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留锁  宋艳 《福建茶叶》2016,(7):161-162
本文重点介绍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以及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茶叶茶梗的在线识别技术RGB颜色模型、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模型的详细介绍,从而为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整个茶叶的自动化采摘和分拣系统的介绍,对在线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实现茶叶茶梗的自动化分拣。  相似文献   

2.
正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我国作为世界产茶第一大国和红茶发源地,红茶生产承担着艰巨的历史重任~([1])。我国虽然是茶叶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红茶产区大都是茶企规模小、茶农人均产值低,茶园投资投工少,良种化率低、机械化率低~([2])。为提高红条茶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发了红条茶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3.4.5]),并在英德基地装配使用,本文通过生产线与单机生产中的工艺对比,提出一个适合生产线加工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毛茶外形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大或粗大。毛茶中的茶梗长短直曲不一。在精制过程中,由于机械取梗的局限性,取出的茶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叶,这部分茶叶中,有的条索壮大或粗大,有的与梗相连,经过反复筛抖取茶,效果甚微。茶梗中之茶若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名优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红、青、黑、白、黄六大茶类的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名优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铁观音、普洱茶、安化黑茶等,它们或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或产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或具特有的加工制作工艺,特色极其鲜明~([1])。2016年全国名优茶产量107万吨,占全年茶叶总产的44%;产值1170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9.6%。2016年名优茶产量与上年相比仍增加8.1%,产值增加12.5%,增长率明显高于大宗茶~([2])。与大宗茶相比,名优  相似文献   

5.
CDJ-6型六路茶叶光电拣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光电拣梗,是根据茶梗与茶叶的色差,产生不同反射率,茶梗比茶叶反射较强,通过光学探头并作用于光电池,产生相对较强的电脉冲,经过处理、放大,达到一定的功率,启动电磁阀,把压缩空气射出,对准茶梗,把茶梗从茶叶中分选出来.  相似文献   

6.
董士林  孙成 《茶叶科学》1988,8(2):79-80
制茶工程中,应用传质传热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茶叶加工过程中所呈现的物理特性进行预测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对茶叶杀青工序中茶叶含水率、叶温、杀青时间三者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孙成(1987)~([1])对 CS-30型小型锅式杀青机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自由基浓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瑜  杨明  陈奕卫 《茶叶科学》1988,8(2):77-78
自由基增多,对人们机体有一定危害~([1])。食品中自由基浓度与其新鲜程度有关,甚至与饮料中的味、香也有一定的关系~([2])。本文初步探讨了成茶类别、级别与茶叶中自由基浓度的关系,沏茶过程对自由基浓度的影响,以及影响自由基浓度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宋代卖引法作为茶叶市场管理的法律,是从禁榷法转变而来。它反映了自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官府茶叶市场法律管理思想和手段的根本性变化,即从二元茶法向统一茶法的转变。关于卖引法,史载:"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罢场收买,亦不定价,止许茶商赴官买引,就园户从便交易,依引内合贩之数,赴合同场秤发,至于今不易,公私便之"~([1])。而"建炎渡江,不改其法"~([2]),说明政和茶法与南宋茶法一脉相承。一、崇宁年间恢复榷茶法宋徽宗时期是北宋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为了搜刮更  相似文献   

9.
茶梗是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类副产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茶梗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功能成分提取纯化、茶梗的吸附功能和改性,以及其在烟草、家具用品、菌菇类培养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梗利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为茶梗的深入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试图建立茉莉花茶和白茶色泽的评定方法,本研究应用日本测色色差仪ND—101DP型进行检测,以亨达(Hunter)—L、a、b表示颜色法,研究了各级茉莉花茶和白茶的外形、叶底和茶汤的色泽,初步获得了亨达L和(a~2+b~2)~(1/2)与各级茶叶的叶底和茶汤色泽有密切关系,其相关系数大都达到0.80以上。本研究初步认为,应用测色色差仪代替现行标准规定的茶叶叶底和茶汤色泽的感官评定,有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样评茶,简单地说,就是对照某一特定的标准样品来评定茶叶的品质。茶叶产、供、销主管部门制定的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等都是评定茶叶品质高低的实物依据。在对样评茶中,必须对茶叶的外形、内质等各项品质因子进行认真审评,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对样评茶,就我国应用范围来说,大体可分两类。一类用于产、供、销(或购销)的交接验收,其评定结果作为产品交接时定级计价的依据。这种对样评茶,是以各级标准样为尺度,根据产品质量的高低,评定出相应的级  相似文献   

12.
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月 《福建茶叶》2010,32(12):35-36
本文针对每年茶叶副产物——茶梗等,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而进行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研发,变废为宝,提出茶梗的综合利用,实现茶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茶梗中γ—氨基丁酸、茶多糖、木质纤维素的提取,是我国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较高水平,使茶叶及其废弃物有效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形绿茶在我国绿茶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代表产品有恩施玉露、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等,以外形条索纤细紧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等品质闻名于世。做形是形成针形绿茶独特外形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对茶条施加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茶条产生塑性变形,加之茶叶一些内含成分如果胶质等的黏结作用,使形状固定下来。此外,做形过程茶条的不断旋转、摩擦使叶组织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增强了细胞膜的透性,促进了茶梗内水分和非脂型儿茶素等可溶性内含物向叶面输送,并减少苦涩味,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并且损伤的叶细胞液泡中丰富的内含物在湿热条件下诱发香气,转化汤色,形成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茶叶加工中的拣梗工艺是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与制茶率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精制茶厂中耗用劳动力最多的工序。浙江临安茶机厂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参照日本静冈茶机制作所 E_1级静电拣梗机,结合我国茶类繁多的特点,改进试制了6CDJ-250型静电拣梗机,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茶叶贸易的可能两汉时期,茶叶有可能与丝绸一道,通过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传到了新疆甚至更远的地区。具体理由,多年前本人已作过分析,不再重复。唐代茶叶生产发展,饮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嗜好和生活需求。所谓"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尢切。"~([1])原本"始自中地"的饮茶风俗,已经"流于塞外",居住塞外的回  相似文献   

16.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7.
赵明阳 《福建茶叶》2016,(12):120-121
茶叶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产茶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而茶叶发展的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迅猛增长,应用发展茶机技术极为必要,有效提升茶机技术,能更好促进茶叶生产技术提升。当前我国国内茶机生产智能技术水平不足是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就是当前解决茶叶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重要策略。本文拟从茶机生产技术提升与需求分析入手,重点结合产业生产力提升和茶叶机器生产发展的方向阐述,探索计算机技术与智能技术与茶机的具体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四个凤凰单丛茶品质特点与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潮州是广东乌龙茶重要产区,也是中国乌龙茶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至2014年底,潮州茶园面积达到16.8万亩,茶叶年产量2.8万吨,茶叶年产值25亿元。潮州市拥有丰富的凤凰单丛茶茶树资源,是我国特有的茶树优良种质资源,目前,已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2个,省级良种5个~([1])。本项目选取了本地较有特色和应用潜力的凤凰单丛茶茶树品系红蒂、塌堀后、兄弟仔和岭头单丛品种进行试验,按凤凰单丛茶传统的加工工艺,将试验的品种(品系)制作毛茶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试谈电脑拣梗机的误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精制上,拣梗机械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茶叶拣梗机除有机械式、静电式、光电式之类外,新近又出现了电脑式拣梗机,并已在杭州东方机械厂投入批量生产。笔者曾参加过电脑拣梗机生产性能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该机与其他类型拣梗机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兼备分选性能,其拣出物(拣头)中的误拣茶质量(等级)明显低于拣后的正茶(一般低2个  相似文献   

20.
黄竞  余志 《福建茶叶》2010,32(10):26-28
膳食纤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物质,目前茶叶膳食纤维开发利用不高。本文以不同品种的乌龙茶茶叶或茶梗为原料,通过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研究其理化特性,结果证明从乌龙茶茶梗与茶末中提取的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在持水力,溶胀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合水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开和吸脂能力方面的差异则更多来自茶叶品种因素。从乌龙茶茶梗或茶末中提取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并应用具备可行性,这对乌龙茶的综合利用,提升产业价值,减小浪费和环境污染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