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择广州玉带濠及其沿岸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历史景观视野出发,基于玉带濠沿岸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遗产特征,构建了城市景观形态物质特征-经济社会文化非物质特征的关联性研究框架,探讨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与城市遗产物质形态的互动,从而综合得出玉带濠沿岸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历史景观意象,以期为广州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的理论研究提供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城市绿色景观环境文化特性和保持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脉络,才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保持住城市所在地域的文化脉络,才能发展性的创造城市绿色景观环境特色。如若失去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将会导致具体场所和历史区域关系的消亡,并极大可能地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绿色景观环境又是城市总体环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反映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和地方特征,以阐述城市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涵义。一个城市的绿色环境建设和景观创造,失去了所在地域的文化传统,也…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河流环境健康产生矛盾,河流污染影响周边环境健康。结合城市滨河区景观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品质缺失、特色缺失等问题,在理性把握城市滨河区的特点,结合场所精神的理论,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以滨河景观为设计构架提出与济南市工商河传统历史文化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城市滨河景观更新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促进济南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的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是绵阳市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后工业景观。对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和126文化创意园的建筑、植物、景观设施等景观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处景观在满足市政服务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创意景观元素,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三线建设文化的融合,得以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后工业景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传承城市文化精神: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的含义,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表达的三种方式:一是视觉符号化表达,二是场景氛围的营造,三是精神与心理的满足。指出了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只有深入理解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意识地将城市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观之中,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6.
赵建华 《广东园林》2012,34(2):8-10
城市园林景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特色的直接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城市特色园林景观建设的文化资源。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合理有效地提取与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延续,还可提升城市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间的地域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等都有很大差异,按照各地区的地域特征来设计和建设景观,其风格必然也有差异,绍兴的水文化特点非常明显,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江南著名的具有水乡风貌的城市。近年来,绍兴市积极把水文化融入到城市景观建设之中,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对绍兴水文化与景观建设融合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水文化与绍兴景观建设更好融合的建议,以对其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综合特性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大量运用地域性元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了乡土植物的地域性特点及乡土植物对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力 《绿色科技》2011,(12):48-51
通过对历史地域文化与滨水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葛市清潩河景观设计项目,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原则、手法等进行了探讨。从城市风貌建设的角度来探讨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文脉元素对城市风貌特色中的反映,指出了挖掘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尝试解析城市形象的特色,并由此确定城市风貌的定位,为当今城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民俗风情文化是地域景观的构成要素,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对民俗风情的探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西和县漾水河民俗文化风情线规划为例,从城市生态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乞巧文化”主题意向,构筑“七彩鹊桥巧会、十字景墙幽会和门式景窗花会”三大特色风情景观,探索了富含民俗风情的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民俗风情文化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诸宁 《林业科技开发》2012,26(6):123-127
城市景观雕塑是确立并传播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之一。城市景观雕塑有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时代精神、宣传城市文化与传播城市品牌、完成美学美育的宣介与传递等四方面功能。在思考对南京景观雕塑做总体定位时,发现发展中的南京有创作全新景观雕塑的丰富素材和巨大空间。虽然已有一些业绩,但仍需要进一步挖掘并记录南京历史、提高艺术品位,开展艺术创新,探索艺术作品时代化、地方化、特色化的新路,创作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景观雕塑来表达城市精神,借以完成传承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王锐 《绿色科技》2014,(4):69-70
指出了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生活的重要载体。以淮安市涟水县盐河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当地现有环境特点的前提下,挖掘了涟水历史文化,展现了未来盐河新机能、新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迅速,但仍留下了许多民国时期历史景观建筑区。由于年代久远,结构、使用功能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们仍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该文通过提出南京西站有效的改造方案,让读者对近现代城市历史景观建筑区的保护与改造有更深层的认识,使近现代城市历史景观建筑区以全新的身份活跃在现代化城市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烟台的城市景观特色塑造首先应充分考虑其自然环境的特色,尊重和保护城市地理环境的自然形态。组合海岸带特色景观资源,利用河流的特点构建滨水廊道活动空间和景观系统,并分别对三类山体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带状城市形态的基础上强化“五区融合”的总体格局。烟台是历史文化名城,应保护并表现历史文化内容,对历史遗迹进行挖掘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性街道概念辨析入手,研究现代景观设计中历史文化缺失的原因和表现,探索历史性街道更新设计的新出路。以南京为例,从传统街区复兴、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意产业植入角度探讨研究历史性街道景观的更新对现在城市文化复兴和文化继承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的历史性街道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戴安康  刘源 《广东园林》2021,43(6):49-53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一系列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碑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历史文化传播方面却已略显乏力。基于符号学理论,对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性景观进行解构,研究了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分析了成因。将符号学方法与景观设计原理结合,从纪念性景观构建中的符号选取、主题强化、信息传达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性景观的具体更新方法。并以南京普德寺丛葬地纪念性景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景观改造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滨水型历史风貌街区的内涵与特点、发展定位、生态景观环境的营造到旧城区城市肌理特征、空间形态特征的控制、历史建筑的保护、文化的再现与城市文脉的延续等方面,深入探讨滨水型历史街区景观改造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凡  张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51-154
以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民族特色、自然山水景观等为依托,运用大量植物,尤其是大理的乡土植物,结合景观功能需要,对大理市下关城区西洱河滨河绿地进行了绿化规划,以期在保护旧有河道、发展原有景观的同时,逐渐形成“山水相依、水城相绕”的景观格局,建设起城市的文化轴、生态轴,达到丰富城市景观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街道是现代城市生活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选取武汉市汉口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百年老街——解放公园路街道环境提升工程,提出“街园共生”的理念,即街道空间应与相邻的城市公园绿地相互融合,通过有形物理空间的相互渗透,完成街道与公园绿地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共享共生。并提出街道在复兴街区活力、传承城市文化、优化景观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山体出现了生态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美学视域破坏、建筑发展无序、公共空间视线阻碍等景观逆行演替现象,更严重的是出现文化山体的消失和地质地貌构造的损坏。文中以济南历史山体为例阐述城市景象的负面冲击及至消失等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