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禽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丧失.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仅是导致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宜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引起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近几年来,虽然饲养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该病仍然时有发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迅速,危害较大。本文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原的分离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等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笔者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并提出了该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此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本病一直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  相似文献   

14.
春季如何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以法氏囊、肾脏病变和腿肌和胸肌出血、淋巴细胞严重受损等为特征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防治该病主要应用弱毒苗和灭活苗,但由于病毒变异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增加以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免疫抑制等因素,常造成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传播地区广泛,且发病时间连续不断,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4月市某养鸡场20日龄鸡发生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症的传染病,造成1 000多只鸡发病,已经死亡鸡200多只。对剩余800只感染发病鸡进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3~12周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原主要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感染鸡对其他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增加和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如鸡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等)。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我们养鸡户来说都不陌生,但法氏囊病的危害性不是每个养鸡户都清楚的。可以说该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鸡传染病。因为它直接破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从而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就像人的艾滋病一样。一旦鸡的法氏囊遭到破坏,对其他疾病的防疫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说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免疫缺陷病,属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病毒特性、免疫抑制效应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以加强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及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