不化调的中高密度处理最高,均为3923.1 kg/hm2;以高量化调的中密度处理最低,为3025.6 kg/hm2;有子棉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且以低量化调或不化调为好,高量化调对子棉产量减少明显,低量化调株型紧凑、吐絮集中、产量高,适于机收和简化栽培的要求。建议推广密度75000~105000株/hm2,根据天气适度轻调的简化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调物质对玉米增产效果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李艳杰 《玉米科学》2003,11(4):061-062
玉米使用RUS表面活化剂和CH2、CH2BAP、CH3、CH3BAP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双穗率提高,对植株有较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啤酒大麦使用USCH、RUS表面活化剂和CH1、CH2、CH3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大麦的前期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抑制后期的节间生长,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有较为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调物质对啤酒大麦的增产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啤酒大麦使用USCH、RUS表面活化剂和CH1、CH2、CH3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大麦的前期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抑制后期的节间生长,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有较为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QTL定位的水稻有效穗数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杂交组合珍汕97B×明恢63所衍生的永久F2(IF2)作图群体为遗传材料,采用QTLNetwork 2.0定位软件对有效穗数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QTL,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同时根据有效穗数的QTL遗传效应,估算了F1、F2和F3三个杂种世代的有效穗数杂种优势,在预测普通杂种优势的同时,也对环境互作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上位性QTL对有效穗数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表明基于QTL定位结果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有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1994年至1998年对8个水稻样本进行苗情跟踪观测,并结合气象因子作用,对影响水稻有效穗数的几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当增加插秧基本苗,并从栽培上注意温、光调节,以提高有效穗数,增加单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来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阿夫、欧柔、亥恩·亥德和郑引l号等我国著名的矮源、大粒源、抗病源也是重要的多粒源。本文从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多粒育种宜在现有水平上增加3-4粒的穗粒指标及今后多粒种质鉴定、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随着移栽棉的推广普及,直播棉捉苗难、早发难、晚桃多、产量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是植棉技术的一大突破。当生产条件和肥水条件改善之后,又出现了苗床高脚苗,梅雨季节苗易旺长,株型高大,荫蔽重,脱落多,烂铃重等问题,不但制约了移栽棉的早发高产优势,而且限制了  相似文献   

15.
利用PD80和PHJ65组配的包含31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结合在3个单环境条件下的雄穗分枝数表型值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经完备区间作图法在包含8 384个SNP标记的连锁图谱上共检测到11个QTLs,分别位于1、2、4、5、7、8染色体上,LOD值为4.99~11.42,表型贡献率为4.62%~11.80%。在2个以上单环境和BLUP值下重复检测到5个QTLs(qTBN1.1、qTBN2.1、qTBN4、qTBN5、qTBN7)。其中,qTBN1.1、qTBN5表型贡献率大于10%,属于稳定的主效QTLs,物理区间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303.01~304.87 Mb(B73_RefGen_v4_genomic)、第5染色体168.16~170.97 Mb。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在2个主效QTL位点筛选出19个高表达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6.
减数分裂期高温对水稻穗粒数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穗粒数是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之一。为明确减数分裂期高温对水稻穗粒数的可能影响,构建其定量估算模型,【方法】于2014-2015年以两优培九和南粳45为供试材料,于减数分裂期设置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高温处理,以自然无高温环境为对照,分析了减数分裂期不同高温强度和高温持续时间对穗粒数的影响,建立了减数分裂期高温与穗粒数的定量关系,最后根据温度日变化特征,构建了自然环境下的减数分裂期高温对穗粒数的定量影响算法。【结果】减数分裂期高温对穗粒数的影响程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同样高温条件下,穗粒数随高温持续天数增加呈指数减少;日相对穗粒数随温度增加而减少,可用二次曲线进行描述。穗粒数对高温敏感的终止时间大约为抽穗前5 d。利用2015年试验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两优培九和南粳45穗粒数模拟值的相对均方根差为0.094和0.085,说明模型可很好地模拟减数期高温对穗粒数的影响。【结论】对完善高温对水稻生长过程的定量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雄穗既是玉米产生花粉的器官,也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与玉米产量关系密切。主要概括了玉米雄穗发育进程及光温、水分和播种密度等因素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雄穗分枝数QTL定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玉米雄穗发育及其遗传规律、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以及高产栽培试验中 ,都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考种调查 ,以确定其利用价值。所以考种调查是品种试验、示范栽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考种调查中 ,求每穗实粒数是最费调查时间的性状 ,其调查使用的方法是关系考种调查能否快速、准确的重要环节。林乔等同志提出穗实粒数就等于穗极大与穗极小之和的平均值。经作者多年使用不同方法对比结果 ,认为该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并提出在调查考种穗实粒数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统计分析原理和方法水稻穗实粒数的次数分布图是以实粒数为横坐标不同量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