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84型珠茶炒干机研制成功,因其具有体积小、噪声低、节能、操作方便等优点迅速在全国珠茶产区推广.随着我国茶叶无公害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这种茶灶的弊端开始凸现,特别是由于该机茶灶的进出煤口均设在炒干机出茶口一侧,对生产环境和产品会造成严重污染,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茶叶生产.为此,迫切需要对茶灶结构进行改进,以利于优化生产环境,并减少对产品的污染.浙江省上虞市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成功地设计试验了新型茶灶,使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俞锦美 《茶叶》1991,17(2):40-42
我区为富阳县主要产茶区,年产茶1164吨,其中扁茶占40%。炒制扁茶历来以松、杂柴作燃料。由于近年来扁茶发展较快,年耗柴量已达3400吨,相当于2000立方米木材。因此,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很多茶区茶柴已不能自给,直接影响扁茶生产。为了解决扁茶生产燃料困难,我们会同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共同设计,并通过多次改进,研制成蜂窝煤茶灶。通过夏、秋2季茶叶,3个生产单位试用,普遍反映良好。1990年10月省科委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该灶通  相似文献   

3.
当前,能源问题正成为各种生产领域中进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制茶生产中也不例外,如何减少煤(柴)耗,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现提供制茶省煤灶的砌筑方法,供生产中参考。制茶省煤灶的炉灶结构,必须具备“低、无、通、半、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地茶厂普遍使用煤灶制茶,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果,节省用煤,降低成本,提高制茶质量,茶灶的结构合理固然重要,而提高烧煤的操作技术也是重要措施。根据实践经验体会,结合煤的燃烧基本原理,谈谈制茶煤灶操作技术。一、煤在灶膛内燃烧情况煤在灶膛内高温的条件下,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和光,这就叫煤的燃烧。煤的燃烧过程分为吸热、干燥、干馏、挥发分解、挥发物着火燃烧放热、焦碳着火燃烧放热、燃尽成灰等几  相似文献   

5.
茶灶通风的好坏,是决定煤能否充分燃烧的主要条件,是省煤的关键。烟囱是茶灶通风的动力。因此茶灶烟囱设计与施工是否合理,对于提高茶灶煤的燃烧效果,节约用煤,降低成本,至关重要。一、烟囱的功能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烟囱的功能主要是产生自然抽风力,为灶膛内煤的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煤充分燃烧。烟囱的另一作用是扩散烟气,减少空气污染。在采用强制送风的情况下,烟囱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有效地扩散烟气。  相似文献   

6.
黄慕谦 《茶叶》1989,(4):33-35
目前各地茶厂普遍使用旧式煤灶制茶,耗煤量大,热效率低,制茶成本高,因此,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节省用煤,降低成本,提高制茶质量,是制茶行业当务之急。而推广高效节煤炉芯灶是一项见效最快的措施。去冬今春,我县在重点茶叶初制厂推广了一批高效节煤炉芯茶灶(以下简称节煤灶),见图1~2。  相似文献   

7.
我县社队初制茶厂主要制造烘青,1982年收购量13万担,供茶煤10300吨,占全县年用煤量约14%,是次于化肥用煤的大户。多年来茶煤一直比较紧张,担茶煤耗在200市斤左右,单耗高,浪费大,其主要原因是:一、茶煤管理制度不健全,用多少算多少;二、茶灶结构不合理,“三黑”严重(渣黑、烟黑、火黑),热效率低;三、烧  相似文献   

8.
龙井茶的传统炒制器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龙井茶炒茶灶 炒制龙井茶最早是用抬灶。抬灶外壳是一个用木材做成的上大下小的四方形木框,离地20cm装上底板,底部四角装四只脚,脚高17cm,木框的三个侧面用泥、砖砌成,另一侧面开灶门,框中间安放一只炒茶锅,锅沿与木框上面平齐,四周用石灰糊平。这种灶没有烟囱(或只有一根短小的拔火管),结构简单,可以随时移动,炒茶时抬出来,茶季结束就抬到屋角处存放起来,抬灶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抬灶的规格尺寸:高 70cm、灶面 80cm×80cm,底面 60cm×60cm,灶门高27cm,灶门宽16cm。抬灶使用时…  相似文献   

9.
浙江富阳县茶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窝蜂煤灶制作扁形茶,深受茶农欢迎。1988~1992年已推广2973台。在这种灶上每炒制1kg 扁形茶只需1.61kg 煤饼,燃料费不超过0.4元;锅子温度升降,制茶品质和功效接近龙井电炒锅。每加一次煤饼可连续使用8~10小  相似文献   

10.
屈家新 《中国茶叶》2005,27(1):26-27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年产干茶3200t,制茶用柴1.28万t,折合木材约1.024万m^3,自从国家在夷陵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长江防护林建设项目以后,制茶烧柴已被禁止。为此,夷陵区委、区政府向茶区发出了“实现绿色GDP,制茶烧柴煤代替”的号召。宜昌萧氏茶叶有限公司率先响应,在乐天溪茶叶加工基地、乐飞茶厂和芳盛茶厂进行能源改革,以煤代替柴为燃料制茶。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克服制茶用煤不足的困难,我场在1982年春将16台珠茶炒干机的煤灶,装上3.6kw 电容丝的电炉盘,改成电炉灶,以电代煤,炒干茶叶。从春、夏茶的生产实践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雪芬 《中国茶叶》1989,11(4):36-38
茶树叶部病害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约10种。叶部病害的发生,轻则影响树势,重则直接造成减产,并使鲜叶品质下降。例如,1988年秋冬季以来,浙江省杭州、金华等茶区煤病流行,在茶树枝叶上盖满了一层煤污状黑霉,茶园呈现一片黑色,茶树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致使1989年春梢不能抽生。又如,高山茶园常见的白星病为害嫩叶和新梢,不仅直  相似文献   

13.
普洱茶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普洱茶生茶、熟茶和无咖啡碱茶水浸出物,然后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并对三个实验组的菌体个数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三个实验组的菌体个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无论是普洱茶还是无咖啡碱茶都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普洱茶实验组与无咖啡碱茶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区别,普洱熟茶比生茶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倩 《福建茶叶》2016,(4):389-390
作为饮用人群最为广泛的三大饮料之一,茶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一种非常重要的饮品,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细酌慢饮之间,品味茶韵,感悟茶语,实现茶语文化的相互交流,在实现物质层面审美升华的同时,也彰显出了民族与地域人民的精神取向。在茶的发展历程中,其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独特的"茶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对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谈论,分析了其在唐朝得以繁盛的原因,并对茶文学的形态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日本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茶"字的读音,并且分析了茶名、茶与人和茶谚等,从而表达茶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日本人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并且在领会其意义的基础上不断的融入新的内涵,在茶文化中形成经验,在茶文化中体现出智慧。  相似文献   

17.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3,(11):30-30
新建茶同,茶苗质量是关键,移栽时茶苗的质量更关系到茶同中茶苗的成活率、生长势、管理成本等。“茶苗县内预约育”是贵州黎平县近年采取的一种确保新建茶园年所用茶苗质量的一种探索方式,就是新建茶同生产县根据自己来年新建茶同的目标,与育茶苗商签订预约协议培育茶苗,来年再根据茶苗市场行情进行市场价采购的一种方式。黎平县自2008年实行“茶苗县内预约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茶农和茶业管理部门等认可,现已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茶起源于中国,因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并且茶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影响深远,茶在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得天独厚,不可替代。随着茶的发展,相关的茶文学和茶文化也日渐鼎盛,诗人往往通过对茶的认识,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同时寄托着深深的感触和哲学思考,因此茶文化有独特的文学性和感染力。本文对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巡司公社红星大队是个细茶与边茶兼生产的茶区。1965年获得了细茶增产、边茶大幅度增产;细茶比1964年增产13%,边茶比1964年增加9倍。 这个大队1965年的茶叶生产所以能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是由于这年年初,大队党支部发动了全体干部和贫下中农,总结了历年来的茶叶生产,找出了过去生产边茶都是在细茶采完后的秋天进行突击采摘的;在采摘方法上,是将老叶一把捋光,  相似文献   

20.
徐水刚 《茶叶》2013,39(2):109-111
清末,浙江绍兴会稽山区盛产珠茶,农民宋周瑞贩运毛茶,靠诚实守信,赢得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信任,双方合作,于1845年创办了绍兴首家出口茶厂——瑞泰茶栈。宋周瑞抓住以销促产的机遇,扩大生产,逐渐成为上海最早的一代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中的茶叶大亨,从而进一步打响了平水珠茶作为我国大宗茶的名优品牌。其后宋周瑞子侄、亲戚分设茶栈(制茶厂),多时达到25家,几经归并,经营制造达103年,名扬海内外茶界。宋周瑞创立的家族企业,经过近半个世纪成长,形成家族互为扶持、同乡相互援助的良好经营氛围,创立了特色鲜明的百年瑞字号茶栈经营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