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的构成、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证性的调查,阐述了农民工城乡迁移的个人风险成本包括不稳定性因素、不安全性因素和低保障性因素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过高的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对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输入地城市经济、城乡差距、社会稳定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六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农民工思想意识融入城市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以农民工阶层认同为视角,运用阶层认同理论,研究了农民工阶层认同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人力资本、职位价值、经济实力、生活感知、父辈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6个主要因素及对应的16个子因素,通过对2013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CGSS 2013)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职位价值、经济实力、生活感知和家庭背景对农民工阶层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父辈社会地位与农民工阶层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其中家庭经济实力、社会态度、政治意识、收入水平和工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民工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也会影响其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中国农民工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高低即家庭禀赋的优越与否,依据家庭禀赋和收入代际流动的正相关关系,得出农民工由于较低的家庭禀赋形成了较低的收入代际流动的结论。并提出增强农民工家庭禀赋的措施,以增强农民工收入代际流动尤其是向上的收入代际流动,最终实现降低中国基尼系数,增强社会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曹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57-8759
选取社会排斥为研究视角,运用Logistic回归考察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的关系,以期探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教育年限、工作时间、家庭期望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压力,其中,社会排斥是最主要因素,社会排斥越大、教育年限越长、工作时间越长、家庭期望越高,心理压力越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基于问卷调查资料,对江苏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具有明显的跨城乡家庭化流动态势,28.5%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家庭总的功能、问题解决、沟通和行为控制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家庭总的功能平均得分为(2.09±0.34)分,但在个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以及家庭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协商解决大事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②劳动强度较大,返乡频率较低。③教育功能弱化,赡养功能缺失。④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针对农民工家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现有关于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个人和家庭特征因素,农民工的流动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对农民工流动的后续研究,应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一般理论、提高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同时对于目前存在争议的研究议题进行持续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流动已经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农民工自身的家庭经济收入,还体现在对农村和城市交融流动过程中的影响;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看,农民工的流动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社会管理及农民工在工会中的地位等;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这是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184名农民工子女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个人资料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平均分为(3.17±0.37)分;学习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r|0.26,P0.0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自我效能感能够显著预测学习适应性,判定系数为0.33。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家顾问》2016,(4):8
正国务院2016年2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1.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各地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  相似文献   

10.
有关女性农民工社会支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女性农民工流动、就业、家庭发展、社会支持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已有的研究女性农民工问题的观点进行综述,以深化对女性农民工问题的认识,并以此作为研究社会支持的背景资料和基础,期望对女性农民工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本研究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从一个个案社会工作的分析出发,探讨了如何发掘和调动农民工子女及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社会的能力和资源,共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和城乡的流动日益频繁。随着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家庭出现夫妻长期分离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家庭发生婚变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离婚卒不断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影响。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家庭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分析农民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婚姻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对农民工婚姻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流。在经济转型期和社会意识多元化下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从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但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着手点,更是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自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特别是农民工二代成长为新生代农民工并积极移居城市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结构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式变化,原有农村家庭结构面临重新洗牌。对红方村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家庭主体功能,传统的家庭经济功能、繁衍和抚育功能等呈现现代化趋势。但同时由于二元体制障碍、社会保障机制缺乏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落后于社会发展等因素,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发挥家庭主体功能也产生较大冲击,家庭赡养功能处境尴尬,在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功能方面家庭也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探讨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政策。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存在两大方面问题,即由于新户籍制度改革初建中的隐患、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的政策存在漏洞问题;从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分析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融入城市教育困难问题。在研究这两大方面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主导实现城乡公民教育社会保障发展同步,学校应主导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局面,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改善融入社会难现状的对策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丁超  刘晓君  霍现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816-6818,6834
在农民工住房保障方面,基于社会排斥理论,为解决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建立了相应的住房评价体系,并对已有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进行评价,指出在促进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方面,集中兴建农民工公寓的方式并不是最有效的,而分散式建设模式则效果较好,从而在不同视角为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贫困女大学生与家庭脱贫问题的凸显及研究意义,分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4个方面进行归因,对照高校助困现状,寻找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和家庭脱贫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家参谋》2011,(8):37-37
广州市总工会近日发布了《广州市农民工幸福感调研报告》,这份调研报告的一大意外发现是,影响农民工幸福感的第一要素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因素,而是夫妻团聚等家庭因素。专家建议,在“夫妻团聚比赚钱更重要”的幸福观下,政府、社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工家庭团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子女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美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19-5621
从农民工子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从社会、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等层面加强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措施,从而为农民工子女构建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业是当前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效的、新的途径,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创业路总是铺满荆棘,农科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它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