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有机茶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有机茶(含转换)面积6.9万公顷、产量3.1万吨,比2013年的5.3万公顷、产量2.8万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有机产品发展报告》,2014年)分别增长30.19%和10.71%。现将2014年我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一、有机农业产品认证与管理新的规范性文件陆续实施为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保证认证活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13年11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55号,以下简称2013版《办法》),从2014年4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标准委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20,(1):66-66
各相关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9年第10号公告:《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30-2019)代替《有机产品》(GB/T 19630.1~4-201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9年第21号公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NCA-N-009:2019)代替《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NCA-N-009:2014),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标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30-2019)(以下简称2019版有机标准)已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2019版实施规则)和《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也有更新。本文针对以上法律法规中涉及到有机茶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要点进行剖析,便于各有机茶生产企业和认证机构人员掌握新旧法规中的异同,在生产和认证中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1日起,我国实施修订过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按修订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19630-2011进行常态化监管。农业部于2013年9月以1988号公告发布了《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2410-2013)。为宣传贯彻新的有机水稻生产标准,结合2014年农业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农质发[2014]1号)",农业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有机产品认证新制度,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2012年7月1日后,全部有机产品(包括有机茶)认证标志必须无条件符合有机产品认证新规定。为便于有机茶消费者了解有机产品认证新规,有机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正确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特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新规范和要求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燕君  傅尚文 《中国茶叶》2019,(7):15-18,48
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规范的申请材料。本文对照国家标准《有机产品》及《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要求,以杭州中农质量认证有限公司为例,从有机茶认证调查表、项目基本情况资料以及有机茶生产、加工、经营的系统记录3个方面,对有机茶认证应提交的规范材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家标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30—2019)的规定,对新开垦土地、撂荒土地、36个月以上未受有机产品认证标准规定的禁用物质污染的土地这3类可缩短有机茶认证转换期的茶园分类加以详细阐述,综合评估影响转换期的因素,以达到标准化衡量转换期的长短,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机产品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9,31(11):14-15
为什么有机茶生产单位要配备内部检查员?内部检查员的任务是什么? 国家注册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傅尚文副研究员答(下同):按国家标准《有机产品》要求,有机茶生产、加工单位应建立内部检查制度,其主要目的是验证有机茶生产、加工和经营者的管理和生产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有机标准的要求。内部检查应由内部检查员实施,在实施内部检查时,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截止2008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发布了有关名茶的国家标准有:GB/T19698《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代替GB19698-2005)、GB/T22109《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22111《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1824《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上述四个新发布的中国名茶国家标准定于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迅速,但认证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给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带来了风险。本文分析了有机认证可能发生的风险因子,并针对其成因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以避免或降低有机农产品认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以实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为载体,分析了有机稻米生产的六大有利条件,阐评了存在的五个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六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有机产品与有机茶的认证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成建 《中国茶叶》2009,31(12):12-14
有机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有机产品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前几年提到有机产品,不少人感到很陌生,而今,随着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有机产品开始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09,31(3):28-28
问:茶叶中没有农药残留是否可以定为有机茶产品? 国家注册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沈星荣农艺师答(下同):茶叶中没有农药残留,是指按标准方法对茶叶进行检测时,其农药残留量低于仪器检测限的情况。根据国家标准《有机产品》和有机茶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是运用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按有机茶的系列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经过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由于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在加工和贮藏运输过程中不得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进行处理,因此,生产出的有机茶叶中没有农药残留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业》2002,(2):27-28
据《羊城晚报》2002年3月24日报道,广东省农业厅在珠海召开的广东省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将加大力度推进绿色食品的发展,争取到2005年全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产品达250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600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低碳茶认证实施规则》是生态低碳茶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文章对该规则要求的要点进行概括解读,包括对认证委托人的要求、认证申请需提供的材料、现场检查要求、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认证决定及再认证流程,以及认证证书和标志的规范使用等,以期为认证委托人了解生态低碳茶认证、认证机构推动生态低碳茶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QS认证问答     
明茗 《福建茶叶》2007,(B02):37-37
1.什么是QS认证 ?答:QS认证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1月1日发布并开始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其中QS为“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的缩写。“QS”认证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它包含了世界较先进的“ISO9000”和“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首个字母缩写,它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月2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18353―2018《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技术条件》、GB/T 22335―2018《棉花加工技术规范》和GB/T 35834―2018《机采棉加工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并于6月1日起实施。3月8日,日前,我国首个纺织产品限用物质清单标准T/CNTAC 8―2018《纺织产品限用物质清单》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4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输美500亿商品加征25%关税,6月15日公布了加征关税商品名单,并于7月6日正式生效,棉花和棉短绒在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和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有机茶成为国内最为关注的有机食品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茶叶产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要来源。本文阐述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下的有机茶认证的基本要求和认证程序,为有机茶生产者、加工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0,(2)
2009年12月31日,宁德市质监局透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之前批准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期,新版《有机产品》直接相关的法规、规范文件陆续发布、实施。在新的政策框架下,有机茶生产企业须积极响应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模式,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保证自己的产品满足质量要求。一、深刻理解相关法规文件的逻辑层次关系有机茶生产企业实施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要依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质量手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