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黄CalculusBoris)为牛的胆结石。牛黄作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很多贵重中成药的成分中皆含有牛黄(如牛黄安宫丸、六神丸等)、牛黄在临床医疗中是重要而不可少的药物,但天然牛黄药源紧缺,不能满足需要,国内于1956年参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搞成功人工牛黄,从1974年以来,国内吉林、广东等一些单位用异物植入牛胆囊内进行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是探讨内蒙地区特别是商都所产人工培育天然牛黄的药理作用及所含主要成分,并与天然牛黄及人工牛黄的作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我国牛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牛黄形成规律或方法、时间、产量、质量等角度,综述了近20a来天然牛黄、人工牛黄、培植牛黄、腹腔内模拟胆囊快速培植牛黄、注射法牛体培育牛黄、体外模拟胆囊工厂化生产牛黄、体外培养牛黄的研究进展。对牛黄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手术方法在牛胆囊内埋植异物作为核心,促使牛沉积更加接近“天然牛黄”的产品(称为培育牛黄),以便开辟药源,满足医疗方面对牛黄的需求。同时为内蒙地区大批黄牛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对胆囊埋植异物提出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手术方法,并对异物的种类进行了筛选和探讨。 3、对17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胆红素、胆固醇、胆酸、去氧胆酸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的这几个成分相同,但含量多少有所不同。对5个培育牛黄样品进行了镇静、解热、抗炎的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药理作用性质与天然牛黄相同,皆具有镇静、解热、抗炎作用。作用程度二者相近且都此人工牛黄作用强。 4、对二头胆囊埋植异物的胆瘘牛的胆汁与血清中,胆红素、胆固醇、胆酸进行了测定,各数值均有变化。对胆汁β—葡萄糖醛醇苷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是活力增强。同时测定了100头正常牛胆汁与血清的胆红素、胆固醇、胆酸的含量。 5、对影响培育牛黄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一般说来异物种类,不同地区、体内埋植期限、不同个体对产量可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院培育牛黄研究始于1979年。1980至1988年先后承担了内蒙古科委下述的《工培育天然牛黄研究》和《培育牛黄开发》两个课题。截至1988年底,已在内蒙42个旗县推广该项技术。787人参加了培训班,其中412亲自手术操作,前后施行培植牛黄手术6853例。植黄手术对牛的生长、发育、繁殖、使等均无影响。感染死亡率0.15%。统计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培植时间的延长、牛黄的平均产量相应增加: 埋植异物半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3.89克。埋植异物一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5.73克。埋植异物二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7.6克。埋植异物三年左右,平均每头牛可产牛黄干纯品13.1克。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方法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已获成功。牛黄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人工培植牛黄工作者的热忱关注,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牛黄培植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分析测定,牛黄培植牛胆囊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和胆红素,在牛黄形成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胆囊胆汁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力。二、分析测定,牛黄培植牛血清中胆固醇及胆红素,在牛黄形成过程中含量的变化。试图探讨这些物质含量变化与牛黄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牛黄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是牛科动物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本文报道了简便易行、适宜于农村推广的育黄技术育黄,22个月平均产黄10.57克/头,最高32.0克/头。并对培育牛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除胆红素略低于天然牛黄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与天然牛黄相似。药效学试验及毒力试验均表明,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  相似文献   

7.
牛黄为常用的贵重中药,医疗效果极为显著,临床应用广泛.天然牛黄为病牛的胆结石,产量极少、价格昂贵、购求困难。我院经过近六年研究,成功地研究出一套完全可靠、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保定、麻醉,手术部位、术式等胆囊植入异物的手术技术。通过262例牛的手术试验,均获得了牛黄。其主要成分(内蒙药检所测定)和药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不少省、市、自治区有人想通过提取胆红素、体外培养牛黄和牛胆囊、内人工培植牛黄来支援四化建设及发家致富。有的进行了牛胆囊内埋置合子并注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牛黄。这种方法使牛黄形成的时间过长,少说也要一年。利用胆汁提取胆红素,也是支援四化建设和致富门路。但是目前困难的也是胆汁来源问题,即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7年在新疆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进行了100头牛人工培植牛黄试验,经一年半后抽查,试验牛生长、发育、繁殖、泌乳,使役与同群未做牛黄培植的牛相比均无变化,抽样取黄试验牛54头,其中产牛黄者41头,成黄率为76%;在这41头产黄牛中,产牛黄最高者11.2g,最低者0.85g,平均每头3.75g。此人工培植牛黄经自治区药检所化验鉴定,其胆红素含量为32.92%,胆酸为11%,总胆酸为20.46%,与天然牛黄成分相同,据兄弟省区材料报道,人工培植牛黄的超微结构,药理作用、毒性试验与天然牛黄相比,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主要有镇静、强心、抗惊厥、解热、消炎之功效,是治疗某些肝、心血管、脑部疾病和癌症的特效药它是安宫牛黄丸等150多种中成药的主药然而天然牛黄来源甚微,据统计为几千分之一,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紧俏,价格昂贵,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天然牛黄为了解决药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发挥养牛业优势,我饲养场特进行了人工培育牛黄手术方法的试验,对10头黄牛施行手术,成功率达100产黄率也达100,现将手术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是在肉牛体内进行人工培植牛黄试验,进一步探讨牛黄形成的机理,正确施牛胆囊手术和异常情况的处理,相应的采取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从而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10头本地黄牛和2头夏(洛来)本(地)杂交牛,进行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实验与跟踪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牛的使役和母牛的繁殖能力不受影响;牛黄培植时间的长短与牛黄的形成大小成正比;牛黄菌种的应用和术部的确定是牛黄培植的关键环节.探讨了牛黄培植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81年5月,弈川县从外地引进用人工方法在活牛体内培育天然牛黄新技术(下简称“人培牛黄”技术),经几年试验已获成功。1986年秋,市科委成立了由洛宁、弈川县和豫西农专共同组成的“人培牛黄”科技协作组,决定在洛宁、弈川全面推广此项技术,并组织全市各县(区)兽医技术人员学习、应用。目前,此项技术不仅在本市范围内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农民的欢迎,而且为省内外培训了近600名植黄技术骨干。截止1987年3月,本市植黄已逾万头。  相似文献   

14.
<正>牛黄,是黄牛、水牛、野牛的胆结石、胆管结石、肝管结石、属于贵重药材,由于市场紧缺,价格昂贵,特别是在天然牛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展人工植黄,不仅可缓和牛黄供应紧张,而且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之道。每克牛黄销售价达350元左右,如人工植黄,一般每头牛可产牛黄3~15克,高的达26克以上,植黄三年可产牛黄30~40克,最高达126克以上,可收入44000多元,相当于出栏5头300千克以上肉牛的收  相似文献   

15.
朱四光 《新农业》2006,(2):54-55
盖州市双台镇双台村读者吴明威问:中药材市场牛黄的价格如何,发展人工牛黄能行吗,前途怎样?答:据有关专家介绍,天然牛黄就是牛的胆囊结石,是中医推崇的一味名贵药材,具有清心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功能,主治高热神昏、惊厥抽搐、中风痰迷、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臃肿疔  相似文献   

16.
用日本OLYMPUS S-4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5枚天然牛黄的表面、剖面和核心,以及16枚牛体培育牛黄的表面和剖面进行了500 ̄1000倍连续扫描观察,发现天然牛黄的层次结构比牛体培育牛黄的层次多而且明显;两种牛黄均具有梅花状、蜂巢状、珊瑚石状和树根状的结构特征,与人的胆红素型结石十分类似。在天然牛黄的核心均未见到异物。  相似文献   

17.
用日本OLYMPUSS-4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5枚天然牛黄的表面、剖面和核心,以及16枚牛体培育牛黄的表面和剖面进行了500~10000倍连续扫描观察,发现天然牛黄的层次结构比牛体培育牛黄的层次多而且明显;两种牛黄均具有梅花状、蜂巢状、珊瑚石状和树根状的结构特征,与人的胆红素型结石十分类似。在天然牛黄的核心均未见到异物。  相似文献   

18.
<正> 天然牛黄获得的机率极低。自五十年代以来,相继研制出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培牛体牛黄。目前医药界中,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人培牛体牛黄都已被承认和应用。牛黄的鉴定方法很多,有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薄层层析法,基质结构分类鉴定法,色谱仪鉴定法,电镜扫描法等。上述方法适用于药物检验部门,而基层科技人员和群众是难以办到的。为此,介绍几种比较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方法,根据条件采用。一、性状鉴定法1.天然牛黄:其主要成分有胆红素,胆酸类,胆固醇类。卵磷脂,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等。天然牛黄可分蛋黄和管黄。  相似文献   

19.
尹凯 《农家科技》2006,(11):39-40
牛黄 牛黄是牛的胆囊和胆管里长的结石,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等作用。杀牛时,如发现胆囊或胆管里有硬块,要立即把胆汁去掉.以防牛黄变黑。牛黄取出后,应立即把外表的一层薄膜去掉,裹上通心草或通草丝,外面用白布包住,放在阴凉处阴干,这样,就可长期保存了。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诊断是在现代电子学发展的基础上,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医学方面的一项新的诊断方法。 当前,我国许多省份都在大力开展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工作。为了配合这项工作及诊断胆囊疾病等,我们对牛的胆囊进行了超声探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