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该文提出了生态公墓的概念,从公墓环境、殡葬活动、殡葬经济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公墓的内涵,分析了生态公墓的技术、经济、文化的生态思想特征以及整体、和谐、持续、高效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生态公墓建设的标准,划分了生态公墓必经的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景观和生态文化的基本阶段,从生态规划设计、环境建设与生态修复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公墓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对策,对促进当前绿色殡葬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要概况了植物生态文化的概念,描述了植物生态文化形成的背景,着重强调了植物生态文化在生态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湖北荆门市森林植物园植物生态文化建设的规划,介绍了植物生态文化的主要形态,并探讨了植物生态文化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支撑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对生态足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是通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如果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则出现生态赤字;相反则出现生态盈余。然后对泰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数据主要来源于泰安市2009年的统计年鉴,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小波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5):72-74,80
简述了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剖析了新时期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收入的矛盾,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效益与提高林农经营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施生态移民 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实施生态移民,特别是将移民集中迁入新城(镇)是新时期移民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文章介绍了生态移民的概念,回答了为什么要在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阐述了生态移民应采取的措施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展望了实施生态移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远景。  相似文献   

6.
文中首先辨析"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2个不同概念; 提出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概念, 认为生态需求分为公共生态需求和私人生态需求, 生态供给分为公共生态供给和私人生态供给; 分析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变动规律, 认为其各自分别有量的变动以及生态需求或供给的变动2种情况; 讨论了生态供求平衡的规律, 包括生态供求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生态供求平衡的调整; 最后指出:1)满足私人生态需求必须依靠以私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市场调节机制, 满足公共生态需求则必须依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投入为辅来实现; 2)增加生态供给有外延扩张和内涵扩展2种形式, 努力提高生态经济产品的价值内涵是扩大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综述了生态补偿概念及其补偿类型划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概念,并对国内外水源涵养功能区、防风固沙与土壤保持功能区、调蓄防洪功能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式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指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汤震 《绿色科技》2020,(5):161-162
以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加强已有生态成果的保护,完善生态科普知识的建设,挖掘生态潜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管理与培训。借力森林公园优势,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同类森林公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原理,阐述了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支柱,是建立和谐生态循环经济的前提和保障,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自2001年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何建设生态公益林,如何管理生态公益林,如何科学确定公益林补偿标准等问题,是生态公益林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5.
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通过连续几年的防治试验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溃疡病的形成原因,结合试验点实际,研究了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出了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红海榄植株为小乔木,拥有非常发达的支柱根,抗风消浪能力强。通过探讨红海榄支柱根的支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红海榄在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混交林、红海榄+木榄混交林中,其支柱根都能形成受力结构合理、稳定支撑结构;当来自迎潮方向的作用力对红海榄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时,红海榄背潮方向上的支柱根的地径比迎潮方向上的大;不同群落的红海榄均形成不同的支柱根水平分布格局使其重力落在支柱根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在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背景下,超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农地粗放经营和荒芜现象日趋加重。在介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地流转市场需求——供给模型的推导和分析,指出需求和供给因素怎样影响土地流转的数量和价格,并通过考察这些因素所对应的现实情况,分析出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原因。在结合我国国情对以上因素进行现实的论证之后,提出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业生产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农村土地加快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香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正交试验优选香菇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猪油为材料考察香菇总黄酮的抗油脂氧化作用。以索氏提取法为主要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香菇总黄酮抗油脂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影响香菇总黄酮提取的显著因素为乙醇浓度,加醇量、提取时间均为次要因素;香菇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枫香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层养分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枫香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养分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枯落物的养分大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含量范围是25.055~37.115 g/kg。土壤中A层大量元素含量从春季开始递减,至夏季达到最低值,秋季有所回升;B层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变化呈双峰型,但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到枯落物的影响越小,其土壤养分含量越稳定。A层土壤较容易受到枯落物季节性的影响,微量元素季节变化呈波浪型;B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一年中始终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利用分光光度法和极谱法测定植物中葫芦巴碱含量时时间较长,以及样品的制备和提取比较繁琐,操作复杂等问题,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树不同方位叶片中葫芦巴碱的含量方法。以氨基键和柱为固定相,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可快速准确测定桑树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本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分析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速度快,尤其适应批量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东南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较高,西北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较少,这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