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日前联合公布的名单中,茶文化(中华传统创新茶艺)作为示范专业名列其中,成为创新与传承的国粹之一。福建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中华传统创新茶艺)专业被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示范专业点,是全国唯一入选的茶文化专业。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创新与传承示范专业点遴选活动,旨在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相似文献   

2.
茶为国饮,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餐旅管理学院自2014年以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为导向,实施茶艺课教学改革,本文以参赛作品"苏轼如茶"为例分析中华茶艺技能竞赛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编创茶艺,是一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构思的创新艺术。舞台型茶艺融合茶专业技艺、舞台艺术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能以更多样的形式和视角传递情感、传播茶文化。主题茶艺作品《丝路寻根》,以“一带一路”茶文化交流为故事背景编创,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茶艺”赛项中荣获一等奖。文章以此为例,从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解析与探究,以期为茶专业职业教育工作者、茶艺及茶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大型茶艺赛事"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从2006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在每年的大赛中,以不同主题、形式的茶艺作品,向人们呈现和传播茶文化,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到茶艺的物质形态。本文将梳理历届茶艺作品,从物质文化、经验技术、精神理念等方面试论茶艺大赛对茶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06,(4)
近日,我会发现将于4月26日在广西崇左举办的,中国·崇左首届广西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广西茶艺茶道大赛暨2006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的有关通知和宣传资料中,宣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为其主办单位,并  相似文献   

6.
正8月19~20日,2016年贵州省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举办,选手们展开为期两天的茶艺技能比拼。据了解,此次大赛是贵州省茶艺年赛,也是第三届全国茶艺技能大赛的贵州省预赛,来自贵州省各市州的近200名选手经过多轮激烈比拼,角逐出3个金奖、6个银奖和9个铜奖。据悉,优胜者将代表贵州参加9月下旬在贵阳举行的"绿宝石杯"第三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创新茶艺已被纳入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华茶艺”大赛的一个技能竞技赛项。创新茶艺与表演是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由茶类专业的职业技能与茶艺大赛进行展现的一门新型的艺术性学科。如今创新茶艺已经成为重要的茶文化体现形式之一,它与经济、科技、政治相互作用,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方面,茶艺表演与茶健康相互促进;人们对更高质量的舞台艺术的追求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政治方面,创新茶艺与茶艺表演相互作用,有效地提升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快速发展的科技又反过来促进了创新茶艺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精湛的泡茶技艺也可以提升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创新茶艺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呈现,丰富了茶文化传播的方式,增加了茶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对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近年来茶行业中一些学术研讨会、博览会、茶馆、茶企营销活动中对创新茶艺的需求及应用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围绕近年来教育部主办的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优秀创新茶艺作品的创新点进行剖析,从而探讨创新茶艺的创新思路,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万里茶路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一条沟通欧亚的国际商道,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作品《盛世闽茶,茗扬万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久以来中俄茶文化的互融互通,引发观看热潮.文章以此为例,从创编的角度对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主题茶艺创编的经验,希望为茶文化工作者提供借鉴,同时也助力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0.
叶娜 《广东茶业》2016,(3):40-41
流溪香雪创新茶艺将茶与梅结合,利用从化当地旅游资源进行茶艺表演主题设计,展现名扬广东的从化流溪河冬季梅景。该作品获得2016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华茶艺"赛项第一名,又是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茶艺课程改革阶段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国内新闻     
《茶世界》2006,(3)
北京:弘扬传统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经济国宏生态杯——中华茶艺之星评选大型系列活动在京启动本刊讯为“弘扬优秀传统茶文化、推动茶叶经济发展、提高茶艺表演水平、加强茶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茶为国饮”,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人民政协报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的“国宏生态杯——中华茶艺之星评选大型系列活动”3月16日在京启动。据组委会获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选手的茶艺技能表演、才艺展示、茶叶知识问答,充分表现东方女性聪慧、美丽、典雅、贤淑的形象;展现我国渊源深…  相似文献   

12.
<正>9月19日,由山东省日照市农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照市总工会、日照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的日照市第二届茶叶技能大赛在淞晨茶文化园举办。比赛聘请了全国知名的茶行业专家前来评审,四十余名来自日照市各茶企、合作社的茶业技术人才参加了此次比赛,分设茶叶加工工、茶艺师、评茶员三个工种竞赛项目,为日照茶行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以及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茶艺师评选区,9名茶艺师分别进行了大赛指定绿茶、乌龙茶、红茶等茶艺表演,随后,又以中秋、感恩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正素手翩跹,汲水烹茶,明眸中,用茶书写艺术的笔墨。茶艺师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是茶美学的筑巢人。古老的茶文化,待兴的茶行业,如果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茶艺师,就是茶行业的希望。为选拔茶艺精英人才,培养中国茶文化传播使者,2014年,华巨臣茶博会品牌赛事——茗星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扬帆起航。历时六年,茗星茶艺师大赛辗转深圳、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太原、内蒙古等全国20多个中心城市,举办了150多场专业赛事,参赛选手总计达5000余人,已成为茶行业辐射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较深的茶艺师专项赛事。  相似文献   

14.
万里茶路是继汉唐丝绸之路之后的一条沟通欧亚的国际商道,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陆上通道.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团体赛一等奖作品《盛世闽茶,茗扬万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久以来中俄茶文化的互融互通,引发观看热潮.文章以此为例,从创编的角度对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主题茶艺创编的经验,希望...  相似文献   

15.
龚永新 《茶叶》2016,(4):202-205
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驱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茶业》2006,(2):27-27
为加快培养茶艺高级技能人才,引导茶叶行业广大从业人员钻研业务、敬业爱岗,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由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茶叶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承办的“2006 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将于今年年初启动,于下半年在浙江杭州举办决赛。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12,(6)
正作为2012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重头戏之一,"马连道杯"全国茶艺表演大赛于2012年6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宫隆重举行。此次茶艺表演大赛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按照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和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总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战以来,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依靠"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脱贫致富之路.以2021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茶艺表演一等奖作品《大湾村里茶飘香》为例,从作品的主题确立、要素选择、茶艺编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创新性进行研究实践,以期对主题茶艺表演作品的编创设计提供参...  相似文献   

19.
张丽  邢波  孟方 《福建茶叶》2016,(2):103-10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与服饰的融合,不仅形成了极具东方审美的服饰特色,而且也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很多影视都涉及到一些关于茶艺服装表演的内容素材,这些影视作品体现出了传统茶艺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茶世界》2018,(6)
正6月25日上午,由2018"两展一节"组委会主办,2018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组委会、北京天恒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马连道杯’全国茶艺表演大赛"圆满落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徐利等领导出席颁奖典礼。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肖星作为大赛的决赛评委组成员之一出席本次活动。本次大赛为期两天,吸引了北京、广西、陕西、江西、云南等地的17支茶艺表演队伍共计90余人参加,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台湾省和聋哑人茶艺表演队。各支参赛队伍为大家展现了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