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龙井茶和千岛银针茶为原料,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冲泡,测定了其浸出物含量、浸出速度以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出物的浸出速度和总量与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及茶叶的成熟度有关。同一冲泡温度下,初期浸出速度随时间逐渐加快,然后到达顶峰,最后逐渐减慢;在冲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冲泡温度越高茶水浸出物浸出速度越快,含量越高;采用较低的温度较长的冲泡时间冲泡与采用较高的温度较短的冲泡时间冲泡具有相同的效果;原料越成熟,茶水浸出物含量越高。茶汤浓度为0.40g/100mL时,茶汤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本身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无论什么茶,第1次冲泡,茶汁的浸出量一般占可溶总量的50%~55%,第2次冲泡约占30%,第3次占10%左右,第4次只有1%~3%了。从营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市场常见的保温杯对普洱茶进行冲泡实验,同时通过感官审评的方式来评判和打分,最终确定保温杯冲泡普洱茶的最佳适宜范围(投茶量、冲泡时间和冲泡水温)。冲泡实验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组,分别对两组茶样设置不同的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然后及时出汤进行感官审评,最终得出最适合采用保温杯冲泡普洱茶的冲泡数据,为现代生活中采用保温杯品饮普洱茶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综合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水温和投茶量的情况下,茶汤香气及色泽的浓度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口感逐渐由清淡转向浓郁,同时伴随的苦涩味开始出现;相同的冲泡时间和水温的情况下,投茶量与茶汤滋味、色泽以及香气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桑叶茶元素分析及其保健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消解技术对样品进行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浙江桐乡桑叶茶中8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桑叶茶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较高,其中含量最高的是K、Ca、Mg,比茶叶高出3 ~ 6倍,且其比例有利于人体吸收,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适合各类人群饮用.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氟含量及泡茶方式对其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茶叶中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影响茶叶中氟浸出的相关因素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茶树是富氟能力较强的植物,影响茶叶中氟浸出的主要因素是茶叶的富氟量及泡茶方式。  相似文献   

6.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垂直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理响应,以爬山虎和云南黄馨为试材,探讨了南京市大气污染对不同月份爬山虎和云南黄馨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月份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都是绿化较好的采样点高于交通枢纽区和工业区.两种植物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成熟叶>爬山虎嫩叶;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嫩叶>爬山虎成熟叶,这说明两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研究结果可作为垂直绿化植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绿茶与国内同行业的绿茶相比虽然在品种、加工上存在一定差距,但由于富含氨基酸、铁、茶多酚、EGCG等物质,茶叶香气高、滋味浓郁、耐冲泡,质量显著高于南方地区同类茶产品,在北方茶叶市场享有盛誉,成为高档绿茶的佼佼者。山东茶树又多分布在海拔500m的山区,这对芳香物质的形成,增加氨基酸含量,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产茶叶以香气大、滋味浓、耐冲泡,  相似文献   

9.
绿茶的种类及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绿茶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又称不发酵茶。将茶树新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酉度的热锅里炒制,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还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林地土壤及其香榧种子矿物元素分析表明:(1)香榧林地土壤中共检测出21种矿物元素,其中作为大量元素的N、P、K较为丰富,但比例失调;有毒重金属元素Cd和Hg没有检出,As、Cr、Cu的变异系数较大,Zn、Pb的变异系数较小;香榧林地土壤其它矿物元素中,se没有检出,Si、Ni等元素变异系数较大,而Fe、B、Mn、Sn、Sr等含量丰富,且变异系数较小。(2)香榧种子中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丰富,且样品间变异系数均在16%以下;重金属元素Cu、Zn、Hg的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Pb、Cr未检出,仅个别样品As超标;其它元素中的Sn、Al、Mn、Sr及Cu、Zn含量极丰富或丰富,样品间变异系数小;而Na、Ni、Fe、B、Se的含量的变异系数在70.32%(Ni)-147.69%(Fe);(3)多数矿物元素在土壤与种子之间没有相关性;土壤有效P、K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种子P、K含量似有一定相关性;大量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混施有提高土壤中Cd、Pb、N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荣贵 《林业调查规划》2014,(1):118-122,133
红河州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柚木生长。适宜柚木发展的土地面积约4万hm2,目前仅种植4 200 hm2,发展潜力巨大。文中介绍国内外柚木引种情况以及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及相关研究概况,从生长水平、形态变异等方面评价红河州柚木引种栽培效果。进一步分析柚木原产地条件,依据柚木的生态特性及红河州的自然特点,将柚木引种栽培区划分为柚木最适引种区以及由抗旱、耐酸和抗寒3个育种栽培区组成的引种试验区。对红河州柚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有针对性地引进、选择、改良适合红河州生长的柚木优良种源,以推动柚木的科学和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月季花保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月季花为试材,品种为“小红帽”,比较了不同保鲜方法的月季花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末端击碎法、浸烫法、茶水法以及啤酒法对月季鲜花均有不同程度的保鲜效果,其中以啤酒法保鲜效果最好,开花早,花期长,而且花朵艳丽,欣赏价值高,比对照延长了3 d;浸烫法延长了2 d;以末端击碎法处理的保鲜效果最差,比对照仅延长1 d;用茶水法处理过的鲜花一直未开花。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茶类特征成分抗氧化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近年关于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主要茶类特征成分抗氧化特性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其异同点,讨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开发茶类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蒙自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喀斯特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本底特征,以蒙自断陷盆地内林地、农地、园地以及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以及机械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土壤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农地和林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农田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其次是草地与林地,果园最低。林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而全磷含量最低,草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而全钾含量最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偏酸性,pH变化范围5.82~6.67。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较为接近,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最好。研究结果以期为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范围以及土壤养分现状提供依据,并为评价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改良土壤效应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的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16.86%。茶褐素的总酸性基团为4.91 mmol/g,其中酚羟基为4.33 mmol/g,羧基为0.58 mmol/g。红外光谱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红河州柚木种源试验五年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红河自治州河口县对35个柚木种源的5a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在树高、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其中超过标准种源(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分别有16个和17个。以胸径超过标准种源10%,材积超过40%为选择标准,则8507、8602、8603、8021、1307、8021、、8513、18508号选为适生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材保扔现实增益平均分别为17.0%、19.9%、70.3%;其中前2个种源的材  相似文献   

17.
猴头菇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猴头菇子实体预处理、提取、浓缩加工工艺。猴头菇子实体分选后经4mg/kg的臭氧水浸泡10min清洗,再经常温1.5MPa下高压均质10min后,在纤维素酶0.5‰、果胶酶0.5‰、中性蛋白酶1.0‰、pH4.0、温度50℃的条件下,提取猴头菇多糖、猴头菌素等有效成分,得到的猴头菇浸膏与绿茶按1:2配伍,55℃下烘干再粉碎成50目制成猴头菇袋泡茶。采用该工艺研制的袋泡荼,很好地保持了猴头菇中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既具有猴头菇的保健功效,又具有绿茶的香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树脂静态吸附法生产茶多酚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用酒精为提取溶剂,AB-8树脂为吸附剂,用溶剂提取萃取法工业化生产茶多酚的装置对树脂静态吸附法工业化生产茶多酚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用60%酒精提取干茶叶,回收酒精后的物料用硫酸调至pH为1.5,过滤,滤液用水稀释9倍并调pH为1.5,再用AB-8树脂静态吸附,吸附饱和的AB-8树脂用pH为3的5%酒精淋洗,再用70%的酒精解吸,解吸液回收酒精后,喷雾干燥得到茶多酚成品;成品中儿茶素总量达88.6%,产品得率达10.5%。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中国2个蝴蝶新记录亚种,其中兰带枯叶蛱蝶云南亚种为枯叶蛱蝶属,采自云南省腾冲高黎贡山,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云南矩环蝶马鞍底亚种为矩环蝶属,采自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研究标本保存于马鞍底中国·红河蝴蝶谷展览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