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在制种种茧保护时,一般认为:茧内蛹由于茧壳的保护,蛹体在茧壳内保护比削茧后的裸蛹,保护发育快。因此,生产上在进行两对交品种调节时,往往将发育慢的迟削茧,延长蛹体在茧内保护时间,相反,将发育快的早削茧摊入箔中裸蛹保护,而生产中削茧过早,蛹体较嫩,在削茧鉴蛹、复鉴摊蛹等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三五”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要求,2019年第一季度,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团队对气吸式自动削茧机进行了优化设计、样机加工与试验。气吸式自动削茧机是按照蚕茧分离-蚕茧输送-蚕茧切削-蚕蛹与茧壳分离-收集蚕蛹与茧壳的工作流程设计的,主要由喂茧机构、蚕茧吸附输送机构、削茧机构、气力系统、机架、传动机构和步进电机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柞蚕茧壳内污染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情况试验调查,并以洁净茧壳内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情况作对照,得出了茧壳内污染状况与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量呈正相关性的结论,并提出了在种茧期有效减轻子代软化病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死蛹分前期死蛹和后期死蛹。前期死蛹是指熟蚕上蔟后至第7~9天(一般以茧质调查为界)发生的死蛹,蛹死于茧内。前期死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蚕期或上蔟时感染病原引起,对后期死蛹影响较大。后期死蛹是指从茧质调查结束(开始削茧鉴蛹)到化蛾这段时间发生的死蛹。主要有各种败血蛹  相似文献   

5.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3,40(3):18-20
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削茧、鉴蛹工作管理措施。这项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削茧、雌雄蛹鉴别工作的不认真,造成的重大损失,对提高制种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蚕儿结茧化蛹后至削茧前,由于有茧壳保护,蛹前期能够得以正常发育.而在削茧后裸蛹保护期间失去了茧壳这一自然保护屏障,因此极易遭受不良环境的侵袭和病菌的感染,而引起后期死蛹增多,发蛾率降低.我场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改变了过去一些旧的蛹期保护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斤茧制种量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姚吕元 《蚕桑通报》1994,25(1):59-60
仪评收茧,作为现阶段蚕茧收购的一项政策性规定,是目前一种较能体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按质论价”要求的评茧方法,已实行多年.仪评收茧,它是以干壳量为主要结价依据,并以色泽匀净度、上茧率、含水率、好蛹率等项进行补正.在仪评收茧的要求下,是卖燥茧、卖化蛹茧合算,还是卖潮茧、卖毛脚茧合算,目前在部份蚕农中还有不一的认识,反映在蚕茧收购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潮茧、毛  相似文献   

8.
杨培 《蚕学通讯》2005,25(1):11-12
在蚕种生产中,黑死蛹对制种成绩影响较大,造成较大的损失.本试验探讨削茧日期不同与黑死蛹的产生和产卵时死蛾数量与制种成绩的相关影响,以供种场同仁们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家蚕限性黄茧华系品种933×夏FB和限性黄茧日系品种934姬×854B在自然破茧和人工削茧两种破茧型式下,对蚕蛾的破茧率、死蛹或死蛾率、羽化率及母蛾遗腹卵率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华系品种933×夏FB的羽化率人工削茧高于自然破茧,而母蛾遗腹卵率则相反,自然破茧高于人工削茧;日系品种934姬×854B的羽化率人工削茧略高于自然破茧,母蛾遗腹卵率则自然破茧的高于人工削茧。结论:自然破茧与人工削茧相比,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仍不能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 发生旋蛹,轻者影响公斤茧制种量和单产的提高,重者导致克蚁制种量不及格而被淘汰。今年春天,我们前批饲养苏三、秋三、苏四,后批饲养东肥、华合。苏四和华合是最易发生旋蛹的品种,因此,在削茧鉴蛹时,我们边注意边试验观察,探索防止旋蛹的方法,防止旋蛹的发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对旋蛹发生的时间,摊蛹材料和气象环境等分别作了调查试验,试验调查的结果如下:一、削茧时期与旋蛹发生。苏四在上簇后第十天,华合在第十一天削茧,即在少数复眼变黑时削茧,削出的蛹体在半小时后开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鲜茧收购现场缫丝计价的要求 ,研制出微型试缫机。该机将动力传递、索绪、集接绪、停、捻鞘、络交等装置紧凑装配一体 ,可方便、快速、准确地对样茧的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茧丝量、出丝率、缫折、茧丝纤度等茧丝性状指标进行检测。样机试用证明其性能达到四川省及国家的《桑蚕鲜茧》试缫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黎明 《蚕业科学》1990,16(2):99-103
本文介绍了46-1-4循环热风烘茧机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部件的设计与参数选择,并着重对测试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采用电子计算机检测、控制干燥过程的工艺参数、蚕茧在各个干燥阶段的干燥条件能按预置的工艺要求自动进行调整.具有工艺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机械性能可靠、蚕茧干燥质量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热风发生炉中燃煤的燃尽率及热效率直接影响到蚕茧烘干机的节能、环保性能。新研制出烘茧机的椭圆形推拱式分段燃烧热风炉,将传统烘茧机中燃煤炉的方形或圆形燃烧室改为长椭圆形,将人工加煤改为机械化自动加煤,并将燃煤由原来的层叠式燃烧改为水平设置预热干馏区、高温燃烧区、燃烬区3个区段的分段式燃烧。这种热风炉的热风产生过程为:燃煤由机械传动缓慢均匀推入预热干馏区,受炉前拱与高温烟气热辐射而被烘干和干馏,析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氢和一氧化碳等着火燃烧变成焦炭;焦炭、挥发物燃烧产生的热风以及不完全燃烧气体(黑烟)一起从前拱向后进入到中部高温燃烧区充分燃烧;未燃尽的余炭被推到后段燃烬区,在离开炉膛之前充分燃尽,最后落入尾部的灰渣室中。由此可见,椭圆形推拱式分段燃烧热风炉可使燃煤充分燃尽,不仅提高热效率至90%以上,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燃烧过程中黑烟污染环境的问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研制适应我国现状的中小型、低成本和实用性烘茧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影响蚕茧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顾国达  范作冰 《蚕业科学》2000,26(2):99-104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 ,蚕茧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而且影响丝绸工业的经济效益 ,关系到蚕丝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蚕茧价格政策、蚕茧的供求关系、养蚕成本、蚕茧与粮棉比价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与蚕茧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标记数对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家蚕茧质性状不同标记数的QTL定位效果 :6 92个标记和 5 4 2个标记的全茧量都是以基因互作效应为主 ,而茧层量、茧层率以及蛹体重性状既有加性也有显性和互作效应 ,且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之间的基本相关性相吻合 ;392个标记的分析结果与前两种类型有别 ,定位的总QTL组合数、QTL总数 ,以及效应显著的QTL数都表现最多 ,表明标记数减少反而定位出更多的QTL ,但 392个标记定位的QTL在连锁群的分布同全茧量与蛹体重、茧层量与茧层率之间的显著正相关不符合。分析认为 6 92个标记数的定位结果比较可靠。QTL的效应与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 :QTL效应值与QTL贡献率的相关系数达 0 95以上 ,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QTL的效应值和贡献率的大小与QTL效应的显著性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不同的给桑量分别饲养四、五龄蚕,其结果表明:不同的龄期,给桑量对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四龄期是影响和决定质量的主要时期,五龄是高产的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余安辉 《蚕桑通报》1997,28(3):13-15
ZJH92-1型和ZJH92-2型烘茧灶是浙73-1型烘茧灶的改进灶型。文中对新旧灶型的性能和蚕茧干燥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测试数据表明,用新灶型替代老灶型,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