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牛增重剂-玉米赤霉醇增重效果贾万福(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局101700)前言肉牛增重剂-玉米赤霉醇是玉米赤霉菌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的还原物。存在于许多高等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内源性激素。它对牛羊的增重(促进蛋白质同化)具有显著的作用。一般...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ZEN—McAb)建立间接竞争ELISA,用以检测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限为1ng/ml,检测范围为1~20ng/ml。在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过程中,提取液中的甲醇含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当提取液中甲醇含量为60%时,加标回收率最理想,平均回收率为92.4%。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该毒素的解毒与去毒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论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对玉米赤霉烯酮的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肝肾毒性、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明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去除玉米赤霉烯酮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转化玉米赤霉烯酮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最初于1962年由Stob等人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发霉玉米中分离得到,此外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豆等植物中。我国霉菌污染比较严重,李荣涛等(2004)经对扦取的小麦样本(48份)和玉米样本(33份)测定,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均为100%。张丞等(2009)于2009年1~6月从全国收集饲料和原料样品(90份),  相似文献   

5.
重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ZENC是一类酯水解酶,可水解玉米赤霉烯酮12-C的酯键,破坏玉米赤霉烯酮的结构,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索ZENC对麸皮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当pH为6.5、含水量为50%、处理时间为24 h时,毒素降解率达到87.29%。在乳酸菌的麸皮发酵中,ZENC与植物乳杆菌菌粉复合使用效果好于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联用,麸皮发酵48 h后,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最高可达53.4%。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玉米赤霉烯酮与对苯二胺反应,制备出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试剂盒对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捕获量为50ng/ml,与玉米赤霉烯酮结构或者功能相似的竞争药物: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等5种药物进行特异性反应时,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接诊一例东营某牛场以育成牛以假发情、且发情紊乱、阴部红肿为主要特征病例,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确定为采食发霉玉米致玉米赤霉烯酮慢性中毒病例,本文对此做一总结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其产毒菌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龙淼  李鹏  朱连勤  王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11):116-119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是世界上污染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具有强烈的雌激素样效应及致癌性,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为了清除玉米赤霉烯酮对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污染,避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需不断的研究玉米赤霉烯酮脱毒的方法,但传统的脱毒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目前具有无残留及特异性的生物脱毒技术成为研究热点.论文主要就降解玉米赤霉烯...  相似文献   

11.
玉米霉变可以产生很多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玉米赤霉烯酮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生产母猪主要是假发情、返情(屡配不孕)、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严重的会导致阴道和子宫脱出。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镰刀菌属霉菌毒素的污染,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不同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猪对其最为敏感。但是,饲用谷物一般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肉鸡、奶牛等其他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通过分析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多年来的检测数据发现,中国饲用谷物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现象。其中,饲料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达到93.60%,不同省份检出率略有差异,但均高于87.50%,云贵川和两广地区的饲料样品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和99.06%。玉米副产物仍是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最严重的饲料原料,平均值达到198.49 μ g/kg。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证实,酵母细胞壁来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可以有效地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降低养殖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带来的风险,对各畜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具有生殖系统毒性,对养殖业造成威胁。研究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技术对提高动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脱毒技术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目前饲料的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试验解决了田间毒素在仓储阶段是否增加的问题。通过对玉米类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两次检测发现: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57.6%和288.5%;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67.9%和274.4%;呕吐毒素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玉米赤霉烯酮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强,主体饲料中很常见,生产中常利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来降低玉米赤霉烯酮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免疫功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阐述了吸附法去除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中毒又称F-2中毒,是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病。1病因病机猪采食患赤霉病的麦类或玉米等谷物饲料所致,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存在于霉菌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烟曲霉毒素的各种生物标记物可用来证明两种酶制剂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的体内功效和两种木质纤维素吸附剂无法吸附猪胃肠道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18.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毒害作用及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广泛污染粮谷类作物的真菌毒素,对多种动物和人都会产生毒害。目前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GS)和免疫学检测法等。作者现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猪的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玉米赤霉烯酮在猪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之后利用这些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4个隔室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口服暴露模块、吸收模块和肝肠循环模块及玉米赤霉烯酮的肝脏代谢模块。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玉米赤霉烯酮经口多次(1 mg/d,连续7 d)暴露后,各组织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预测结果显示,玉米赤霉烯酮经口暴露后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在脂肪和小肠中消除缓慢,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