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及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论述了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及牧草种子生产的意义,研究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并指出牧草种子生产是牧草种质资源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和最直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的草原建设急需大量的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根据9种牧草在藏北(当雄)高海拔的栽培试验,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率、物候期以及出苗、返青等特性,结果表明,那曲披碱草、青海披碱草和青海老芒麦可以作为藏北地区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推广,由于本地牧草种质资源开发不够,先可以应用青海的牧草种质材料,尽可能地提高播种量(约30%)来提高牧草种植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重点放在本地乡土种质资源开发工作上。  相似文献   

3.
杨伟光  李红  刘昭明 《草业科学》2011,28(11):2061-2066
牧草种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植栽培草地,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本土化生产水平低,是长期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目前全省已收集牧草种质资源2 000余份,育成国审牧草饲料品种19个,制定牧草种子生产相关地方标准9项。重点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良种繁育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应用,使苜蓿种子产量由原来的150 kg/hm2提高到225 kg/hm2。年生产各类牧草种子700 t,但现有的牧草种子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牧草种子产业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优良品种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藏牧草种子生产的有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高原牧草种子本土化生产水平低,是长期制约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和多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依据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当地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开发状况、栽培牧草种类及其种子生产现状,分析了西藏牧草种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潜力和市场前景,提出了西藏牧草种子本土化、产业化生产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牧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妥善保存种质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采用植物分类学,种子生理学等有关学科基本原理,通过试验和研究,解决了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的关键技术,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提出了牧草种子保存方法,解决了牧草种子的中期保存技术;(2)解决了建立中期库的低温低湿控制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只控制温度不控制湿度的类型新颖,技术先进、性能良好的牧草种质保存库;(3)解决了野外和珍稀野生牧草种子的繁殖技术,在不同的气候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较大的生态地理条件差异,致使牧草遗传资源丰富,种质资源多样。通过野生牧草驯化、杂交、诱变和引进种质材料的选择,相继培育出近20个牧草栽培品种,同时开展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牧草种质材料的整理整合研究。目前,吉林省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在生产实际中,不能满足饲草饲料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据此,提出了以下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建议:开展境内牧草种质资源全面调查;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与整理;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深入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评价;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牧草核心种质及其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庞大的牧草种质资源为牧草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牧草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通过介绍牧草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作用,构建核心种质的一般程序,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组方法、抽样方法、样品规模的确定、核心种质的管理与利用。以期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牧草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牧草的产草量。随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种子检验已成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重点论述了种子检验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雪萌  张涵  宋瑞  刘备  张铁军  毛培胜  贾善刚 《草地学报》2021,29(10):2115-2125
牧草种子在草原植被恢复和草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都是国土辽阔的大国,本文通过对比近十年内中美2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中美草种业在牧草种子生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新品种选育、产业化与机械化以及生产技术研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我国在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地域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种植面积和单产仍然低于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牧草种子来满足生态建设和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美国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生产在育种、产业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而且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亟需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基于中美在牧草种子生产体系上的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在牧草种子生产方面的差异和我国的发展潜力,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和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草种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30  
从 194 9年以来 ,中国牧草新品种选育已取得很大成就 ,到 2 0 0 0年底 ,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牧草新品种共计 90个。其中包括沙打旺、苦荬菜早熟品种 ,杂花苜蓿、红豆草抗寒品种 ,苜蓿抗霜霉病、柱花草抗炭疽病品种 ,苜蓿耐盐品种、耐牧根蘖型品种 ,白三叶抗旱耐热品种 ,小黑麦、多花黑麦草多倍体品种 ,青贮玉米、青贮高粱杂种一代品种 ,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等新品种。存在问题主要是育成品种数量少 ,不能满足生产多方面的需要 ;育种技术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新品种扩繁缓慢 ,推广面积较小。展望 2 1世纪 ,我国牧草育种应从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性几方面努力 ,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牧草育种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 ,以加速我国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谷种生产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定义、基地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收获、检验、贮存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饲用谷种在大田种植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发展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去20年里,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泛搜集、有效保护、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永续利用”的思想指导下,现已搜集到15000余份牧草种质;建立了一个中期库;完成鉴定材料4500余份;通过品种审定登记了336个牧草品种,其中134个为育成品种。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牧草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从研究利用阶段步入迅速发展阶段。今后研究策略的发展方向是:(1)利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进行牧草种质资源的采集;(2)构建牧草核心种质,以保存最少的种质份数最大程度代表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3)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评价鉴定以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4)信息网络技术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孝 《家畜生态》2004,25(3):22-24
本文利用硝酸稀土的不同浓度对河南省常见6种饲料作物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科饲料作物的最佳有效浓度为500mg/m^3,禾本科饲料作物的最佳有效浓度为400-500mg/m^3,在此范围下稀土能够极大地提高饲料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和显著地促进饲料生产。稀土的施用方法以浸种和多次叶面喷洒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7.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分析对物种基因图谱的构建、亲缘关系的确定、种质资源的保存、进化过程的探索、植物学分类及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植物染色体核型和带型研究的异同点,并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制片及染色等方面系统综述了牧草核型和带型分析的研究进展.核型和带型分析方法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在种质资源评价、种子劣变生理等方面将成为牧草核型与带型分析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