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苹果蠹蛾越冬生物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调查、黑光灯,性信息素诱集,结果表明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olla (L))幼虫越冬主要在树干30~90 cm处的树皮下,裂缝中;越冬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始期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底6月初,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有效积温为216.42日度.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3,(5):48-50
为了明确吉林省中部地区二化螟一代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于2011年11月份在田间采集滞育幼虫,经解滞育处理后,在室内设置30℃、27℃、24℃、19℃恒温、相对湿度70%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利用最小二乘法公式求得越冬代幼虫和越冬代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31±1.34)℃,(12.86±2.01)℃和(422.86±15.46)℃·d、(107.83±15.38)℃·d,一代卵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是(12.64±2.13)℃、(13.75±2.66)℃和(81.62±11.56)℃·d、(322.5±21.88)℃·d。利用所得数据并结合20112012年气象数据,预测2011年和2012年的二化螟成虫发生日期与实际发生日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15、18、22和28℃的恒温条件下,对菜粉蝶越冬蛹冬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到发育速率y与温度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051884+0.007123x,计算出菜粉蝶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8(±0.3)℃和140.24(±10.4)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在3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结束,50%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高于发育起点7.28℃的总有效积温达到136.46d.℃。应用累积羽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了菜粉蝶越冬蛹累积羽化百分率Y与有效积温x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Y=100/{1+exp[-0.031541(x-136.46)]}。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在了解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黄岩地区每月平均温度,推测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在黄岩地区发生代数分别为5,6代;2011年11月底化蛹的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分别在3月中旬和4月初羽化;利用诱捕器进行全年田间诱捕监测和室外越冬虫蛹观察可知,南亚果实蝇在黄岩地区主要以成虫和蛹越冬,成虫全年可见,尤以9-12月期间数量最多;瓜实蝇则在8-10月期间数量最多。诱蝇酮并不适宜低温月份用于南亚果实蝇和瓜实蝇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在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发育进度预测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依据气候条件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始盛蛹时的虫龄分布,可以预测非越冬代的化蛹进度,但是不能预测越冬代的化蛹进度、温度、光照、湿度、食料是影响二化螟发育进度的主要因素,环境不同,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必然不同。非越冬代所处的环境比较稳定,而越冬代所处的环境变化很大,在经历了短日照与低温的冬季之后,到翌年化蛹时,特别是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的种群正好碰上气温多变的季节,这是引起它化蛹进度波动大而不易预测的重要原因。为了弄清外界因素对越冬滞育的二化螟生理上的变异,进一步了解越冬代二化螟化蛹  相似文献   

6.
桑粉虱 Bemisia mylicae Kuwana属同翅目 ,粉虱科 ,在浙江、江苏、四川等桑蚕区普遍发生 ,新疆尚无研究报道。笔者在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孟昭金研究员的大力帮助下 ,初步研究了桑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如下。1.寄主 :仅见有桑。2 .越冬 :以蛹越冬 ,随桑叶落地 ,极耐严寒 ,在乌鲁木齐 - 2 6℃度条件下大多数蛹仍能羽化。3.产卵 :和田 4月份是羽化期 ,田间除盛夏约一周不见新卵 ,直到落叶以前都可见。4.孵化 :4月中旬开始 ,5月中旬盛孵。初孵若虫很快固着在叶片上危害 ,并失去足和触角。5 .世代 :一年多代 ,世代重迭。仅测得发育起点温度为 6.9℃ ,越冬蛹完成羽化所需有效积温约为 740日·度。桑粉虱的防治应以彻底清扫落叶 ,大力压低越冬虫口基数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防控越橘巢蛾的发生,在22、25、28、31和34℃温度条件下研究越橘巢蛾(Sardoscelis spenias Meyrick)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越橘巢蛾的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为蛹,卵和产卵前期的历期最短。越橘巢蛾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8、6.47、10.92和8.61℃,有效积温分别为114.38、449.73、139.92和95.41日·度;整个世代完成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837.06日·度,预测在黔东南地区1a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8.
V脊菱蜡蝉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花菜检疫性害虫V脊菱蜡蝉(OliarusvicariousWalker)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于2003-2004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V脊菱蜡蝉在湖南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越冬,一年中在6月下旬出现一次明显的成虫高峰.若虫在(25±1)℃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153d,卵期22d,若虫期125d,成虫期6d.V脊菱蜡蝉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2℃和422.14日度,若虫各龄(1至5龄)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3.30,8.19,5.80,13.60℃和1056,464.85,264.57,466.58,238.4日度.  相似文献   

9.
1992~1993年,通过室内、外人工饲养,明确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在辽宁省单季稻地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历期及发育速度、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一代卵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8±3.6日度和11.6±1.9℃;一代幼虫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90.0日度和12.9±3.3℃;一代蛹分别为96.9±1.3日度和12.7℃。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美国白蛾发生期和发育进度进行了观察记载: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为4月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上、中旬。第一代卵期平均13.9天,5月上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也是一龄幼虫网幕出现盛期;幼虫期平均33.2天,蛹期平均为11.46天;7月初开始羽化,雌雄性比1:1.18。测定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3.34℃,有效积温为170.02日度。以此对第一代发生期进行了虫情预报。平均温度法在进行中、长期测报上具有参考价值。美国白蛾雄成虫趋光性明显,用灯光监测越冬代成虫出现期和诱杀其成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   

12.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6年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采回刚出蛰的成对交尾的蒙古光瓢虫(Exochomus mongol Borousky)成虫,用鲜蚧喂养,在自然变温条件下,研究卵、各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研究结果是: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5.9±1.4℃,有效积温K=152.2±13.6日度;Ⅰ—Ⅵ龄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C_Ⅰ=10.7±1.4℃、K_Ⅰ=103±9.0日度,C_Ⅱ=12.2±2.8℃、K_Ⅱ=38.5±12.0日度,C_Ⅲ=11.7±0.7℃、K_Ⅲ=44.8±6.7日度,C_Ⅵ=15.1±1.8℃、K_Ⅵ=51.9±13.2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C=15.6±1.5,有效积温K=42.6±8.9日度。 本项研究是在人工饲养模拟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的,与自然条件下相比,多少有些差异,会左右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蒙古光瓢虫以成虫越冬,而且寿命很长,平均寿命为300天,个别的可达一年,本项研究未包括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14.
1997~1998年,研究了上海地区黑带食蚜蝇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条件下该蝇一年发生5代左右.以蛹和成虫越冬.在6月上旬至9月下旬,以蛹在土壤中越夏.气温在24℃时,完成一世代需28.83天,其中卵期1.77天,幼虫期5.24天,蛹期6.49天和成虫(产卵前期)15.33天.一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23℃,有效积温为449.05日度.一天中成虫数量高峰发生在上午10时,中午以后数量就下降.室外的成虫在飞行中交配,历时约1秒钟.田间雌蝇比例占47.6%.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42.51%。室内用25%蔗糖水饲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5.8天和12.5天.越冬期的成虫寿命可长达2个月左右.在整个幼虫发育期间,平均每头幼虫可吃萝卜蚜276.4或桃粉蚜328.4头.  相似文献   

15.
对麻点豹天牛幼虫、蛹的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表明:麻点豹天牛在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该虫在树干中生活的历期占一生中的90%以上。通过对在树干中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一系列体色变化和蜕皮过程的观察,测定出幼虫的虫龄为11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3℃,有效积温为328.95℃。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绶尺蠖发生期发生量测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在黑龙江省鸡西林区对落叶松绶尺蠖的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预测。用期距法预测落叶松绶尺蠖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发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相符。通过对落叶松绶尺蠖有效积温的研究,求得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3)℃,卵期有效积温为(92.99±7.51)日度,预测卵期发生期同实际发生基本吻合。计算求得种群趋势指数值为0.1,预测下一世代种群发生数量同实际发生量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8、21、24、27、30℃5个温度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于菜蛾的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7、9.49、9.96、10.20、9.96、8.96℃,有效积温分别为47.10、36.90、34.03、33.62、34.03、72.83日.度。在宁夏菜蛾一年可发生6~7代,在沙芥生长期发生3~4代。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5个不同恒温条件(15℃±1.0℃,20℃±1.0℃,25℃±1.0℃,30℃±1.0℃,35℃±1.0℃)下桨角蚜小蜂生长发育情况,确定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桨角蚜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5℃和40.4日度、10.3℃和86.9日度、7.0℃和78.8日度、9.5℃和230.5日度,并建立历期预测式,得出理论上桨角蚜小蜂一年发生6.9代,与田间实际发生代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桑梢小蠹(Cryphalus exignus Bland fond)是桑树重要害虫,常引起桑树枝梢枯死萎蔫,春季叶芽不能萌发或虽能萌发但萎蔫枯死等症状,部分危害状类似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研究测定其有效积温可摸清其生活史及习性,也有利于确定该害虫与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有无关联关系。【方法】不同恒温条件测定桑梢小蠹的历期,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用自然变温法进行测定验证。【结果】测定表明:桑梢小蠹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 36±0. 31)℃、有效积温(45. 36±1. 04)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 51±0. 38)、有效积温(75. 91±1. 65)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15. 14±0. 90),有效积温(48. 15±2. 58)日度;成虫产卵前期发育起点温度(14. 54±0. 66)℃、有效积温为(31. 01±1. 17)日度;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 60±0. 34)℃、有效积温(202. 9±3. 62)日度。【结论】依据陕西安康活动积温,推断桑梢小蠹在陕西安康可年发生3. 07代。  相似文献   

20.
枯叶蛾平腹小蜂是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类。在林内一年可发生2—4代,室内可繁殖六代,以预蛹在寄主卵内越冬,次年四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在寄主卵内发育历期为18—22天,各虫态历期为;卵2—3天,幼虫(包括预蛹)7—8天,蛹9—11天。每一寄主卵内只可发育出一头蜂。雌蜂寿命在给食时平均为47.3天。野外调查雌雄性比为1.27:1;室内繁蜂以柞蚕卵作为寄主则雌性有增高的现象。室内小群体繁蜂的平均产卵量为:越冬代36.5粒,第一代67.9粒,第二代52.3粒。以柞蚕作寄主雌蜂产卵量较高,繁蜂群体增大时,产卵量和日产卵量均有下降趋势。经测算,在卵内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7℃和242.5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