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2.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 ,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 ,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 ,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 ,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 ,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上人工栽植红松壮苗 ,保留天然阔叶树 ,并适时适法进行抚育 ,为红松生长创造上方适光和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 ,就能尽快恢复接近自然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伊春林区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查,提出加强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促进森林更新、恢复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阔叶红松林择伐强度及更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地的森林结构,选择了不同的择伐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从更新角度看,随择伐强度的增加人工更新幼树长势越好,而强度低的择伐迹地长势不佳。  相似文献   

5.
阔叶红松林是东北东部最主要的林分类型,如何获取相应的林分结构信息是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2011年,在吉林省蛟河试验局林场建立了1个面积为30hm2的阔叶红松林永久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每株树木测量了坐标、胸径和树高等。本文运用结构多样性指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研究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该样地的平均混交度值为0.590,平均角尺度为0.569,各个树种大小比数值介于0.36到0.94之间。这表明:张广才岭阔叶红松林树种空间配置稍高于中度混交水平,树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化明显,林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恢复阔叶红松林是目前辽东山区科学经营次生林面临的首要任务。本项技术是经过30多年来对低产、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人工更新红松的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措施。包括次生林改造方法;幼林抚育、透光抚育及上层抚育的时间和方法;适宜针阔比例;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木选择方法等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北坡椴树阔叶红松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椴树阔叶红松林伐根的大量调查 ,认为红松种群是由不同年龄阶段的群团状斑块组成 ,以多世代群居 ,优势世代之间没有一定的严格间隔期 ,在年龄结构图上往往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峰。阔叶树在天然红松林中的分布呈群团状或散生 ,阔叶树的年龄也为异龄性 ,也为多世代共居。红松与阔叶树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消长关系 ,同龄伴生 ,异龄混生 ,形成复层异龄的针阔混交林 ,年龄结构与年生长关系的数学模型表明年生长量与年龄有正相关趋势 ,但林木年龄达到老龄时 ,生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次生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黑龙江省次生林的形成历史、更新演替过程、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阔叶红松林的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9.
剖析了阔叶红松林的资源现状,呼吁性地提出保护和恢复该物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阔叶红松林的价值和现状,本文提出切实可行的阔叶红松林保护和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该文调查分析了5种类型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细根及总生物量,结果表明:红松纯林虽然乔木层生物量高于除红松-水曲柳林型外的其他几种林分类型,但是总生物量、枯落物、细根都低于所有针阔混交林,并且红松纯林内没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说明针阔混交林在生物多样性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都优于红松纯林,是辽东山区理想的林分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的"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评价了不同抚育强度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栽针保阔红松林群落的郁闭度由大到小,重要值增大(0.300~0.708),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上升;红松中径级林木比例增加,小径级林木比例减少;各群落总体上均呈现出向红松针阔混交林进展型演替趋势,但以中、低郁闭度群落演替趋势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重要值、生态位、种间联结等关系,研究了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特征和种间相互作用。【方法】利用Levins指数(BL)、Shannon指数(BS)、Pianka重叠指数(Oik)、方差比率(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红松、青楷槭和花楷槭是阔叶红松林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红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11个优势树种55组种对中,生态位重叠大于0.50的共26对,占总数的47.27%,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方差比率(VR)大于1,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整体上呈现正联结,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均显示,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较低,种间独立性较强。【结论】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较为充分,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间负相互作用占优势,但这种负相互作用的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红松资源的现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及对策,为今后红松林的经营及保护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生态环境保护,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开始广泛关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因此深入人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将林业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以木材生产为重心的模式,转向以生态效益、生态优先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经营模式。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举例介绍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在阔叶红松林中的应用,力求为未来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植物     
<正>海拔几百米,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000米,暗针叶林带。海拔2000米,高山草甸,每到7月就开满鲜艳花朵。再往上,张牙舞爪的岳桦林,是比针叶树还耐得了恶劣环境的阔叶树。山顶,如北极苔原带的翻版保存了丰富植物种类的长白山,典型的垂直林带犹如一个森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阔叶红松林采伐5~15 a间,生物量分配规律是灌木>乔木>草本,15 a时为乔木>灌木>草本;在5~20 a间乔木生物量逐渐增加,到15 a时已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罗家新 《防护林科技》2017,(12):42-43,55
以辽东山区本溪市生态林总场卧龙林场内5块标准地内的50余株阔叶红松人工林内的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20a前后保留木生长量的对比,分析阔叶红松林择伐后保留林分生长的数学模型,估算其伐后20a的林分蓄积,结果表明: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伐后保留100m~3·hm~(-2)左右的林分蓄积,20a后林分的蓄积量增长约一倍,材积年生长量约为5m~3·hm~(-2),年平均材积生长率约为5.5%。采育择伐有利于阔叶红松林的生长。研究实际材积总生长量及其组成的变化情况,通过择伐后保留林分的情况建立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蛟河阔叶红松林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克里格差值绘制了土壤有效氮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95±0.45 g·L-1,A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1.19±0.45 g·L-1,B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87±0.43 g·L-1,C层土壤有效氮的平均含量为0.67±0.28 g·L-1,变异系数分别为0.469、0.374、0.481、0.424;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97±0.449 g·L-1,A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31±0.391 g·L-1,B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87±0.345 g·L-1,C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58±0.253 g·L-1,变异系数分别为0.463、0.298、0.397、0.437。土壤中有效氮和全氮的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波动较大,呈非正态分布;在垂直方向上逐层递减,A层B层C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