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者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  相似文献   

4.
姜伟 《河北农业》2011,(10):34-35
冬小麦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其需肥特性与其他作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较大;二是小麦氮肥用量不宜过大,过大时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三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三叶期缺磷,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此后缺磷,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现结合献县冬小麦土壤肥力状况,提出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参考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北方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  相似文献   

6.
<正>北方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冬小麦的一生需经历冬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  相似文献   

7.
<正>冬小麦的一生需经历冬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北方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  相似文献   

8.
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桃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桃树较近的冠下区、甚至近冠区小麦幼穗分化延迟,分蘖少,成穗率低,籽粒的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极显著的减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冠下区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低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正>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它的一生需经历冬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北方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  相似文献   

10.
<正>高产与低产是相对而言,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产量节节攀升,在同一地区人们对高产、低产的认识也随之变化。根据当前的小麦生产水平,本文试图探讨亩产500~750公斤的小麦精播高产技术。一、播量与产量小麦高产三因素,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通俗的说法是:穗多、穗大、粒饱、产量高。小麦是分蘖作物,分蘖可以成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如果播量过大,分蘖瘦弱,也会少成穗、成小穗甚至全部  相似文献   

11.
在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三个时期,对辽春18号春小麦追施氮肥,探讨其对辽春18号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使小麦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穗粒重增加。在三叶期施用氮肥,可使小麦有效穗数最多。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其次是孕穗期追施氮肥的小麦产量,最后是三叶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在和田地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逐步缩短,但在同一播期,密度增加生育期有所增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小穗分化及小花分化,造成小麦分蘖减少、穗小粒少。因而,冬前分蘖总数和总茎数也随之减少;在冬前总茎数中分蘖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减少,因播量的弥补,分蘖总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千粒重逐步增加,成穗数下降,但在同一播期内,穗粒数、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下降,收获穗增加;晚播小麦的增产要依靠群体,走"小个体,大群体"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氮是作物需要的重要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组成部分。氮素可以促进生长,增加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适当增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有好处。氮肥用量低,植株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短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低,容易早衰;氮肥用量过高易受机械损伤和病菌侵染,营养生长过旺,贪青晚熟,影响品质。本试验旨在通过氮肥不同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氮肥后移最佳追施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冬小麦高产田氮肥的追施时期有着逐步后移的趋势,进行氮肥后移不同追施时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分别在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作追肥均比100%氮肥作基肥的田块增产,增产9.00%~28.02%;尤以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在拔节期作追肥的增产优势突出。冬小麦田100%氮肥作基肥,有利于增加单株分蘖数和小麦前期群体的形成,与60%氮肥作基肥+40%氮肥作追肥田块相比,尽管单位面积茎蘖数始终处于高位值,但因生育中后期出现早衰,反而导致成穗率降低,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千粒重均低于氮肥后移追施的处理。氮肥后移追施增产的机理是:有效穗数有增无减,穗粒数及千粒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松粳9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有利于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增加,但氮肥过多也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加,增施氮肥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但会造成收获指数有所下降,氮肥能够促进每平方米穗数、穗实粒数以及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同时建立了施氮量为依变量,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小麦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基追肥比例为1:3及1:1。追肥时间宜在3月18日-3月28日之间。提高追肥比例会减少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追施氮肥时间后移会使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重增加,灌浆期延长,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稻草还田条件下减少基蘖肥对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300万株/hm2时,基肥不施氮、分蘖肥减半,小麦产量增加;基肥、拔节孕穗肥不减,分蘖肥减氮50%提高了小麦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基肥、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千粒重并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蘖肥减量施用提高了小麦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基追肥比例为1∶3及1∶1。追肥时间宜在3月18日-3月28日之间。提高追肥比例会减少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追施氮肥时间后移会使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重增加,灌浆期延长,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