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培德 《中国蜂业》2006,57(3):16-16
误区一:人工育的蜂王一定比自然蜂王好不可否认,人工育王是养蜂技术上的一大突破,有了人工育王,蜂场随时可以补充蜂王.换王或换种。但在同等条件下,自然蜂王的素质远远超过人工育王.,根据笔者数十年的观察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黄成泰 《蜜蜂杂志》2002,(11):16-16
近年来,侏儒蜂王问题在我地发生日益严重,有时整个育王框育出的都是侏儒蜂王,对养蜂影响很大。现将本人多年来对其观察所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造成侏儒蜂王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在王台封盖后蜂王幼虫吃浆不足或不愿吃浆所致。若用塑料台基育王,在王台封盖后,将王台对着阳光一……  相似文献   

3.
本人养蜂已近 30年 ,以前都是饲养喀意杂交蜂种 ,因王浆产量低 ,育王时王台小 ,就很少有侏儒蜂王。自从引进浆蜂种后 ,培育蜂王时常遇到侏儒蜂王现象 ,育出的蜂王个体小 ,产卵差 ,不能维持强群 ,还时常爬上继箱影响王浆生产 ,我地其他蜂友都有同样情况 ,常感到束手无策。本人认为侏儒蜂王的产生是浆蜂种特殊喂浆功能的体现 ,只有浆蜂种产浆量高 ,喂浆足 ,才会有这种现象 (当然群势弱小或王台过多也会产生侏儒蜂王现象 )。当外界条件不好或气温偏低时移虫育王 ,侏儒蜂王现象就会减少 ,但不可能育出高质量的蜂王来。春季蜜粉源丰富 ,产浆量高 …  相似文献   

4.
我养蜂时间不长 ,蜂场也不大 ,但围王的事却经常发生。如 :往蜂群里介绍王时 ,蜂群里刚出的处女王 ,交尾回来返群王 ,产卵不久的王 ,一年内的新王 ,两年以上的老王 ,囚王断子出笼王等等 ,都发生过蜂王被围致残致死的情况。特别是刚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和不易育王的季节损失一只蜂王 ,对蜂群影响极大。为此 ,对于蜂刊上 ,师傅和蜂友们介绍的方法我都试用过。如 :用原群蜂王磨碎抹新王身上调味法 ;将蜂脾提出箱外 3 0分钟晾脾放王法 ;脾上原位两王对换法 ;用纸卷筒裹王法 ;铁网脾上扣王法 ;提出子脾组群老蜂返巢法等 ,我都试用过 ,除提出子脾组群…  相似文献   

5.
侏儒蜂王发生率极低,一般蜂场很难碰到。因此,人们对它的研究与报道很少,笔者在黄文诚老师《蜂王培育技术》一书中看到了对侏儒蜂王的描述。笔者1971年开始养蜂,1991年第一次见到侏儒蜂王。后来1995年、1998年又相继见到了侏儒蜂王。虽对侏儒蜂王没有研究,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现象。1.是否同品种有关在1971年到1991年的20年间,笔者的蜂群中没有出现过侏儒蜂王,但在1991年到1998年间却发生了多次。1988年8月省农业厅在重点县推广浆蜂,我的王浆产量由没有使用浆蜂时的2kg/…  相似文献   

6.
人工育王是养蜂工作中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明智的养蜂员必须在做好蜂场其它工作的同时,抓紧做好育王工作,使蜂场的每群蜂都有优质的蜂王产卵繁殖,强大的群势投入生产,这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但要培育优质的蜂王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笔者就自己多年育王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发表以下看法,供养蜂者育王  相似文献   

7.
至2012年,河南省新乡养蜂站每年都从吉林蜜蜂研究所种蜂场引进一批良种蜂王,免费送给我省蜂业合作社。我们尉氏县蜂友养蜂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能得到新乡养蜂站的关怀,得到一两只良种蜂王。蜂王寄来后,养在我的蜂场。我选出几个各方面表现好、群势壮的蜂群不间断育王,并通知蜂友们,需要换王的可打电话预约来拿成熟王台,路远的可以拿卵脾自己育王,这样远近都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8.
胡贤文 《蜜蜂杂志》2001,(11):21-21
我养蜂 2 0多年来 ,直到读了沈育初同志的《侏儒蜂王产生原因浅析》 (该文刊于《蜜蜂杂志》 1999年第 9期 )一文时 ,都还未见过侏儒蜂王。但 2 0 0 0年我却 2次遇到了侏儒蜂王 ,就我亲身的经历 ,谈谈个人观点 ,供养蜂同仁探讨。我地处于长江中下游以北 ,淮河以南 ,家住城乡结合部。多年来 ,以取早春蜜为主 ,取浆为辅 ,庭院式业余养蜂至今。蜜蜂品系还维持在“本意”的基础上 ,没有改换浆王品种。可能是受外来转地蜂场的影响 ,随着岁月的流逝 ,“本意”也变种了。今年早春 ,由于受气候的影响 ,以及蜜粉源植物的改变 ,几位业余养蜂蜂友的蜂蜜…  相似文献   

9.
蜂王寿命长达二三年,生殖高峰期大约只有1年。蜂群换王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改变品种种性,还可促进繁殖育壮蜂群,提高产量和产值。换王,我有以下实践体会。1 对象的确定1年以上的老王、残王、侏儒王、病王,是换王的重点对象。在查脾时,那些二三脾便起雄蜂房的、出急造王台的蜂群,患病的蜂群,一定要换王。想养超强群,一年三换王。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等养蜂发达国家,蜂场规模较大,引种时,一般从专业育王场购取大批量的成品蜂王,每群换一只。而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养蜂者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习惯相对传统,只能引进少数种蜂王为母本,再大量育王,利用杂种优势,使种王后代与本地雄蜂交配,最终进行全场换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郎雁 《中国蜂业》2012,(Z2):44-45
一个好的蜂群需有一只优质的蜂王。人工育王或利用自然分蜂王台育成的蜂王,必须严格挑选,选优去劣,才能保证蜂场的蜂群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13.
<正>养蜂就是养王,一只年轻优良的蜂王,就能维持一个强群,一个蜂场想要健康发展,全场的蜂王都要年轻、健康、优良。这就需要养蜂人学会养王,不停地育王、换王。如果蜂场较小,每年换王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使用简单的育王方法,使用标准箱或继箱开前后巢门的方法组织交尾群,就能满足需要。大型养蜂场或育种场,每年需要育王几千只甚至上万只,  相似文献   

14.
蜜蜂引种、换种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黎明 《中国蜂业》2003,54(6):20-21
常有一些蜂友询问蜜蜂引种、换种的问题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引种有无必要蜂种可以说是“养蜂之本”。有了优良的蜂种 ,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 ,定时换种能有效地提高蜂群的单产和抗病能力。我国养蜂科研和实践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养蜂业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蜜蜂良种育王产业化 ,一般生产蜂场每两年从种蜂场购入 1~ 2只蜂王作种王 ,改善本场蜜蜂种质 ;有许多蜂场干脆从育王场购买生产用王 ,自己从不育王。目前 ,我国已有不少蜂友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仍有不少蜂友沿袭传统的“自繁自养”的育王方式 ,致…  相似文献   

15.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8):51-51
目前,很多养蜂人自己不培育蜂王,大多是利用分蜂群里的王台,这种方法会逐渐提高蜂群的分蜂性。北爱尔兰德莫尔协会曾示范过一种育王技术,这样协会成员可以同时育王。组织一个示范蜂场,将示范蜂场种性优良蜂群中1日龄的幼虫输送到各个蜂场进行育王,养蜂人利用这些优良的蜂王改良自己的蜂群。示范蜂场提供幼虫运输箱,而养蜂人自己组织育王群。  相似文献   

16.
李志勇 《蜜蜂杂志》2002,(10):20-20
《蜜蜂杂志》1999年第9期中,沈育初同志提到自从引进浆蜂后,有的蜂群会育出一些侏儒蜂王。2001年第11期杂志中,又有3位蜂友提到侏儒蜂王,哺育群也是浆蜂群或变种浆蜂群。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侏儒蜂王?与浆蜂品种是否有关系?作为浆蜂的选育与命名者,在此发表一下意见。 侏儒蜂王是营养不足造成的,与浆蜂品种无直接关系。但浆蜂的某些特点,比其他蜂种容易产生侏儒蜂王。……  相似文献   

17.
正养中蜂50~80群以上的蜂场,就应该算是规模较大的蜂场。养好中蜂,必须强调换新王。对大规模蜂场来说,由于换王数量大,蜂王交尾又存在一定风险,换王时蜂群会有一段时间繁殖停顿,所以换王对于大规模蜂场是一项十分重要、影响全局的工作,应重视。大规模蜂场育王应有三个"量",这三个量分别指的是:"批量"育王换王,育王前要精确计算好育王的时间和所需育王"数量",育王时一定要注重育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的养王法     
在相同条件下 ,蜂群的强与弱 ,关键在于王的质量。蜂王质量的优与劣 ,在于人工的精心培育。在引进蜜浆双高产良种王的基础上 ,又怎样才能培育出更优质的蜂王呢 ?我的做法如下 ,供同行参考。(一 )精选父群。第一年引进良种王后 ,应选择本蜂场的尖子群作父群 ,其它蜂群内的雄蜂全部杀掉 ;第二年引种后 ,应选留第一年引种后的尖子群作父本群 ;第三年引种后 ,应选留第二年引种后的尖子群作父本。在洞庭湖区 ,定地饲养蜂群不少 ,周围三至五里比比皆是 ,为了提高蜂王的质量 ,培育出更优质的蜂王 ,每年必须在油菜花期开始育王 ,在育王的前 2 0天 ,…  相似文献   

19.
有句养蜂谚语:一只好王千斤蜜。说明蜂王优劣会直接关系到蜂产品收成,甚至蜂群的存亡。以我的蜂场举例,我蜂场育出的蜂王品质总是良莠不齐,有的新蜂王,开产不久就会产部分无精卵,子圈小,子脾不密实,“插花子”现象严重。尽管处于流蜜期,群势也在下降,直至垮群。这类劣质蜂王,如不淘汰,也会被蜂群自然交替。  相似文献   

20.
张国彬 《中国蜂业》2000,51(3):20-20
养强群夺高产是养蜂者的心愿与目的 ;在同等条件下 ,有了强群就能获得高产。蜜粉源和气候是饲养强群的外因 ,蜂王的优劣是饲养强群的内因。由此可见 ,培育优质蜂王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根据经验可以在形体上目测蜂王优劣 ,蜂王体大匀称 ,胸部宽阔 ,腹部圆长 ,行动稳健的为好蜂王 ;反之 ,体小瘦长 ,腹部尖细 ,爬行惊慌的为劣质蜂王。一、育王时期的选择蜂场进行人工育王更替老、劣王 ,应从春末开始 ,秋末结束。春季应选择在群内有雄蜂出房时育王 ,长江中下游地区约在 3月末 ,此时气温逐渐变暖 ,育王的成功率较高 ;夏季应选择在蜜粉源十分丰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