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 ei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残留的氯霉素。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处理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检测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项目的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氯霉素标准液为504050 n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板间变异系数小于16.4%,样品测定的变异系数为9.4%4050 n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板间变异系数小于16.4%,样品测定的变异系数为9.4%13.8%;用乙腈水溶液方法提取的回收率(84%13.8%;用乙腈水溶液方法提取的回收率(84%116%)比用乙酸乙酯提取的回收率(62%116%)比用乙酸乙酯提取的回收率(62%92%)高。  相似文献   

2.
酶联免疫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鱼、虾类水产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结果]检测的20个水产品中有1个阳性样品,其他样品均为阴性。ELISA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kg,平均回收率为76.1%~90.7%,相对标准偏差(RSD)≤3.21%,在0.025~1.6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5。[结论]该检测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蜂蜜中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积极应对各国技术壁垒 ,探索用酶联免疫技术 ( Elisa) ,检测陕西省出口蜂蜜中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CAP)残留含量 ,以推动蜂蜜的出口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家禽配合饲料中氯霉素(CAP)含量检测的实用性,根据氯霉素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对样本进行前处理,以0.1μg/kg、0.3μg/kg、0.5μg/kg浓度的氯霉素标准溶液进行空白添加回收实验,结果回收率在70%~120%以内,变异系数在5%以下。实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ELISA试剂盒能够满足检测饲料中氯霉素残留的需要,适合用于基层工作中大规模筛查氯霉素残留量。  相似文献   

5.
动物组织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对动物组织中氯霉素的残留检测进行了研究。氯霉素浓度在0.05-4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321x 0.8193,R2=0.9985。IC50为1.0ng/mL,样品添加回收率为67%-98%,变异系数小于5.5%,最低检测限为0.05 ng/mL。乙酸乙酯提取法回收率为73%-98%,乙腈水提取法回收率为67%-94%。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及绘制以氯霉素浓度为半对数坐标的标准曲线图对牛肉和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量进行测定,变异系数为3.1%~8.6%,精确度比较高,重复性比较好;加标回收率牛肉分别为60%、90%,蜂蜜分别为87%、90%。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精确的氯霉素(CAP)残留检测方法。【方法】在常规两步式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EIA)的基础上,同时加入一抗和二抗,并进一步优化抗原包被条件、抗体工作浓度、竞争反应时间等试验参数,建立了检测CAP残留的一步式CLEIA。【结果】该方法最佳检测范围为0.045.128μg/L,检测灵敏度达3.16μg/L,最低检测限为0.01μg/L,可检出国际规定的CAP残留标准底限值以下的残留量。与常规两步法相比,在不影响检测限和灵敏度的前提下,可缩短反应时间1.5h。【结论】采用一步式CLEIA检测CAP残留,与常规两步式CLEIA的检测效果相近.日.耗时短.更符合怏涑柃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植物内源激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方法,筛查和定量检测氯霉素(Chloramphenicol)。试样经过乙酸乙酯的萃取和正己烷的净化,在温育过程中,将特异性抗体(兔抗CAP)、酶标记CAP(酶结合物)和CAP标准品或样品,加入预先包被了绵羊抗兔IgG抗体的孔内。特异性的抗体便被固定抗体所结合。与此同时,游离的CAP(存在于标准品或样品)和酶结合CAP便互相竟争CAP抗体结合部位(竞争性酶免检测)。然后温育1h洗涤除去非结合(酶标记)试剂。加入底物,结合的酶结合物可将无色的底物转化为有色产物。加入硫酸,终止底物反应。用装有450nm滤光片的酶标仪进行检测,吸光度值与样品中的CAP浓度成反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5~2ng/ml范围内相关系数(R2)大于0.995,检测下限0.02μg/kg,回收率为78.2%。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一种能快速检测蜂王浆中氯霉素残留的前处理方法,采用改良的0.1mol/L Tris-TBE(pH=8.0)溶液处理蜂王浆,结合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CAP),处理时间约25min。ELISA检测样品的OD450值明显低于试剂盒法,通过添加标准CAP溶液对改良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良法提取的样品对不同CAP质量浓度表现出明显的OD450值变化,与添加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排除处理过程存在干扰显色的因素。改良法检测相同样品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29%,完全符合目前国际上氯霉素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埋植和注射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颚器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埋植大颚器组雌蟹的成熟系数(GSI)和卵细胞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总R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卵巢发育优于对照组,有2只蟹已进入卵黄发生期,而对照组雌蟹卵巢尚未发育至卵黄发生期。注射大颚器粗提液的中华绒螯蟹卵母细胞直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熟系数、卵巢总R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卵巢发育优于对照组,有4只蟹已进入卵黄发生期,而对照组仅有1只进入卵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磁珠富集和放射性杂交相结合构建了中华绒螯蟹基因组微卫星文库.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GA)12探针进行微卫星片段的富集.将得到的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后转入DHSα大肠杆菌中,然后利用γ-32P同位素标记的(GA)12:探针进行第二次筛选.结果共获得微卫星基因组文库1 500个菌,杂交前菌落PCR检测阳性克隆率为62.5%;杂交后得到的阳性克隆为447个,占29.8%.经测序,有248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大于5次的微卫星序列.在得到的微卫星序列中,重复单元除GA/CT外,还观察到三碱基、四碱基重复单元.根据侧翼序列没计引物164对,选择合成50对,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结果有21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目的条带,15对具有多态性.本研究对中华绒螯蟹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3.
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发育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14.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蟹,富含胆固醇及各类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P<0.05);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中∑FFA,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P<0.05);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免疫的相关基因,促进蟹类免疫防治的进展,采用Gubler-Hoffman法构建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cDNA文库。结果表明:该文库初始滴度为4.50×106cfu/mL,库容为3.3×106cfu/mL,重组率为73%,插入片段大小多为800~2 500 bp。随机挑取了94个重组子进行测序初检,共得到93条平均长度为511 bp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对所测EST序列进行拼接,得到75条一致性序列,包括15条重叠群(Contigs)和60条单一序列(Singleton)。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了15条已报道有一定功能的一致性序列,其中4条与免疫相关;另外60条一致性序列还未见报道。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cDNA文库已构建成功,且质量较高,从而为开展中华绒螯蟹功能基因克隆、分析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河蟹工厂化育苗期间水及蟹体中异养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ocheir sinensis),工厂化育苗期间沉淀池水,培育池水和蟹苗体内的异养菌暨弧菌(Vibrio)数量的变化与优势菌株属的组成,以及细菌数量的变化与消毒剂,COD,总氨氮,pH值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育苗水中细菌繁殖速度快,细菌属的组成较简单,弧菌属为优势属,其出现频次占45%,异养细菌的数量与COD和总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安徽省女山湖围网区的生长性能的研究结果。(1)两水系河蟹的生长速率各月略有差异,长江蟹3月-7月生长速度稍低于辽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8月-10月份长江蟹生长快于辽河蟹,差异极显著(P〈0.01)。(2)辽河蟹青春期蜕壳时间比长江蟹提前30d,生殖洄游期也相应提前30d。(3)两水系河蟹养成的商品蟹规格、增重倍数和回捕率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分析认为,长江蟹在淮河流域湖泊中网围养殖的生长性能指标优于辽河蟹。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热应激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复方中草药的试验组和只喂食基础饲料的对照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进行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并以18S rRNA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抗逆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