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进行的610份问卷调查,对当代我国农村老年女性在夫妻权力关系、代际关系、社会生活参与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地域、年龄和性别三重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是女性生命历程劣势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女性参与养老所发挥的作用与其非主体身份极为不对称,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隐含的影响因素及运作机制,认为社会性别规范通过经济、制度和文化等3个层面对女性以主体身份平等参与养老发挥影响,且影响是连续的,其最终的解决不单靠政府的力量,还应从根本上重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倡导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传播,深化科技入户工程项目"是一个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农村生计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关注女性和当今农业女性化实际。以夫妻劳动分工为例,在项目村,家务劳动分工呈现出责任化、层次化、理性化的特点;一般农活中重体力活、对技术要求高的活主要由丈夫承担;在果园劳动方面,妻子承担的份额和丈夫相当;男性村民外出打工的居多。目前,虽然项目村夫妻劳动分工仍然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94-296
广告中女性的家庭角色地位稳健,第二性地位依旧严重,广告中的女性看似光彩熠熠,实则处于被玩味、被看的地位。以社会性别为视角,透过上述现象,反思了现实中的女性在广告符码所宣传的价值观念中不断沦陷的原因,并且从女性自身、广告制作商以及相关广告法规三个方面给出了女性要想获得涅槃重生的机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女性馆员的性别意识与读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女性馆员因其自身特点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岗位上的优势以及所起的重要作用;女性馆员在图书馆中的低层次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女性化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基本观点与方法,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对于重新认识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妇女发展等问题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种认识工具,既承担着理论的认识功能也承担着理论的自身认识功能。社会性别理论需要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与其他分析范畴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大农村女性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但这一群体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情况依然不够乐观。基于湖北省洪湖市L镇的调查研究结果,从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来探讨农村妇女村务参与的情况,以期在建设我国民主政治,保障和实现农村妇女公民权利和性别平等权利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从传统性别观念、职业性别隔离、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高校图书馆“家庭后院”4个角度,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在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下阻碍职业发展的原因,提出通过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强化女性主体意识、提升图书馆地位、健全有效激励机制等途径消除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传统婚居模式,养老和继承习俗,传统刻板的两性分工等父权制基础上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性别文化仍深嵌在农村社区和农民家庭日常生活及社会关系之中.在以“妇”字号基地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妇女组织化的进程中,多角度介入社会性别运行机制各环节,对于弱化传统婚居模式对女性发展的影响,凸显女性价值和提升社会地位,挑战传统分工和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对推进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历史文献观察为研究方法,以公共政策为研究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劳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争议与劳动仲裁为细分角度找寻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轨迹.论证了近20年内公共政策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促进.并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进一步破除二元劳动结构,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以及对全国人力资源的规划将成为公共政策的特别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至关重要的是要一改以往的供给主导型模式,回归需求主导。在公共物品的需求表露机制中,农户的主动接触是其直接参与政治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涵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等3大类11个子类的农村公共物品接触的Logit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湖北农户主动接触的最重要因素是政治效能感和家里有人常年在外打工,其次是加入农协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年收入及其平方项。但主流学派关于感知需求是所有模型中最显著的一致预测元的观点在该研究中未得到相应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关系到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和稳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劳动力的供给、耕地面积以及就业空间都与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情况,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提出:(1)集约利用农地,提高农地的经营效益;(2)稳定农地的产权,为农民提供坚强的社会保障;(3)加强农业开发,培育农业增长点;(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保障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业的生活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国居民总收入水平和全国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估算出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并通过比较研究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探讨依靠拉动内需基础上的更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环境治理的相互关系与实现途径;分析了现阶段乡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总结了十堰市乡村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和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中生计资本概念,构建生计资本与农户分工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分工模式的影响,探讨推进农户分工的可行途径。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为兼业偏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对于转型为兼业偏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变量为非农业就业培训、劳动力人数、村干部、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劳均土地面积、是否贷款;对于转型为纯非农型农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变量为受教育年限、非农业就业培训、人均收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为农业技能培训、平均年龄、三代人是否生活于本村与拥有的农机数量。据此计量结果,提出了促进兼业型农户向纯农型农户或纯非农型农户转换,引导农户合理分工演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本发挥村委会的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解决我国农村减灾公共品供给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湖北省3个县市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法,对农村社会资本对村委会农业减灾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是影响村委会供给职能的主要因素;2)共享和社会参与对村委会的供给职能有一定负向影响;3)社会信任对村委会供给职能影响不显著。因此,村委会应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空心化"的现状,重视村内人际关系建设,有针对性的建立村内强关系网络,建立完善"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培养农户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农户的减灾防灾意识,深入学习减灾防灾措施,普及减灾防灾知识,提高农户供给农业减灾公共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18.
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环保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湖北省调研数据,遵循"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路径,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将农膜、育苗袋以及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弃置于农田的行为,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有17.75%的农户会将废旧农膜、育苗袋、农药包装物收集起来卖给收购企业或回收站,其余大部分受访农户选择丢弃,更有12.75%的农户明确表示他们习惯性地将这类农业生产性废弃物随手弃置田间或耕地周边,甚至混入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堆腐还田处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弃置行为主要受到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庄是否有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到最近公路的平均距离、土地质量变化、水质变化、是否参加生态农业培训以及务农时间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应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建设,开展生态农业相关培训,强化农户环保意识,并建立相关监督制约机制,从而降低农户弃置行为发生的概率,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地农户返贫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恩施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