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8日,由兰州种子协会举办的瓜类病害防治及制种技术培训班在安宁区开班。培训班邀请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刘东顺研究员主讲,刘东顺研究员主要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等病害的识别、传播途径、防治机理以及西甜瓜制种过  相似文献   

2.
瓜类果斑病是农业植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了防控好瓜类果斑病,阻止疫情的传播蔓延,作者调查研究了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瓜类果斑病发病原因及现状,并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以期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了瓜类果斑病的种子带菌情况、危害特点和产量损失,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以期为减轻该病的传播、扩散和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瓜类果斑病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更是西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010年,瓜类果斑病在邹平县大棚西瓜上首次发现。该病病菌寄主广泛,可侵染甜瓜、南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病菌主要随种、苗传播。西瓜得病后一般减产50%~70%,重者可达80%以上甚至绝产,危害重损失大。为防控好瓜类果斑病,阻止疫情的传播蔓延,笔者于2010年至2012年对其防控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组织了相关的技术示范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西瓜果斑病,属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发生在西瓜上的毁灭性病害,一般可造成西瓜减产50%~90%,并严重影响西瓜品质。为保障瓜菜生产安全,应采取各项措施,及时防治。发病原因瓜类果斑病由革兰阴性菌引起,该病原菌生长适温28℃,在4~41℃间均能生长。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带菌种子的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  相似文献   

6.
甜瓜果腐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给甜瓜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本研究对哈密瓜种子上携带的瓜类果腐病菌和黄瓜角斑病菌进行了育苗症状检测、直接分离和带菌部位测定。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果腐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均可随种子传播,特别是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种子带菌率较高,而且种子内外都携带一定量的病原菌,但种子带菌以种皮带菌为主。将带菌种子于低温下在PBS缓冲液的浸提液中浸提,2-4小时内的浸提效果较好,得到较充分病原菌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发病迅速、传播快、损失大、难防治,2009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本文简要介绍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发病迅速、传播快、损失大、难防治,2009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本文简要介绍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瓜类果斑病是瓜类生产上的危险性病害之一,江苏是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瓜类果斑病传入的风险很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气候条件、寄主植物、人为因素、防控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瓜类果斑病入侵江苏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西甜瓜产业是宁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然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严重威胁着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评价了噻霉酮、碧生、加瑞农和纳米银等药剂对大田栽培西瓜的瓜类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清水对照,4种药剂都显著抑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并实现增产,但防治和增产效果与药剂的种类以及施用时间等有关。本研究为宁夏瓜类果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生产水平较高。瓜类生产是农业生产当中较为常见的水果种类。其也为国家带来了极高的经济创收。在瓜类的种植过程当中,瓜类果斑病是一种常见于西瓜、香瓜、南瓜等葫芦科植物中较为严重的病害,目前我国瓜类植物种植中果斑病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病害,属于国家明确列出的高危风险的瓜类病害疫情。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如何有效防控细菌性果斑病在西甜瓜幼苗生长以及后期的发病率,本研究采用了细菌性“杀菌剂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处理西甜瓜种子,并采用嫁接育苗以及田间试验评价的方式,测定了西甜瓜的嫁接苗果斑病的发病率、田间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杀菌剂1号”处理的种子,后期未发现有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害发生且栽培的西甜瓜幼苗在发病率、减少用药量、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处理。本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1号”可有效防控果斑病的发生,对西甜瓜嫁接苗的生产、减少农药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1哈密瓜细菌性叶斑病1.1为害症状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也可受害。叶片上病斑为黄褐色,沿叶缘向内浸入,呈不规则形水渍状,病部易开裂,也有沿叶脉发展的病斑,严重的引起全田植株枯死。此病在苗期及成熟期均可发生。病菌主要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此病在苗期及成熟期均可发生。1.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1)与非瓜类作物玉米等实行2年以  相似文献   

15.
利用3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FB)带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调查药剂处理后种子发芽率、鲜重、根长、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发病率和嫁接后表现,结果表明,福尔马林100倍液和果腐净一号900倍液处理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种子消毒效果、生长等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控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用杀菌剂1号处理西瓜、甜瓜种子,采用嫁接育苗以及田间试验评价的方式,测定了西瓜、甜瓜嫁接苗果斑病的发生率、田间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杀菌剂1号处理的种子,后期未发现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西瓜、甜瓜幼苗在发病率、减少用药量、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技术种子消毒处理对照组。可见,杀菌剂1号可有效防控果斑病的发生,对西瓜、甜瓜嫁接苗的生产、减少农药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金城5号”西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拱棚栽培条件下噻霉酮、噻唑锌、春雷·王铜、纳米银4种杀菌剂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首次喷施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后7、14、20天,其防效分别为67.25%、71.89%、78.08%,第2次药后7天防效达到90.49%;噻霉酮与噻唑锌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防效相近,显著高于另2种药剂。其中,以噻霉酮防效更优,产量更高,且对西瓜生长安全,可用于农业生产中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原因。接触性传染是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子长成的幼苗在高湿条件下会发病,用病苗嫁接会使嫁接苗染病,嫁接管理不当也会使该病传播蔓延。2.症状。子叶受害后出现水渍状斑点,并逐渐向基部扩展为条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又转变成褐色坏死斑。真叶染病后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水渍状病斑,并延叶脉蔓延。3.防治方法。1优选育苗场地。选择地势高、排水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瓜类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细菌性病害,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为害西瓜、甜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瓜类果斑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它一旦暴发会对西瓜、甜瓜的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一般产量损失可达20%,严重的可以造成整个大棚毁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