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多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讲的小流域,一般是指流域面积5~30km^2,最多不超过50km^2的沟道。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称为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治理是促进老西沟小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措施。本文从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其在老西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路径,总结了生态产业型水土保持的应用效果,着力探索出一套适合小流域生态可持续型经营的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类似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即针对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理的措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阶段。本文从对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通过水土保持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和探索优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的农村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淑芳 《甘肃农业》2014,(20):43-43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代替的基础资源。我国对小流域的治理发展还算是比较早的国家,在水土保持工作者的不断摸索中,已经对水土流失的治理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本文就康乐县苏集镇小流域的现状及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6.
涩井沟河道整治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由以前的单纯治理措施逐渐转变为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对各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水土流失,是整治开发国土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小流域治理,就是按天然降雨的独立集流区域,把支、毛沟岔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耕作三项措施综合治理,逐步将荒山、荒坡、荒沟开发建设成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基地。下面,结合我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介绍一些小流域治理的实用工程技术,供参考。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开展小流域治理,必须先进行规划。规划要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除害兴利”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沟与治坡相结合,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永靖县生态环境总体上还比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土保持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是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的主体措施。永靖县针对近年来人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全面优化、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管护治理"的思路,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与沟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预防治理并重,多方面争取和整合资金,加大水保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水土保持治理现状,使永靖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城镇水土流失的危害 多年来,一提起水土保持,人们就片面地认为水土保持只是农村的事情,一提水土保持就想到农村想到山区,一提水土保持措施就想到治理,一提治理就想到荒山的小流域治理。必须看到,随着国家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李玘  高双喜 《乡村科技》2019,(8):106-107
我国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小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一条重要路线,并为改善我国水土流失地区生态与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的原因、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对策,以期为我国进行小流域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系统性强的整体性工程,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域的泥沙堆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现代化。水土保持工作为小流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监督和管理是影响小流域治理水平的关键。对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在小流域治理中表现出的效益,以及具体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小流域治理水平、减少水土流失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国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中、连续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经验。近10年,在国家水利部门的号召下,全国范围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后果是严重的。防治水土流失,是改变山丘区面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的根本措施。水土保持工作应以小流域为单元,搞好系统的全面规划,既按自然规律办事,又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有计划地、科学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还要重视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提高其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省、市、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天水水土保持工作,广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沟道工程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天水藉河示范区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理顺了工作机制,夯实了农业基础,助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着力于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是水土保持的特色和重要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优化配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统筹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红壤小流域水土治理模式及其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赣南地区是典型的南方水土流失易发丘陵山区,曾有"江南红色沙漠"之称,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江西省赣州市的3个红壤小流域为对象,通过调研、试验及监测,总结红壤小流域水土治理模式,分析其环境效益。总结出以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台地、竹节水平沟+乔+灌+草、坡面雨水集蓄、顶林-腰果-底谷立体治理、"封禁+补种+管护"生态修复治理等技术和措施为主的水土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分析表明,经水土治理,左马小流域侵蚀量大为减少,侵蚀强度从中度侵蚀下降为轻度侵蚀。对比分析2个小流域果园集水区发现,无水保措施的城源集水区侵蚀强度为极强烈侵蚀,而采取水保措施的东坑集水区为微度侵蚀,经果林+工程措施等治理措施能够明显调控径流泥沙,采取的现代坡地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对溶解态面源污染中总磷含量的拦截率为40%、总氮含量的拦截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能够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定西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定西县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该县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要与农村脱贫致富、农业产业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