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对实验室保藏的11个毛木耳品种进行菌株鉴别,以期减少实际生产中的同种异名现象,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利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鉴定法对不同的毛木耳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11个菌株分为六类,第一类包括毛木耳3号等四个菌株;第二类包括白背120等3个菌株;其他菌株各分属不同类别。通过研究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酯酶同工酶鉴定法从分子方面验证了菌株类别,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冬灵  陈恒雷  毛培宏 《种子》2007,26(4):27-29
通过对白金针菇F3的固体培养基碳、氮源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淀粉、小麦粉、赤砂糖都是白金针菇F3固体培养基较好的碳源,酵母浸粉、蛋白胨和牛肉膏都是较佳的氮源。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出固体培养基配方中添加蛋白胨、MgSO4·7H2O、KH2PO4、赤砂糖的最佳配比浓度分别为0.10%、0.10%、0.20%、2.0%,此时白金针菇F3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菌丝浓密。  相似文献   

3.
应用SRAP技术对22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9对引物可扩增出189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 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 820 水平时,可将其余供试菌株分为5大类,第一类包括F21高邮、F43、F1312高邮、F45、F48、金白10号、金针菇2001、白金上庄、金白1号、金白8号; 第二类包括日金1号和F47 ;第三类包括F8909、F14、F天、F合肥、F(分P)、FA2、F49、F6;第四类仅有金针菇2098;第五类仅有日本金信。本研究通过SRAP技术揭示了北京地区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番茄晚疫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开展番茄晚疫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对番茄抗病品种选育和番茄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意义重大。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现象,且致病性分化变异频繁。2001年,从北京地区采集并获得了一份番茄晚疫病新菌株,以番茄晚疫病菌的5个鉴别寄主品种为材料,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致病性表现初步得出结论,该菌株属于晚疫病生理小种T1.3。同时,利用该菌株对7份番茄一代杂种和10份育种材料接种鉴定表明,7份一代杂种品种均高度感病;而10份番茄育种材料中,7份表现感病或高感病,3份耐病。另外,在2份耐病品系和3份感病材料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抗病单株;而两个感病亲本杂交后,其F1抗性明显增强。可见,番茄晚疫病抗性并非简单的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罗田县是中国著名的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之乡,栽培的板栗品种多,这些品种仅依据形态特征难于准确区分。本研究以该地8个主栽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嫩叶、老叶及树皮为材料提取DNA,然后进行SSR标记分析,以建立品种的分子标记识别卡及鉴别体系。结果表明,嫩叶、老叶及树皮三种材料提取的DNA均可用于SSR实验;13对SSR引物对8个品种共扩增出了11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带百分率85.22%;建立了各品种的SSR标记识别卡;两两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0.82之间;构建了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品种遗传关系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0.47处,可将这8个品种分为2组;依据SSR分子标记,13对引物中,有3对引物可以单独将8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用引物S13的SSR标记编制了8个板栗品种的鉴别检索表。研究结果为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遗传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1和A64两个菌株,生长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抑菌效果好,为高效拮抗菌株。两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Waksman and Henrici),A01为黄色类群的一个种,A64为蓝色类群的一个种,种名未定。喷施抗生菌剂,可有效降低斑枯病病情指数,平均防效为56.3%。A01和A64混合构成的抗生菌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两个菌剂单用,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抗生菌剂可显著提高甜叶菊叶片产量,平均增产18.7%,尤其在连作小区,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春中海优质香稻研究开发所用白叶枯病的两种不同的菌株对68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其抗性结果表明两种菌株Ha-1、C59致病力不同,差别十分明显.68个品种对Ha-1菌株的抗性反应,抗的1个品种(占1.4%)、中抗3个(占4.4%)、中感6个(占8.8%)、感至高感58个(占85.3%);对C59菌株的抗性反应,抗的10个品种(占14.7%)、中抗16个(占23.5%)、中感13个(占19.1%)、感至高感29个(占42.6%),表明海南陵水的菌株致病力比长江流域的菌株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枯萎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抗菌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棉花植株根部筛选的108株芽孢杆菌中,通过对棉花黄枯萎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效果的复筛,分离到一株LC-105菌株,其抑菌圈达到20 mm以上;本研究从该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活性拮抗物质,进一步通过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100凝胶层析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证明该拮抗物质为一种蛋白质,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了所分离物质的纯度达到电泳纯.  相似文献   

9.
筛选金针菇、花生、姜、蔗糖添加量,获得金针菇花生姜撞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金针菇6%,花生3%,姜4%,蔗糖8%为最优配方,且这4个因素对产品品质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依次为蔗糖>姜>花生>金针菇;金针菇6%,花生3%,姜2%,蔗糖8%为最适配方,甜味略强,成本略降;将牛奶混合液进行巴氏杀菌,冷却至75℃后,快速冲入盛有姜汁的容器中的冲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金针菇15号液体培养适宜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最适pH、摇瓶装液量、接种量等,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组成.培养基为:玉米粉5%,土豆粉2%,KH2PO4 0.1%,MgSO4·7H2O 0.05%,VB110μg/100 mL,VB250μg/100 mL;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120 mL/500 mL三角瓶,接种量10%,种子培养时间为3~4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一种成本低、速度快、易操作、特异性强的dsRNA提取方法来检测金针菇中的病毒,并对目前主栽金针菇品种进行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鉴定。以各地主栽的金针菇品种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试剂盒法和Redzol法2种方法检测dsRNA,将这2种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反转录PCR和测序确定病毒种类。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Redzol法均在主栽金针菇品种F-4889和F-4891菌丝体中检测到FvBV的病毒组分。与试剂盒法相比,Redzol法检测时间短,样品需求量小,易操作,成本较低,不需要繁琐的前期准备工作,适于实验室和大中型食用菌生产企业使用。Redzol法能从金针菇菌丝体中准确提取dsRNA病毒组分,并在主栽品种F-4889和F-4891菌丝体中成功检测到FvBV的病毒组分,为栽培生产、优化市场种质资源、育种选材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BSA分子标记技术筛选金针菇色泽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泽是金针菇的重要性状之一,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以FL19(黄色)、8801(白色)及其后代(F1代、F2代)菌株和相应单核菌株为材料,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方法,对金针菇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通过对200个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白色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751800,并在亲本及其后代菌株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白色金针菇新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的分析金针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RAPD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株金针菇菌株进行综合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UPMGA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表明,6株金针菇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0.85,在相似系数为0.59时6个菌株可分为3组,黄色菌株‘三明1号’、‘F951’、‘杂19’和白色菌株8801聚成一组,白色菌株8903和白色菌株‘金21’各成一组。该试验结果表明,3类分子标记综合分析结果相比单一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能够更真实全面地体现出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因此该方法将有利于金针菇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基质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 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 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 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 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6.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选择金针菇粉、核桃油、白砂糖和蜂蜜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金针菇花生粘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试验研究丰富了花生粘的品种,拓展了金针菇的开发应用,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面包干工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金针菇、金针菇粉和干金针菇段为原料,进行金针菇面包干工艺配方的研究。通过对产品感官评价、电子鼻和电子舌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金针菇面包干配方,并对其进行膳食纤维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鲜加和干加等多种形式,形成6个金针菇面包干新配方;通过产品感官评价确定得分较高的配方为新配方1和新配方6;综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测定结果,确定金针菇面包干最佳配方为新配方1,即:小麦面粉1000 g,酵母32 g,白砂糖140 g,食用盐12 g,酥油110 g,鸡蛋100 g,水400 mL,金针菇粉60 g,该配方制得的面包干边缘呈焦黄色,组织细密,口感酥脆且富含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8.
12个草菇栽培菌株的核糖体DNA(rDNA)、线粒体DNA(mtDNA)和基因组总DNA的多态性被研究了。应用PCR-RFLP技术,扩增了rDNA5.8s+ ITS区段及mtDNA小区段,并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的rDNA在5.8s+ ITS区段的遗传差异小,据此只能将测试的12个菌株分为两类;而对mtDNA小区段的检测未能显示出菌株间的差异,表明测试的菌株在所研究的区段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对基因组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4到0.898之间,而平均相似系数为0.707。通过平均链锁聚类方式(UPGMA)聚类,发现在相似系数0.710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为四大类。这些研究结果为草菇的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