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并说明了灰色划分、白化函数、聚类权、聚类系数等的确定方法和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汽车维修质量的方法和实施步骤。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某厂维修后的一批汽车质量进行了灰色评价。可以看出,灰色聚类法是一种灵活方便,综合性强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灰色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在对水质质量进行评价时,将实测各水质对象作为聚类对象,水质分级标准作为灰类,根据白化权函数,计算实测各水质对象污染物指标关于水质灰类的白化函数值,加权水质对象污染物的白化函数值即为灰色聚类系数,再对灰色聚类系数进行归类,实现对水质对象的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熵权的灰色聚类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价,避免权重的主观因素,且原理清晰,计算过程简单明了,结果也合理,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同时也值得在水资源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4.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CA,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有机结合而成的HCA-PCA法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河流域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将区域水环境质量按月份污染轻重进行分类,确定了污染较重的月份是4月、6月和10月,再进一步明确该区域污染因子为石油类,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HCA-PCA法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CA,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有机结合而成的HCA-PCA法对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河流域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将区域水环境质量按月份污染轻重进行分类,确定了污染较重的月份是4月、6月和10月,再进一步明确该区域污染因子为石油类,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灰色聚类评价共原点聚类函数存在的灰类交叉及隶属度等速率变化不合理现象,对原函数的灰类区间以及隶属度走势进行修改,提出了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的改进共原点聚类函数,用此函数对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模糊化处理,使得评价更具合理性与真实性.采用主客观最优组合权重计算综合聚类系数,解决了权重与阈值信息重叠的矛盾.将改进后的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与共原点灰色聚类函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函数变化趋势以及最终的综合聚类系数,改进的中心化抛物线型函数比共原点灰色聚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后选取潘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后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传统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的诊断能力,解决传统灰色聚类分析中指标权重确定存在的问题,引用熵权原理并加以改进,通过构造梯形白化权函数对变压器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和判断.该算法有两点改进:①将诊断模型数据的单一标准值优化为范围区间,考虑了相邻灰类界限的相互影响;②通过熵函数确定权重,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通过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并与三比值法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可为合理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信息熵和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对珠三角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指标为单位面积污水排放量、人均水资源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在评估体系的5个子系统中,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和用水水平的指标总权重为74%,珠三角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由低到高分别为:深圳<佛山<广州<东莞<中山<珠海<江门<惠州<肇庆。结合各地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议,同时为珠三角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工作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灰色关联分析在南水北调中线澧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澧河水质状况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受水区配套工程10号口门线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评价结果。水环境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模糊性的灰色系统,灰色关联评价方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运用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利用澧河2008-200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澧河现状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的适用于水质评价中,评价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决策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更加科学的评价流域水环境,基于水足迹理论,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流域灰水足迹核算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流域灰水足迹评价中污染核算不全面、参数选取原则不统一的问题.以大连市复州河流域为例,从工业、居民生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四个污染源分析了2018年流域灰水足迹量值与空间特征,同时进行流域水环境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复...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分析评价问题,在经典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将灰色关联决策方法扩展到面板数据分析中,解决了小样本面板数据的灰色评价分析问题。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水环境面板数据质量评价中,经实例计算验证了面板数据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水环境面板数据质量分析评价提供了可行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联分析法在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节水灌溉项目投资方案优选的决策过程中,所依赖的信息是"部分完全的"或称"贫信息性",这正是多个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性"。投资方案的优选决策是一项复杂的、多项因素的工作,要考虑的目标很多,其评价因素和优选结论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针对多个投资方案的优选问题,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建立灰靶决策模型对投资方案进行优选,提高了优选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并通过实例说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解决多目标的方案决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灌溉排水学报》2019,(8)
【目的】探究数值法与解析法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的差异,以及在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时,选择更为合适的计算方法。【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某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为例,利用瞬时点源一维对流扩散模型、瞬时点源二维扩散模型和GMS数值模型研究非正常工况下苯储罐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了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中心运移距离、最大浓度和污染范围,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一维对流模型只考虑地下水流向方向上的运移情况,计算结果最大,方法简单方便,参数要求较少,但精度较低,无法预测污染面积;二维扩散模型考虑了平面上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可以预测污染物范围及浓度变化,但预测运移距离较大,与实际的边界条件矛盾;GMS数值模型是三维模拟,计算精度高,更符合实际情况,但建模过程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较多,所需水文地质参数较多,耗时较长。【结论】综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不高的工程项目使用解析法预测较为方便;在水文地质资料充足、评价等级高的区域使用数值法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最大熵的河流水质恢复能力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熵原理、模糊集合论和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为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评价法(FAME)。FAME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水体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把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为一维指标值。根据隶属度值的大小对水体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通过实例研究,并对比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长湖水环境需水量与引清济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湖为研究对象,在对长湖水环境现状和流域污染负荷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流域水系特征,采用水质模型分析计算了长湖水环境需水量;针对水环境需水量亏缺的状况,提出了引清济湖方案.最后,预测分析了引清调水的环境效果与制约性因素,为开展长湖流域永环境综合治理与长湖调永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为达到长湖Ⅲ类水质控制目标,2010年现状污染负荷与2020年削减污染物负荷后两种情况下长湖的最小水环境需水量分别为40.63、3.26亿m3,水环境缺水量分别为33.12、1.26亿m3.为保证2020年长湖达到Ⅲ类水质目标,从外流域实施引水流量应达到21.30m3/s.控制污染源、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是长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和根本,而实施引清补水是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潜能均得以充分发挥作用下的有益补充,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辅助及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水体污染特征,基于2018年汛期(7-9月)和枯水期(1-3月)水体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尼洋河汛期与枯水期水体指标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尼洋河水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同时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风险。总体上,研究区汛期水体水质优于枯水期,汛期和枯水期提取的主成分及各监测断面的综合得分排序存在差异,说明汛期降雨及支流对尼洋河干流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水体指标浓度值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尼洋河水体质量在时空分布上总体呈现为下游水体水质最优,中游水体污染严重,上游水体水质优于中游劣于下游。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