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茶籽油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和对废气中碳粒电子扫描分析基础上,将经过均质脱脂处理后的茶籽油在S195型柴油机上进行排放试验,对燃烧废气中的烟度、HC、NOx和CO的测定,并采用电子显微扫描镜测定废气碳粒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变的情况下,柴油机燃烧经过技术处理的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其柴油机燃烧茶籽油的燃烧性能好,排放优于柴油,燃烧室和喷油嘴的积炭减少,提高了柴油发动机燃烧质量。  相似文献   

2.
油脂是一种由甘油与高级脂肪酸所构成的酯类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熔点的不同,在室温、常压下,不同的油脂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一般,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由于其熔点较低而在室温下呈液体状,相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在室温下呈固态状。借助氢化技术,可改变油脂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从而生产出一系列不同熔点及物理状态的油脂产品。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0%以上,因此,在常温、常压下,茶籽油呈液体状,这就使得它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应用有着局限性。本研究意在找出一条合理的茶籽油氢化工艺路线,以拓宽茶籽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茶籽油的提取制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籽油是一种天然、安全、健康的植物油脂,开发应用潜力巨大。介绍了茶籽油提取制备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特点,以及新技术在茶籽油提取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了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占精炼油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和醇油摩尔比为影响因子,以酯交换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茶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8℃、催化剂用量1.05%、反应时间66min、醇油摩尔比9.7∶1。在此条件下,酯交换率达到98.73%。对生物柴油进行红外光谱和GC-MS分析,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5.
茶籽油在柴油机上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荣朝  秦文 《茶叶科学》2004,24(2):105-108
植物能源已开始成为今后农用柴油机燃料重要能源,本文以茶籽油作燃料、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燃用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柴油机燃用茶籽油或混溶油时,耗油率稍有上升,且燃烧室和喷油嘴有一些积炭,其排气污染下降,但柴油机燃用50%茶籽油与50%柴油的混溶油,且供油提前角为19o时,燃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7.
大果油茶实生树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果油茶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问题,以实生油茶林丰产单株果实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2~C24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在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存在差异;茶籽油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相对比重占86.625%,其中又以油酸为主,其含量和相对比重分别平均为79.352%和80.253%;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相对比重均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和相对比重均无显著的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差异。可见,大果油茶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稳定,且都以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可能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8,(6):42-42
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作用下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辐射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油低44.87%;在90℃下加热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低58.96%;分别在0.08mol/L CuCl2和0.1mol/LKClO3的作用下氧化7h,添加茶多酚的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茶多酚的分别低10.85%和11.23%.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7,29(5):45-45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FE)各项参数。如压力、温度、提取时间和改性剂(乙醇)对茶籽油产量及其组成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与索氏(Soxhlet)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DGF标准法B-15(87)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FE法获得的茶籽油产量与其他方法相当,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10.
论茶籽油生产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茶籽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茶叶生产上的副产品,发展我国茶籽制油工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茶籽油的特性、脂肪酸组成、制油工艺、油脂精炼以及油脂稳定性等方面研究,证明茶籽油是一种富有营养的优质食用油。其油和饼粕的化学组成,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和利用价值。同时,还论述了我国茶籽油生产的现状和影响出油率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及茶籽资源的利用潜力。为发展我国的茶籽制油工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荣朝  吴维雄  秦文  黄梅  陈川 《茶叶科学》2008,28(2):142-146
植物能源已开始成为今后农用柴油机燃料的重要能源,在茶籽油作为S195型柴油机燃料进行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基础上,将茶籽油经过均质脱脂处理后在柴油机上燃烧,采用电子显微扫描镜测定废气碳粒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燃用经处理的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其燃烧室和喷油嘴的积炭和排气污染下降,燃烧性能好,提高了柴油发动机燃烧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信阳毛尖机制工艺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桂义  扶晓  杨洁 《中国茶叶》2003,25(1):19-20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传统名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的独特内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信阳毛尖茶长期以来依靠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制茶成本高,并因制茶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导致质量不稳定,难于标准化和形成规模化生产,制约了产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型茶机的发展,特别是往复振动理条机的问世与推广,推动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为探索最佳机制工艺参数,也为制定“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信阳市茶叶试验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氢化大豆卵磷脂调节血脂的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氢化大豆卵磷脂三个剂量组的TC、TG水平均较高脂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采取食用级茶籽油经氢化和脂肪酸重组处理研制而成的 TO-891制茶专用油脂,外观为乳白色固体,无杂质,无异味,熔点50—58℃;酸价≤4;过氧化值(出厂)<0.15%;饱和脂肪酸含量70%以上(其中中碳酸含量50%以上)。该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好,抗酸败能力强,便于运输,耐贮藏。与传统的柏油相比,它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和用量少等优点。1989—1990年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及福建等省30多个产茶县在炒制龙井、旗枪、大方、珠茶、炒青及各种名茶中试用推广,结果表明,该油脂完全适合炒制绿茶的工艺要求,并能改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制茶用油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应用NH4H40(水合腓)/H02/CuSO4催化体系在常压下使天然胶乳氢化制备氢化天然橡胶,结果表明硬脂酸钠、五水硫酸铜、水合腓用量及反应温度对HNR饱和度有显著的影响,当没有外加硬脂酸钠,铜离子与天然橡胶干胶分子链上双键的摩尔数之比为1∶1000,水合腓与干胶分子链上双键的摩尔数之比为1.4∶1,反应温度45℃时,HNR饱和度可达到64.6%。天然橡胶氢化后,其硫化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耐老化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瑜山翠龙茶产于山东省日照市,是“南茶北引”获得成功之后,经多年研制而成的地方名茶。该茶因盛产于瑜山流域,色泽翠绿,外形扁平,形似龙井而得名,又以栗香高长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和耐冲泡的独特品质,成为北方扁形绿茶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丹参灵芝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以丹酚酸B和总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影响,优化丹参灵芝丸的提取工艺。结果脂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0h;水溶性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5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良好。研究为丹参灵芝丸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西洋参中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西洋参总皂苷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入5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结论本试验可为大工业生产中合理地提取西洋参中总皂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志海 《广西蔗糖》2012,(1):27-30,35
根据制糖企业榨季生产甘蔗原料成份在不同时期的差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做室内澄清试验,优选出最佳澄清工艺条件指导榨季生产,及时调整当期工艺技术指标提高清净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和提高煮炼收回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