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旱地适宜天薯11号抗旱高产的较佳栽培模式,采用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黑地膜覆盖相比露地栽培出苗期提早4~9d、成熟期提早6~12d,生育期提早4~16d;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都高于露地栽培,增产4 562.33~12 091.04kg/hm2,增产率25.69%~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下的产量最高,达22 968.77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2 091.04kg/hm2,增产率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商品薯率、单株薯质量、产量最高,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 盖度、垄型、覆膜时期是全膜覆盖的关键因素,起垄高度在干旱年对产量影响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次序为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起垄高度。覆盖度显著影响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覆盖优于半覆盖,半覆盖优于露地栽培。全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21.2%,大中薯重提高23.6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9%,半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16.1%,大中薯重增加10.9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62%。垄型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凹”型双垄优于“弓”型单垄,其垄内0~60 cm的土壤储水量比“弓”型垄提高3.46%,其中20~40 cm增加10.58 mm,提高4.48%,增产16.9%,大中薯增加26.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20%。“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盖时期,以秋覆膜最佳,比播前覆膜产量增加15.31%,水分利用率提高14.56%,顶凌覆膜次之,较播前覆膜增产9.54%,水分利用率提高8.98%。“低垄”、“中垄”、“高垄”3个起垄高度,在不同降雨年份表现不同,降雨偏多的年份高垄栽培利于增产,降雨较少的年份低垄栽培为佳,各年度平均显示,低垄型和中垄型分别比高垄型增产1.72%和1.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和2.76%。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地膜全覆盖栽培以中垄型双垄垄播秋覆全膜栽培为最佳模式,较露地栽培增产49.16%,纯收益增加78.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9%,较全膜垄作侧播增产23.07%,纯收益增加4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25%,实现了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观察了半干旱区起垄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栽培方式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全膜双垄垄侧穴播3种栽培方式下折合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7 935.0、37 253.3、35 832.8 kg/hm2.分别较露地穴播增产37.32%、34.85%、29.71%。以半膜垄上微沟垄脊穴播为半干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较为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不同熟期马铃薯对覆膜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漫灌模式下覆膜对早熟马铃薯Favorita(F)和晚熟马铃薯克新1号(K1)生长、水分利用与产量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提早了2马铃薯品种出苗、现蕾等主要生育进程,促进了K1块茎膨大期之前以及F全生育期内干物质累积;F和K1覆膜处理下水分利用率比传统露地栽培分别提高106.6%和69.6%;F覆膜处理下N、P2O”K2O偏生产力比露地栽培分别提高30.45kg· kg-1、91.35 kg·-1、45.68 kg·kg“,而K1覆膜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提高F覆膜处理下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27.84%,而K1覆膜处理下产量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覆膜处理提高了F单株结薯重,却降低了K1大薯率,提高了小薯率和单株结薯数(P<0.05).因此,F马铃薯覆膜栽培为漫灌地区适宜的节水高效种植模式,而K1马铃薯在漫灌地区露地栽培具有较好的产量构成性状.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区马铃薯不同机械覆膜方式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马铃薯不同机械覆膜方式栽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试验研究,探索了马铃薯不同机械覆膜方式栽培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以联合作业机起垄侧播一体化栽培技术为最好,产量为30 866.67 kg/hm2,较不覆膜增产20.95%。由此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区地膜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晋北旱地玉米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晋北旱地农业区,水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2004年在左云县进行了起垄覆膜微集水栽培玉米试验研究。该技术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微集水种植的水分利用率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分别提高69.77%、104.8%。在不同微集水处理中,顺风斜坡单向垄的效果最好,达到了18.76kg/hm2·mm。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薯9号秋覆膜与露地栽培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秋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生育进程加快、生育阶段提前、生育期延长11 d;秋覆膜栽培平均产量52 026 kg/hm2,露地栽培平均产量34 017 kg/hm2,增产53%,纯收入增加24 577.28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旱塬地玉米套种马铃薯农田水分效应及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套种马铃薯与单作相比,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和作物耗水量均产生变异,受降水和土壤水分消耗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出现明显差异。其中4∶4套种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水分效应,水分利用率较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分别提高1.2%,10.4%。套种玉米产量12450kg/hm2,较单作玉米7950kg/hm2增产56.6%;套种马铃薯产量225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19500kg/hm2增产15.4%。  相似文献   

9.
油葵在华池县采用覆膜栽培可使其平均产量达3750kg/hm2,产值达9000元/hm2,比露地栽培的产值增加1000元/hm2。作者从轮作倒茬;深耕整地;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施足底肥;起垄覆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油葵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定西旱川地进行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墒效果以单垄双行全膜覆土微沟垄侧栽培最好,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0~3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06.8、97.5、87.9 g/kg,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分别增加18.5、14.3、23.0 g/kg。折合产量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最高,折合产量为32 366.67 kg/hm2,比对照露地垄侧栽培增产140.74%。综合考虑,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方式适宜在定西市安定区旱川地及同类地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8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种植三种栽培措施。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717.5kg/667m^2,比露地种植产量提高1295kg/667m^2,且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丽薯6号为供试材料,在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地区,采用高垄双行垄作栽培,研究4种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纬度中低海拔冬作区,覆膜栽培马铃薯产量高于露地栽培和稻草包芯覆盖栽培,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种黑色可降解膜覆盖处理产量较高,分别为37 568.92、36 466.17 kg/hm~2,较露地栽培分别增产11.4%、8.0%。  相似文献   

13.
垄沟覆膜集雨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以马铃薯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垄沟覆膜集雨对水分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26.8%和277.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7.4%和252.1%,氮肥利用率提高8.82和16.47个百分点;在不施肥条件下,垄沟覆膜集雨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土垄集雨和裸地平作提高153.2%和195.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8.5%和184.3%。  相似文献   

14.
在榆中北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进行的不同玉米品种与覆膜形式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酒单4号、沈单16,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较半膜覆盖栽培可提早成熟9~17d,土壤含水量较露地提高7.1~11.3g/kg,较半膜覆盖栽培提高5.0~9.2g/kg;平播全地面覆膜栽培的酒单4号、沈单16折合产量分别为5792.0kg/hm2、6080.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67.6%和90.0%,采用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酒单4号、沈单16的折合产量分别为7136.0kg/hm2、6304.0kg/hm2,分别较半膜覆盖栽培增产106.5%和97.0%,因此在高海拔半干旱山区选用中早熟玉米品种,采用平播全地面覆膜或双垄面沟播全地面覆膜栽培时玉米均能够正常成熟,并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产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可在同类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旱作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马铃薯综合经济性状良好,折合产量为31 700~32 5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32.08%~33.63%、21.55%~24.24%,纯收入为11 077.2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4 207.4、3 418.4元/hm2;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8 200~32 3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15.95%~34.58%、7.80%~23.85%,纯收入为9 850.7 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2 980.9、2 191.9元/hm2.建议在降水多的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偏少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和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79%、36.31%和54.08%、31.42%。土壤贮水量受覆盖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麦秸覆盖平作栽培能有效的提高0~110 cm土层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17.
在武山县浅山半干旱区进行了麦后复种西葫芦不同起垄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垄沟覆膜栽培的集水增墒、增产、增收效果最好,折合产量36 690.0 kg/hm2,纯收益15 462.00元/hm2,投产比为1∶6.36,比高垄覆膜增产31.5%,增收22.62%,建议在武山县浅山半干旱区麦后复种时大力推广应用;其次为平畦覆膜,折合产量34 462.5 kg/hm2,纯收益为14 498.25元/hm2,比高垄覆膜增产23.5%,增收14.9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白榆平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68-70,73
在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对马铃薯克新1号进行6种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膜单垄处理可以推迟马铃薯全生育期1~2 d;半膜单垄播种期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双垄,土壤水分耗散也是半膜单垄高于全膜双垄;不同覆膜处理半膜单垄产量高于全膜双垄产量。马铃薯产量最高的为播种期半膜单垄处理,为51 550.5 kg/hm2,最低的为秋季全膜双垄处理,36 385.5 kg/hm2。说明在盐池县南部黄土高原区马铃薯以半膜单垄方式种植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省庄浪县山地梯田试验了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通用全膜垄上播种栽培模式马铃薯生育期适中,商品率高,经济性状好;该模式下,折合产量最高,为47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9 305.6 kg/hm~2,增产率24.16%。全膜垄作侧播折合产量44 444.4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5 925.9 kg/hm~2,增产率15.38%;全膜微垄垄播折合产量42 824.1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11.18%。通用全膜垄上播种较当地主栽模式全膜垄作侧播产量增幅较大,全膜微垄垄播较全膜垄作侧播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20.
黑色地膜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旱地梯田进行的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全膜覆土垄侧栽培、全膜垄侧栽培和半膜垄侧栽培3种覆膜方式的折合产量分别为47 552.88、43 802.70、41 479.35 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双行垄作栽培增产27.88%、17.79%、11.54%,且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也高,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