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淑平 《河北农业》2013,(10):13-14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之功效。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河北青龙一带的黄芩在安国市场上享有“金丝黄芩”之称。青龙紧抓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这一机遇,结合自身山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2013年,黄芩种植面积达2.5万亩。拥有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13个、中药材深加工企业5家。其中,秦皇岛大和中药材有限公司建有黄芩基地3500亩,年可加工黄芩饮片800吨。并与神威药业签署了供货协议。中药材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青龙山区崛起。  相似文献   

2.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泻火,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喘、痢疾、黄疸等症,为大宗常用中药材。  相似文献   

3.
<正>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山茶根,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之功效,主治发烧、咳嗽、胎动不安等疾病,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黄芩喜温暖、耐  相似文献   

4.
陈孝峰 《农技服务》2006,(12):15-16
中药材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等作用,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黄芩喜温暖,耐严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温;耐旱怕涝,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生长不良,容易引起烂根。现将其栽  相似文献   

5.
<正>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重要的中药材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富含黄芩素、黄芩苷等药用成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对肺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肝炎、痢疾、高血压、痈肿疖疮、胎动不安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由于黄芩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使黄芩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黄芩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亟待规范化、标准化,现将黄芩优  相似文献   

6.
<正>黄芩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山茶根,以根入药,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之功效,可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肝炎等。近年来,临洮县黄芩种植面积达到23 hm2,产值  相似文献   

7.
正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和解毒的功效。黄芩是河北省承德市道地大宗中药材,是承德市中药材主栽品种,目前人工栽培面积超过26万亩。针对承德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利用荒地、山坡地、退耕还林地种植黄芩,规范黄芩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者通过到基层蹲点和实践操作,总结出黄芩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进行种植管理,一般亩产黄芩鲜品550~700kg(折晾  相似文献   

8.
李帅  韩梅  李岳桦 《吉林农业》2011,(4):312-314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传统以根入药,为我国大宗中药材。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黄芩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大,野生黄芩资源锐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栽培黄芩已成为国内黄芩药材的主要来源。传统中医认为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等功效^[2]。现代中医药研究证明黄芩中含有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衍生物具有抗病原体作用、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保肝作用、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2-4]。  相似文献   

9.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干燥根是我国大宗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和安胎等功效。近年来,黄芩为主要原料的消炎抗菌类药在市场上畅销,黄芩的需求量大增,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努力提高黄芩的栽培产量和质量,对于增加黄芩市场供应,保护黄芩野生资源具有重要作用。1 选地、整地、施肥选择具有一定坡度的疏松沙质壤土,有利于排水防涝。施腐熟鸡粪7.5t/hm2,或腐熟的牛粪22.5t/hm2,或腐熟的羊粪22.5t/hm2,N  相似文献   

10.
<正>黄芩是平山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热咳嗽、吐血、肠炎、痢疾等症,为常用中药。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全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丘陵旱、薄次地主推品种之一。现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施足底肥精细整地黄芩种植以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但目前平山县中药材种植一般在旱、薄次地。因此,要施足底肥,耕前亩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高钾复合肥20~  相似文献   

11.
<正>黄芩是平山县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热咳嗽、吐血、肠炎、痢疾等症,为常用中药。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全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丘陵旱、薄次地主推品种之一。现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施足底肥精细整地黄芩种植以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但目前平山县中药材种植一般在旱、薄次地。因此,要施足底肥,耕前亩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高钾复合肥20~  相似文献   

12.
吴洪  高平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36-14638
[目的]研究黄芩等18种中药材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及总黄酮含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8种中药材黄酮含量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黄酮含量较高的有化橘红、金钱草、桑白皮、桑椹、高良姜和橘皮等;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较好的有化橘红、黄芩、橘皮等。同一种中药材其清除亚硝酸盐作用随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增加而增大(黄芩、黄芪除外),呈量效关系;不同种中药材清除率达50%时提取液中黄酮浓度(IC50)数值规律性较差。[结论]为中药材中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芩是延庆区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带动1.8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延庆区黄芩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瓜蒌走俏     
罗老师 :我是贵刊的真实读者。我想掌握部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如瓜蒌、知母、党参、黄芪、黄芩、黑柴胡等的种植技术 ,来信答复或刊登答复 ,谢谢!读者聂俊聂俊农友 :你来信要求刊登瓜蒌(栝楼)、知母、党参、黄芪、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我想由于期刊篇幅有限 ,要在一期刊物中介绍上述中药材栽培技术是不可能的 ,在一封信中答复也是难以做到的。如果读者急需掌握中药材栽培技术的话 ,可到新华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如《常用中药种植技术》等。在这里我想告诉聂俊读者 ,知母、党参、黄芪、黄芩、柴胡等中药材主产区都是北方 ,在江西…  相似文献   

15.
汉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处秦岭和巴山之间,具有生产中药材的天然优势,人工栽培中药材历史悠久.推广规范化栽培技术是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黄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喜温暖、耐高温、又耐严寒,以肉质根人药。以种子繁殖。二年生黄芩平均亩产3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中药黄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中药材黄芩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萜类物质、多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黄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黄芩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效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汗黄芩甙、汉黄芩素。 黄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需求数量很大,是全国中药材特大品种之一,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黄芩虽然成功,但因种子采收量小、栽培技术要求高,家种黄芩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野生黄芩经过长期的掠夺性  相似文献   

18.
<正>1黄芩的功效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要成分黄芩甙、黄芩黄素、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等。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高血压、痈肿疖疮、胎动不安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小麦 黄芩连作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用植物黄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等功能,人工栽培黄芩,采用小麦-黄芩连作方式,既能合理安排茬口,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特别适宜山区、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09,(3):17-18
药用植物黄芩,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等功能,人工栽培黄芩,采用小麦一黄芩连作方式,既能合理安排茬口,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特别适宜山区、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