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猪,原称东北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猪种,是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依体型大小分为大民猪、二民猪和荷包猪,二民猪曾经是我国主要生产猪种,具有繁殖性能高、抗逆性能强和肉质性能优的特点。历史上曾利用民猪培育出新金猪、东北花猪、三江白猪、哈白猪、松辽黑猪等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猪育种的新范例——苏太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志廉 《养猪》2002,(1):27-28
1 前言育种的范围很广 ,从日常的选种选配、杂交利用、直到培育新的种群 (品系、品种 ) ,都是育种工作。本文主要论述狭义的育种工作 ,即培育新的种群。建国以来 ,国内在猪育种方面做过大量工作 ,五六十年代曾经“遍地开花”培育新品种 ,育成了哈白猪、上海白猪、新淮猪、汉中白猪、温州白猪等一批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以苏联大白猪为改良原种 ,以改良我国地方品种为目的 ,旨在增多优良种母猪数量 ;育种方法大多是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级进杂交两代 (新淮猪例外 ) ,然后横交固定。70年代开始培育瘦肉型猪 ,育成了以三江白猪和…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和产仔率高等特点。郑坚伟(1985)报道民猪的肌肉和骨重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强于哈白猪,补偿力则不如哈白猪。然而,有关民猪和哈白猪骨骼外侧面积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和补偿力尚未见报道。本试验观察了在采用维持和低维持饲养时,民猪与哈白猪骨骼外侧面积发生的变化,探讨了两个品种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和补偿力,为揭示民猪的种质特性,改  相似文献   

4.
1981年对民猪23头和哈白猪8头的肉质进行了测定。1982年对体重75和90公斤的民猪、哈白猪及其正、反交F_1的肉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猪在肌肉颜色和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贮存损失、肌肉中干物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上均优于哈白猪。例如,背最长肌颜色评分,民猪没有被评为1分(异常肉色)者,而哈白猪却有16.7%;光密度值,民猪为0.937±0.064,而哈白猪为0.657±0.09,与肉色评分结果相符。大理石纹评分:民猪半膜肌得4分者为25%,哈白猪为零,但哈白猪被评为二分者占50%,相当于民猪的二  相似文献   

5.
1主要品种及选择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有东北民猪、八眉猪、太湖猪、宁乡猪、内江猪、金华猪、香猪等。这些品种的普遍优点是产仔多、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我国主要的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湖北白猪、三江白猪等。考虑猪场的饲养条件,主要包括饲料条件、设备条件、猪舍条件和气候条件等。饲料粗放、设备简单、开放式猪舍适宜饲养本地品种或经本地品种改良的猪种。2杂交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品种及选择我国主要的地方品种有东北民猪、八眉猪、太湖猪、宁乡猪、内江猪、金华猪、香猪等。这些品种的普遍优点是产仔多、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好,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我国主要的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湖北白猪、三江白猪等。考虑猪场的饲养条件,主要包括饲料条件、设备条件、猪舍条件和气候条件等。饲料粗放、设备简单、开放式猪舍适宜饲养本地品种或经本地品种改良的猪种。2杂交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猪的头数居世界首位(三亿头),同时也是世界上品种最多的国家,对世界上著明的英国品种——巴克夏、约克夏的育成曾起过作用。现今全国正在培育的改良猪种——哈白猪、  相似文献   

8.
猪种介绍     
猪种的优劣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如产仔、成活、增重、饲料效率及经济效益.现介绍几个国内外知名的品种.1 国内品种哈白猪:产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哈尔滨市及其周围各县饲养头数多.据近几年调查统计,哈白猪及其杂种猪约占我省总猪数一半.哈白猪具有五大特点,产仔多,平均产仔2头;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饲养;长的快,日增重800克;瘦肉率高达56%,肉质好,风味佳;配合力好,与任何品种猪杂交,其后代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猪业该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业面临着严重的市场问题我国猪种类型大致分为3种:地方猪种、培育品种、引入猪种。猪种改良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840年前 ,几乎全部是地方猪种 ;●1840年后 ,在少数大城市附近出现了外国猪种 ,主要是中约克夏猪与巴克夏猪及其与我国地方猪种之间的杂种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引进了更多的外国猪种 ;●除上述2个品种猪之外 ,还有苏联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克米洛夫猪等 ;●各地出现了许多以外国猪种为父本 ,地方猪种为母本的“二元”杂种商品猪 ;●在杂种猪群的基础上 ,通过选育相继培育出了上海白猪、哈白猪、北京黑猪、新淮猪等…  相似文献   

10.
<正>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民猪少见。可见不同猪的品种对应激的敏感性不同,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淘汰应激敏感猪,可以逐建立抗应激猪种群,以从根本上解决猪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民猪(简称民猪)是我省的优良地方猪种;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猪)是我省和我国第一个育成的肉脂型新猪种。研究这两个品种和及其杂种猪肌肉生长的特点,可为我省当前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982年进行了这一研究,现报告如下。方法1.试验猪来源、分组、饲养管理、屠宰测定略(见《东北养猪》1986年创刊号)。2.将左半胴颈肩胸、腰和腿臀部切段骨皮肉脂剥离开来,在剥离肌肉同时,先剥离和称量  相似文献   

12.
三江白猪是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培育的瘦肉型新猪种,经多年的饲养观察及杂交利用,证明三江白猪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寒冷地区日增重可达500克以上,饲料报酬为1∶3.5左右。与杜洛克等品种杂交后有较好的配合力。为考察三江白猪的耐热能力及生长状态,我们在深圳市对三江白猪及其杂种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养猪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不断增加。1培育抗应激猪品种咬尾咬耳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我国土种猪少见。这与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利用育种方法选育抗应激猪可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咬尾咬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白猪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用本地猪和约克夏、苏白等外来猪种进行复杂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地方猪种。计划选育上海白猪是通过一九五九年全市畜禽品种调查而确定的。为把上海白猪育成我国的优良猪种,从1961年起,市、县有关部门开始对来自群众的上海白猪进行选育观察,1963年组织协作,并划定繁育区,至1965年对上海白猪进行了扩群和重点培育,并初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品种是影响牛胴肌重量构成比的主要因素,哈白猪高价肉比例较高,而民猪则较低;营养水平是次要因素,限制营养可使哈白猪背最长肌和肩臂肌群、民猪的臀股肌群比例有所提高;生长阶段是第3位因素,民猪高价肉比例在阶段间很稳定,而哈白猪则波动较大,即前期的高于后期的。  相似文献   

16.
哈白、杜洛克及其杂种一代猪胴体组织和器官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猪的瘦肉率和增加瘦肉型商品猪生产,是我国目前养猪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养猪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项目。1983—1985年,在许振英教授主持下,我们研究了瘦肉型猪生长发育的特点。现汇总6头哈白猪、10头杜洛克猪和105头杜哈一代杂种试验猪的屠宰测定资料,采用PL—1500微机进行了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哈白猪、杜洛克猪和杜哈一代杂种猪  相似文献   

17.
大白猪 (大约克夏猪 )原产地英国约克郡 ,于1 852年培育成功 ,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 ,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良种猪。为加快大白猪选育进度 ,提高我国大白猪生产性能 ,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距离 ,我们对 1 996、1 999年引自英国的大白猪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选育、扩群 ,生产测定结果 :日增重 895± 1 0 5 .3克 ,瘦肉率 65 % ,产仔数1 1 .4± 3 .2 ,头各项生产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1 饲养工艺与环境控制1 .1 引种背景 进入九十年代 ,工厂化规模化养猪在我国空前发展 ,人们对高生产性能的良种瘦肉猪需求强烈 ,而国内原有大白猪种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长白猪、哈白猪、黑花猪三品种的产仔数、产活数、成活数、断奶重、断奶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了配合力的测定。结果证明,哈白猪和长白猪的五个繁殖性状累加效应值较好,并在杂交中产生了较强的非加性效应。最优秀杂交组合是哈长组、长黑组和长哈组。哈白猪和黑花猪在泌乳力和护仔性方面比长白猪好。  相似文献   

19.
三江白猪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白猪是著名畜牧学家许振英教授等人在“七五”期间培育出来的我国第一个瘦肉型猪种。原产地是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繁殖中心在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三江白猪是在当地特定条件下育成的,利用东北民猪与长白猪杂交,通过正交和反交方式,分别建立封闭系群,在育种过程中培育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民猪饲养利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猪原为东北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良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曾以它为基础培育了辽宁省的新金猪、沈花猪;吉林省的吉林黑猪、吉林花猪;黑龙江省的哈白猪、三江白猪等。但近20年来,由于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的引入品种的不断冲击,不但使民猪的头数锐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