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犊牛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做父本,以鲁西黄牛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普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的特点,初生重、日增重、挽力、肉质、屠宰率等都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  相似文献   

2.
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它们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和瘤胃直接进入真胃。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一般2~4个月龄的小牛其瘤胃就发育完全了。  相似文献   

3.
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个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  相似文献   

4.
犏牛的暖棚育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犏牛的生物学特性 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杂种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杂种称“假犏牛”。无论“真”、“假”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论公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  相似文献   

6.
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7.
南涧县1980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牛羊基地县,2003年被列为云南省优质肉牛出口基地县,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短角、海福特等肉牛冻清进行杂交改良,西本高代杂交牛(西门塔尔牛与南涧县本地牛杂交后代)是目前南涧县主要的肉牛品种,近年来推广西本高代杂交牛是南涧县相关工作的重点,本文简单分析西本高代杂交牛在南涧县的养殖现状和推广前景,并对实施措施做简单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个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个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个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西门塔尔牛及其杂交育肥牛脂代谢相关血液指标和肉品质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选取西门塔尔牛(S组)、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SH组)、西门塔尔牛×蒙古牛(SM组)各3头,分为3组,并对3组育肥牛的脂代谢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和牛肉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交肉牛肉样红度a*均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2)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交肉牛葡萄糖(GLU)含量较西门塔尔牛显著升高(P<0.05);3)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杂交肉牛肌肉黄度b*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综上所述,西门塔尔牛×蒙古牛杂交肉牛较西门塔尔牛有较好的能量和脂肪贮存能力,且在肉色上也拥有更好的红度。本研究为肉牛选育改良及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果皮、壳浆、酒糟等为主要饲料,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牛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头均日增重摩杂一代为1263.9 g,本地水牛为850.0 g;西杂二代为1 238.9 g,本地黄牛为855.6 g;经t检验杂交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产肉量:摩杂一代平均为207.70 kg,本地水牛为147.85 kg,西杂二代为168.70 kg,本地黄牛为99.75 kg;摩杂一代比本地水牛多产肉59.80 kg,西杂二代比本黄牛多产肉68.95 kg。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4,(3):46-47
<正>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和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使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月龄的小奶牛反刍即可断定其瘤胃已具有功能。随着年轻奶牛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开始饲喂固体食物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固体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利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4个月龄的小牛反刍即可断定瘤胃已具有功能。因此,尽早地提供和饲喂固体食物可加速瘤胃  相似文献   

15.
杂交苏丹草是以高粱不育系为母本,苏丹草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饲草新品种。其鲜草优质高产,目前除用于养鱼外,主要用于饲喂牛、羊、兔、鹅等草食性动物,普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6.
霍小坡 《油气储运》2011,(21):18-19
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它们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喝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和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  相似文献   

17.
杂交苏丹草是以高粱不育系为母本,苏丹草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饲草新品种。其鲜草优质高产,目前除用于养鱼外,主要用于饲喂牛、羊、兔、鹅等草食性动物,普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大额牛与婆罗门牛种间杂交的亲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个微卫星座位对一例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后代进行亲子鉴定,所有座位都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计算的父权相对机会为99.994 9 %,证实此例亲子鉴定的确是一个三联体家庭成员,也证实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婆罗门牛(Bos indicus)种间杂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2009年11月初取田间牛叠肚植株进行假植,剪留株高1 m,放入地下窖内湿沙覆盖,2010年5月初移出窑外定植于自然温度环境中正常栽培管理.结果表明,牛叠肚初花期推迟2~3 d,末花期推迟9 d,实现与栽培品种花期重叠1~7 d,解决父母本花期不相遇问题.常规条件下,4个栽培树莓品种美国22号、哈瑞太慈、胜利和秋福为母本与2个牛叠肚株系SM5、SM6杂交结实率为48.7%~88.0%.采用地下窖藏处理后,以牛叠肚不同株系为母本和栽培树莓为父本时杂交效果表现差异,SM6为母本杂交亲和性好,杂交结实率为42.8%~93.7%;SM5为母本与栽培树莓品种的杂交亲和性差,除SM5×胜利杂交结实率为12.7%,其他组合结实率为0.  相似文献   

20.
<正>以液体食物为主要饲料的新生牛犊和小奶牛与成年反刍动物不同,因为它们还只有一个胃即真胃发挥功能。当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时,食道沟闭合,使牛奶避开网胃和瘤胃直接进入真胃。然而开始饲喂食物后,食道沟逐渐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细菌群系开始建立,且瘤胃壁开始发育,最终由于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长,小奶牛便可使用并消化纤维性饲料,观察到2月龄~4月龄的小奶牛反刍即可断定其瘤胃已具有功能。随着年轻奶牛的生长,所需要的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